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央作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和中国财政学会联合举办这次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政策研讨会,非常必要和及时,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职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下面,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现代化,谈几点体会。一。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积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工促农推进农民致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构建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实施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小城市"之路。一、抓住"三农"发展新问题当前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特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特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也将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肩负着支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使命。站在"三农"工作新的起跑线上,农村信用社必须坚定信心,主动作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中央"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做好支农支牧大文章,完成时代和历史赋予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5.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能源、信息工程等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电力工业在2000年后进入了资本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在2010年后进入"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再简单地满足电力工业的发展需求。为此,本文对"新常态"下的电力相关企业融资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常态下,面对“三农”新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新的发展理念来解决农业投入、成本、库存、产能、短板等一系列难题,显著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关乎到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针对农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实行的供给侧改革,是用新理念来解决当前“三农”难题的重要实践途径,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比较效益,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下面结合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着力点做三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核心任务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同步"的短板,同样也面临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课题。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深刻反思增产导向的现行农业政策框架,加快建立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一、我国农业发展面临需求增长与比较优势消退的双重压力3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发展成就也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重庆市"三农"工作,对如何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和分析。一、认识新常态:农业发展处于阵痛期(一)农业现代化在"四化同步"中成为短腿。一是从工业化来看,201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7.1万亿元,占比42.6%。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的22个行业门类里边,我国的工业产值大多数都是位于第一位或者第二位。特别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发展迈入了世界前列。从重庆情况看。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201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它表明,中国经济将告别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阶段,而进入以发展速度中等、人民实惠较多、全面治理为特征的常态化发展阶段。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精辟地分析了财政形势,代表财政部对2015年财政工作作出了战略性安排,提出了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加强财经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九项重点工作。笔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非常重视,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并明确提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奠定城市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分析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为常态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农经发[2017]9号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各地顺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然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不能有效满足新时期农村主体的合理金融需求。研究新常态下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原有的仅依靠银行发放贷款来满足农业经营者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不能适应四化"同步发展"的需要。为此,课题组提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的创新模式:"土地信托银行+众筹",将农业众筹与土地信托银行有机结合,探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本文认为,现代农业是推进"四化"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四化"协同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并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的支撑保障任务日益艰巨,我们必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作为人民银行分支行,要在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的阶段性特征,找准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引领金融部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一、当前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金融机构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弱质及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强有力支持(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决定了农业保护的现实性随着现代化建设第二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短缺经济的结束,经济总量的过剩,使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8.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和科学阐述,并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总体要求。银行业要直面挑战,加强研判,积极寻找适合"新常态"的解决之道。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大逻辑,也将成为推动银行业发展和做好监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长期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协调发展的要素之一,一直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领域,因此全面认识农业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器和稳定器作用至关重要。探索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境下农业保险助力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所在,并就如何打破瓶颈、缩减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进程间的速度和质量差距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农业保险满足农业现代化对风险管理、巨灾风险、精准扶贫、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