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2011年,在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粮价异常波动给我国管理通胀预期带来巨大压力,也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加大投入,尤其是金融投入,是保持粮食增产和粮价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可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4.
2009年,河北各级财政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形势下,继续较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创新管理方式、支持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实现河北粮食连续6年丰收和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06,(13):33-35
从2006年开始,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本刊记者就下一个五年中中国如何实现新一轮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一直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商学院吴延瑞博士。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超出人们的预期,如何尽快实现经济复苏是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在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肩负着重大使命。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是中央针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和农村发展新情况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05,(1):64-6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了2004年的经济工作,对2005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1)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和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2)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1424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8年增产;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这是近16年来第一次。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供给充足,为控制物价总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需要警醒的是,农业丰收延续的时间越长,出现减产的几率就越大,而且2012年的农业年景也面临许多不  相似文献   

9.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和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二、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三、控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是桂林地委、行署提出“建设农业强地区”的第一年,要求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8%,粮食增产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主要农产品有较大幅度增加。经过一年努力奋斗,建设农业强地区首战告捷。(一)粮食夺得第12年大丰收。去年全地区虽遭受严重的春寒和洪涝灾害袭击,由于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抗灾夺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仍比上年有所增加,粮食增产5.58万吨,增长3.4%,农民人均产粮547.9公斤,夺得历史上连续第12个丰收年。(二)经济作物大面积增产。这一年各种经济作物复种面积比上年增加60万亩,其中油料、烟叶、茶叶…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先后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作出的重要决策,为2005年乃至今后几年宏观调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言论     
"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2月10日在京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这已是今年总理连续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持了农业连续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好形势,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但在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情况下,有的方面、有的地区对“三农”的关注度有所减弱,忽视农业的倾向有所抬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今后5年内中国经济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首先,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抑制通货膨胀,这不是一年的任务,而是五年的任务。第二,要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有新的突破,重点抓好两个环节: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第三,有三件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一是大力加强农业,特别是增加农业的投入,使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使农民收  相似文献   

15.
业界大事     
《中国金融家》2011,(8):9-11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 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正向宏观调控预定的方向发展,但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面临的风险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历史罕见的各种矛盾和挑战,我们经受了考验并奋力前行,江苏、安徽两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国内环境重大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综合开发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崭新道路 1.坚持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 开发初期,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主要是解决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从1994年起,农业综合开发安排部分资金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尝试把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1998年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上作了重大调整,即实行"两个转变",努力实现"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出现买方市场之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的问题特别突出。解决这个问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只有通过对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才能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最近,我们对我市农业经济结构现状及我市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2009年2月1日,新华社公布了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对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文件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今年省委、省政府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粮食总产达到582亿斤;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财政部门要积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促进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