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于金融结构的划分,银行主导型观点和市场主导型观点是对立的。法律与金融理论比传统的基于两分法的争论更具解释能力,但在解释能力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金融结构类型的划分是复杂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明晰和探讨。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两种金融结构在效率上并无优劣之分。关于各国金融制度的变化潮流是朝着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方向发展的论断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市场机制刚刚建立,信息严重不对称,直接融资市场不完善,采取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约束制度,有利于银行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市场机制刚刚建立,信息严重不对称,直接融资市场不完善,采取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约束制度,有利于银行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商》2015,(35)
当前银行主导型观点和市场主导型观点在金融结构的划分上出现对立观点,当前法律和金融理论对于金融结构的划分较于传统的两分法出现更加激烈的争论,且争论的解释能力更强,但仍然存在不多漏洞和问题。由于经融结构类型的划分过于复杂,且金融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近一步的明晰和研究。当前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上的两种金融结构在效率上面呈现无优劣之分,当前各国对于金融制度的变化潮流判定为朝向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发展判断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5.
戴亮  张倩 《商》2013,(16):248-249
以银行主导型金融支持模式为研究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当前贵州省煤炭产业整合过程中银行主导型金融支持这种间接融资模式发挥主要作用盼结论。  相似文献   

6.
王向荣 《商业研究》2005,(15):19-21
金融系统的演进模式划分为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我国金融系统的演进应该是朝着银行与市场互补发展的模式演进。这对当前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货币政策效应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岩峰 《江苏商论》2005,(4):140-142
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分析了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的形成与演变的路径,论证了两种金融体制的优劣势,指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应该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金融功能的角度,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这两种金融体制都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从释放经济增长所累积的风险和避免金融、经济危机的角度看,认为目前我国应当选择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战略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在诸多方面阻碍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文章通过研究总结美国市场主导型与日本银行主导型两个高科技产业发达国家的融资体系,发现两种不同的融资体系在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不同体系的优劣对于完善我国高科技产业融资体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物流金融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金周转是生产、流通企业的生命线.物流金融能将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为一体,同时也将物流与资金流有效结合在一起.发展物流金融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银行金融创新的需要.物流金融正是基于物流增值链中供应商、终端用户、金融机构及物流企业等各方的共同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正在成为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共同关注的目标.从近年来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的物流金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从事单一货物质押.今后应朝着更为深入的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方向发展.从监管方面看.要从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方向发展;从客户方面看,要从流通型客户向生产型客户发展;从质物方面看,要从现货质押向买方信贷发展;从环节上看,要从单一环节向供应链全过程发展.  相似文献   

11.
银行资产证券化与资本结构优化、金融稳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资本结构,并影响银行的融资成本和银行价值,从而影响银行各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平衡关系、银行治理结构和金融的发展与稳定。因此,探讨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选择与资本结构优化、银行价值的相互关系,对金融系统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融体系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系统分析不同金融体系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创新激励效应随着企业创新流程的不断深化呈上升趋势,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创新激励效应呈现“倒U型”趋势,整体上来看,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创新激励效应优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但金融体系结构调整显著存在门槛效应,唯市场导向的结构调整并不代表最优金融结构。从金融生态环境角度进一步探究金融科技发展与不同金融结构创新激励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明显提升了不同金融结构的创新激励效应,在金融科技的调节作用下,银行主导型体系的创新边际贡献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化呈现上升趋势,而金融市场的边际贡献却在成果转化阶段呈现下降趋势。我国金融结构调整应根据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不能盲目追求市场化;重视金融科技创新的作用,鼓励企业根据创新价值流程匹配多元化融资,确保实现金融资本高效服务实体企业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的最优金融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种不同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所形成的不通层次和系统及其互相关系的组织体系.由于各国所处的环境不同,其金融体系也不同.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经过近30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建立起了适应初级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的、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但这种金融体系离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的最优金融体系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进行改革,力争达到最优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彭昱  李鸣秋 《商业研究》2005,(18):121-124
我国金融结构基本上是以银行业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金融和资本市场为辅的政府主导型金融结构,利用目前巨大的帕累托改进空间,按照我国金融结构发展的偏好性路径不断优化金融结构,使它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完善和全面的服务,促进GDP的更快增长,同时不可忽视银行的跨期分担风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雅琼 《北方经贸》2015,(3):129-130
本文基于金融体系结构差异视角,研究全球经济失衡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面板回归分析模型,并结合全球56个国家或地区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于银行主导型国家,政府财政收支、净对外资产、相对劳动生产率、实际有效汇率、贸易条件,会对经常项目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对人均收入、消费率、资本形成总额、贸易开放度、金融深化度,则与经常项目显著的负相关.第二,对于市场主导型国家,政府财政收支、相对人均收入、实际有效汇率、贸易开放度、金融深化度与经常项目呈显著正相关;而净对外资产、相对劳动生产率、消费率、资本形成总额与经常项目呈显著负相关.第三,无论哪种金融体系结构的国家,增加政府预算盈余,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提高实际汇率都会改善经常项目状况.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开放背景下人们融资、理财途径得以拓展,银行在金融领域"独占鳌头"的局势被打破,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新常态,使银行感受到开放金融状态下,自身发生紧迫感,为此需积极融入开放金融领域,提高自身发展实力,抓住新时代银行发展机遇并直面相关挑战。伴随我国互联网体系稳健发展,"互联网+金融"体已然成为金融开放的途径之一,为此银行需立足互联网金融发展实况,探索自身发展新出路。文章通过对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助力农商银行稳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许晶 《现代商贸工业》2012,(22):103-104
金融中介理论是解释融资活动中银行为什么会存在,银行机构为什么具有这样的资产负债表特征,即活期存款作为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性的贷款资产同时共存。将结合金融中介理论分析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正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换挡过渡。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探讨银行主体消费金融发展对策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介绍我国银行系、产业系和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情况,从参与主体特征、消费场景和获客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和经验,并根据邮储银行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互联网+"下促进邮储银行消费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严圣阳  王燕铭 《现代商业》2014,(15):176-178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层出不穷,由此形成了众多一网络金融公司为主体的新型影子银行。这些影子银行在提高融资便利化水平、改变社会融资结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加剧了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和资金池等业务风险的程度和隐秘性,也给监管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骆平 《商》2013,(4):132-13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不容乐观。因此,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