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农业保险立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农业保险在分散和降低农业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应针对现行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存在缺失的状况,坚持正确的立法原则,逐步完善农业保险立法,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三农”保险的保障作用也应及时跟进,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是保险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发展“三农”保险的有效路径,让保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国广大农民,其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发展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法国和西班牙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建立中国特色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要认真总结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积极推进各地农业保险试点;坚持服务新农村建设,将农业保险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争取政府重视和政策支持,为农业保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2003年起我国开始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经营.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有效供需不足、政府支持乏力、巨灾风险累积等突出矛盾与问题.在当前农民收入较低和国家财力支持有限的约束下,作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客观上需要政府支持.同时由于农业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保险合作社经营原保险、国家经营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化三个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作为政策性保险的补充,实现农业保险自身稳定经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并不如人意。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农业保险运作的成熟经验,从加快立法、完善扶持政策、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迅速、健康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广西农业保险供给不足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广西农业保险的政策性、非赢利性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不一致、农业保险责任的确定与保险费率的厘定比较困难、定损理赔难度大、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防范难、农业保险人才匮乏和农业保险赔款赔付率偏高等诸多原因,广西农业保险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业保险市场需求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供给不足问题不仅影响到农业保险和广西保险业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影响到以广西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应从加快广西农业保险的地方立法、争取中央财政对广西农业保险的支持、营造良好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和健全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增强农业保险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缩小工农差距。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长期以来,资金投入问题困扰着农业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瓶颈,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是一个既陈旧又新鲜的问题,说它陈旧是指其在国外已具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在国内计划经济时期也曾经有过尝试,只是在1978年至今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内逐渐萎缩,几近达到消亡的程度。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抵御农业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自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及财政政策取向进行研究,达到进一步指导实践、促进农业保险事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途径。本文提出应以产业化经营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促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搞好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吕德宏  杨晓丽 《全国商情》2006,(12):114-115,118
我国在农业保险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试点和改革,但面对保险业的全面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仍处于低水平,困难重重。文章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与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金融是构成一国宏观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自金融改制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已有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覆盖面、农村贷款情况、小额信贷情况、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构建完善的"三农"服务金融体系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层人民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把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六大服务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以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加强对辖内金融改革的指导,重构支农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和监测分析,找准切入点,努力探索基层人民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加强金融稳定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金融保证.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而在中国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下,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发展滞后,农民贷款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日本和中国一样,人多地少,农业以小农户生产为单位,借鉴日本农村金融体制及其支农经验,将有利于加快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完善,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虽先后历经五次大的改革,并取得很大成就,但长期困扰其发展的风险、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深层问题并未解决。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应以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逐步把信用社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银行业机构的总体原则,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解决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户征信建设是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实现农村信用环境改善的基础。从农户征信的内涵,农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使用,农户征信的现有模式等方面入手,对农户征信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指明我国农户征信建设现实和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结合我国农户的特殊属性对农户征信理论进行构建研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强现代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7.
政策导向: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是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金融资源配置应遵循"帕累托最优原理".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功能,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要运用财税、金融政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政策环境;要以农业信贷政策创新为导向,以金融产品创新为主体,以金融技术创新为手段,引导农村金融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8.
地处中部地区的传统农区,是全国农业现代化改造的重点和难点,而传统农区的信货问题是关系传统农业改造的关键。传统农区的农户借贷对民间金融高度依赖,并且传统农区的信货市场呈现出一系统“欠发达特征”。根据中部地区农户性质和信贷市场特征,为促进传统农区的金融制度创新,支持中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采取诸如民间金融主体合法化、借贷利率市场化、监管政策正规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等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长远发展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使农村党组织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好地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金融支持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手段。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存在的缺陷,使得金融在为"三农"服务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阐述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分析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监管的创新等方面,对建立合理的农村金融体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并从利率市场化、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创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多层次的涉农资本市场等角度,为健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