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银色浪潮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负担日趋沉重,社区养老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或缺的一种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运用Logistic工具,对保定市的老年群体养老需求进行分析。通过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创设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为解决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众多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借鉴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背景下,了解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和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需求数量、需求内容、支付水平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江苏南京、南通、宿迁三市的实地调查,对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和养老需求进行了分析,发现在需求意愿方面,农村老人的社会养老需求意愿较早年有所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较为突出;在需求内容方面,农村老人对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的需求程度最为强烈;在支付水平方面,农村老人的支付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3.
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颖 《经济与管理》2006,20(12):5-9
在影响公共品需求结构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为最关键,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照需求弹性可将公共品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三种类型。通过对收入水平不同群体的效用差异分析,推导出均衡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形成与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理论分析表明公共品需求结构随着收入增加而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并在一定经济水平出现拐点,从而为研究公共品的最佳供给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天芳 《经济论坛》2014,(6):110-113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一切催生了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老年住宅。文章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老年住宅市场需求的影响,探讨了老年住宅开发困难的原因,并对我国城市老年住宅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年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北京市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方式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使用回归分析考察了老年人意愿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备受青睐,尤其是中等收入的老年人更偏好于社区居家养老。建议养老资源更多地向社区配置,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养老服务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龄化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发展养老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举措。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年人经济收入不高,养老消费能力弱;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民营机构偏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中高端服务严重不足;老年人用品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等。推动养老服务业繁荣发展,要完善老年人收入保障体系,增强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促进老年人用品市场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大力增加老年人用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7.
利用华北电力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数据描述了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基本情况,采用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重点研究了大城市、城镇和农村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居住地对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影响较为显著,城市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农村老年人则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而城乡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将养老财政适当向居家养老倾斜,将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纳入到城市化发展战略之中,同时做好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战略的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分析不同老年群体对居家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成都市居家式托老服务的开展和推广,为成都市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养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60岁以上成都市常住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居家养老意愿的不同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进行调查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收入差异、不同居住方式、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群,对于居家托老在医疗、护理、社会服务、生活服务方面提出了不同的需求。结论:居家养老需求的差异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家庭结构、经济水平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检验了收入不确定性对不同类型家庭住宅需求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在住宅权属选择方面,收入不确定性具有负的影响效应;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更倾向于拥有住宅;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受到不确定性的冲击大于其他类型家庭。在住宅结构特征需求方面,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有更高的消费偏好,受不确定性的影响也相对较弱。而在住宅邻里特征需求方面,收入不确定性存在弱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0.
张冉  范子文 《技术经济》2009,28(9):88-94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一种新型的住房金融产品,也是实现以房养老的金融工具。本文基于北京市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选择模型,分析了影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需求的因素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需求的直接因素主要有房主的实际年龄、性别、学历、收入、支出水平;间接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习惯和观念、养老方式等;另外,征收遗产税对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税率越高,其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老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核心是农村养老需求与资源供给的协调。目前来看,吉林省农村仍多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家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养老资源的供给缺乏稳定性,这使农村养老面临很大的挑战。鉴于此,重点阐述养老资源类型、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养老资源供给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人口学的推力—拉力理论,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老年人机构养老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群体只是单纯作为弱者而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推力因素在减弱,而对养老机构的选址、提供的基本养老生活服务之外的专业性护理及个人发展层面的供给侧拉力在增强。当前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高空置率并存,是其提供的服务产品与需求之间存在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因此要从供给层面上推动机构养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7,(4)
四川省老年人虽然在养老意愿方面,不管城镇还是农村都表现为倾向于家庭养老,然而在具体养老模式的选择上要区别对待,因为城镇与农村在经济收入、居住环境、需求层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根据对四川省城镇老年人生活与需求状态的调查研究,提出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以老养老、以房养老等几种养老模式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社会网络这一变量引入Eeckhoudt和Kimball的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收入波动会显著增加家庭商业保险需求,而这种影响会受到社会网络的调节,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和2017年平衡面板数据的微观检验进一步印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在微观检验中,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收入波动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收入波动显著增加了家庭商业保险需求.从家庭层面来看,以"送礼支出占比1"衡量的社会网络显著降低收入波动对商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主要存在于低受教育水平和未接触互联网的家庭中;以"兄弟姐妹数量1"衡量的社会网络也显著降低收入波动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从社区(村)层面来看,以"送礼支出占比2"和"兄弟姐妹数量2"衡量的社会网络也显著降低了收入波动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本文拓展了背景风险影响保险需求的研究视角,为保险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智慧养老是现代个体化的时代回应,可以破解家庭养老的局限性难题,弥补机构养老资源匮乏的不足以及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及社会需要等是发展智慧养老的实践基础,为智慧养老模式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基础.从实践上看,应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统筹协调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信息防范能力以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养老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于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领域,而微观领域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利用CHIP数据从微观角度对城镇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是对目前微观领域实证研究稀缺现状的有益补充。首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家庭储蓄和家庭收入越多,寿险需求越大,所以提高城镇家庭储蓄和收入更能促进寿险的需求;东部地区城镇家庭的寿险需求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家庭的寿险需求,所以缩小东部及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能促进寿险需求;户主及其配偶双方都受过高等教育的城镇家庭对寿险的需求高于其他家庭,这说明受教育水平对寿险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各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内都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进行了经验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上差异均显著,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则在收入弹性上差异显著,价格弹性差异甚微。对于城镇居民家庭而言,集中供暖地区的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差异主要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非集中供暖地区电力需求的差异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则主要受到纯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口高龄化下老年人的机构养老需求显著增加,当前机构养老面临"一床难求与万床闲置并存"的困境,需要通过合理调整供给结构,科学安排财政资金投入比例,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机构养老有效需求,力促机构养老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论住宅需求,居住选址与居住分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杜德斌  崔裴 《经济地理》1996,16(1):82-90
本文从居住区位的需求出发,分析影响居住选址的社会经济因素和城市居住分异的基本规律。根据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分化的现状和趋势,将我国城市住户划分为工薪家庭、高收入家庭、单身和夫妻家庭、"空巢"家庭和"外来人口"五种类型,分析预测各类住户居住选址的基本倾向。最后以深圳蛇口工业区为例,剖析我国城市中正在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20.
估计了不同收入水平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电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析了现行的阶梯电价政策对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用电量和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电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239~-0.660之间,收入弹性在0.343~0.577之间;2007—2011年,收入水平为0~1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月均生活用电量在50千瓦时以下,收入水平为10%~10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月均生活用电量在189~240千瓦时之间。指出中国现行的阶梯电价方案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根据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用电特性和价格弹性,提出新的阶梯电价方案。该方案既可提高低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福利,又可减少高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超额用电需求,并降低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用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