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姜太 《活力》2012,(16):76-76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离婚夫妻,配偶一方由于过错行为侵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并且其过错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离婚时无过错的配偶一方对由此所受的损害,过错的一方配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民事法律制度。越来越多的夫妻离婚,涉及损害赔偿,无论是精神上的赔偿还是物质上的赔偿都给审判活动带来困难,也使得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更加突出,笔者从损害赔偿制度入手,以期减轻当事人双方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过错配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婚姻家庭关系的现实要求,对制裁过错方,保护无过错方,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损害,过错配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2001年4月28日公布施行的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增加了此制度。随着新婚姻法的实施,近几年来,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和大量的司法实践都对此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纪在霞 《价值工程》2010,29(10):246-247
完善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必要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配偶权,并对配偶权所派生身份权的范围予以明确。从配偶权和司法实践的角度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因素,一是双方结婚时间的长短,受害人对配偶或家庭的贡献;二是侵权人的侵权原因、主观动机、过错程度和具体情节;三是受害人非财产上损害的程度和后果,离婚后对受害人生活的影响;四是当地经济状况和赔偿义务人的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强化了对离婚诉讼中无过错一方人格权和身份权的保护,明确了婚姻关系中的法律责任,并且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上的空白,而对过错一方给予一定惩罚也是各国立法的通例,符合国际立法趋势。但是,要真正发挥出该制度的作用,我国立法者仍然须要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行完善,尤其是在对第三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上,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据民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办理离婚登记363.7万对,较上年增长3.9%.我国离婚率自2003年以来呈连续增长之势.而由于第三者的原因导致离婚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我国《婚姻法》只将离婚损害赔偿主体限定在配偶之间,但对于破坏婚姻关系之"第三者"的责任,法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为了充分保护无过错方配偶,应该将配偶权明确写入《婚姻法》,使其对第三者主张侵权损害赔偿具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家务劳动补偿制度,指的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在家务劳动方面付出较多义务的,在离婚时有权请求另一方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制度。我国《婚姻法》第40条规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婚姻法》只有离婚赔偿的规定,并没有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而当前社会夫妻婚内侵权行为不断发生,因此为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我们有必要研究建立夫妻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问题,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私下协议“离婚”。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并未解除 婚姻关系。当事人如果在协议离婚期间与他人结婚 或形成事实上的婚姻,则构成了重婚罪。 拒绝照料患病配偶。在家庭中,如某人对患病 配偶常年不闻不问,甚至虐待、打骂,人们对这种行 为习惯以道德谴责。其实,我国的《婚姻法》和《民法 通则》都有明文规定。配偶一方如果患病,另一方负 有对其照料抚养的义务,对方生活不能自理,则更 应尽抚养的责任。如果拒绝照料、抚养没有生活自 理能力的配偶,即属违法,情节严重的构成遗弃 罪。 辱骂他人。在我国,打人犯法妇孺皆知。可骂人 也犯法却不…  相似文献   

10.
分居两年即可自行离婚有些人以为夫妻只要分居两年就可以自行离婚,而不必经过民政部门或法院的处理。其实,这种认识并没有法律根据。因为离婚是配偶双方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只能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或到法院诉讼离婚,此外没有其他途径。同时,民政部门和法院认定离婚的法定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这要从夫妻双方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有无和好可能等诸方面综合认定,是否分居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因素,当然不能和离婚划等号。先提出离婚会吃亏有些人认为,先提出离婚的一方,在财产分割时就…  相似文献   

11.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对于保护婚姻无过错方的利益和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婚姻法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其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唐玉强 《活力》2014,(3):37-37
一、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概述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是夫妻财产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夫妻财产约定制,是指夫妻约定通过订立书面协议的形式,对他们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婚姻关系解除时财产分割做出约定的法律制度。夫妻财产约定具有身份属性,它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从属于夫妻关系,因而缔约的主体严格限制在夫妻之间,协议不能独立于婚姻关系而存在。  相似文献   

13.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救济制度之一,也是婚姻法中被公众认可的法律亮点.该制度以尊重夫妻双方人格独立与平等,致力于保护弱者利益为出发点,以有效实现损害与救济之间的衡平为宗旨设立的离婚救济制度,即法律为离婚过程 中权利受到损害或经济遇到困难的一方提供的权利救济及困难帮助的方式.该制度设立的初衷原是使得离婚时生活困难的人,可以得到原配偶的经济帮助以便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但是,通过这几年婚姻法司法实践中暴露出经济帮助制度尚存在尚需规范和完善,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很多难点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雪颖 《活力》2003,(10):57-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为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该条确定了我国婚姻法中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是经过修改后的婚姻法的一大亮点,使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进行裁判有了法律依据,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意义甚大。但是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拟就该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婚姻法》第46条新增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一规定适应了我国现实情况下调整离婚关系的需要,在实际审理中的适用也越来越多。这有利于维护婚姻稳定,保护无过错方,制裁过错方。本文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请求权基础、适用范围、构成要件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进行论述,同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夫妻之间的特殊的关系,法律更多地关注于夫妻与外部世界交往可能产生的纠纷,而将夫妻之间的关系调整则更多地留给道德和伦理。但应该注意到的是自古至今婚内侵权一直存在,本文从我国新《婚姻法》颁布实施后国内第一桩婚内索赔案谈起,进而阐述了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和依据,最后,从构成要件、承担方式方面分析婚内侵权损害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修改后的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以保护离婚案件中的无过错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下,无过错当事人一方的举证能力陷入困境,使得此项新规定难以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来充分维护无过错方的权益,这对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本文重点从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不足,并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完善的措施,希望能对促进我国这一制度的发展与进步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陶家平 《乡镇论坛》2010,(34):37-37
<正>为了保护婚姻关系中的弱者和无过错方,我国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时的过错赔偿、请求补偿和经济帮助三项制度,这三项制度各自都有明确的适用条件,不能混为一谈。对方有过错可主张赔偿案情:夏雨于2008年经别人介绍和李某结了婚。婚后,两人经常为了一些生活琐事发生争吵,性格火暴的李某时不时对夏雨拳脚相向。今年2月,忍无可忍的夏雨一纸诉状将丈夫李某告上法庭,要求和李某解除婚姻关系,并请求法院判决李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法院审理认为,李某以殴打的手  相似文献   

20.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所确立的一项新的离婚救济制度.为配合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正确实施,<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七条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又作了详细规定.新的规定提出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是新<婚姻法>出台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这几年的具体实践中,法条中的部分规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