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丽娟 《活力》2010,(10):78-78
小学生是一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好奇、爱动、好问是他们出自于正常心理状态的外在行为表现.即使在宁静的作文课堂里也无法控制自己。有的语文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有的语文教师却在某种自觉和不自觉的教学行为中压抑了小学生正常心理的发挥.常常在发现他们有“边思考边绘画”、“边思考边自言自语”或“边思考边议论”等“越轨”行为时.就情不自禁地制止说:“好好想、别乱画!”  相似文献   

2.
吴晨锦 《活力》2005,(2):65-6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步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就必须一改以往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拓宽学生参与渠道,构建适合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鼓励者,  相似文献   

3.
朱云 《活力》2010,(10):80-80
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精彩.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希望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进发……都如自己所设想的那么“完美”,没有一点“瑕疵”。但是。却忽略了另一种“美丽的精彩”——“错误”。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对精彩课堂的一种误解.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将丧失主体性。没有思考,不仅课堂将不再精彩.学生也不能在数学上得到很好的发展。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充分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现就如何捕捉“错误”生成,引领数学跟进策略,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曾广荣 《活力》2005,(6):230-230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如何向学生渗透知识并让其记住,而不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科学运用,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语文的能力要求,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它应该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教学,应该立足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之外。因此,创新语文教学无论在理念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更着眼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感受。创新的目的不是根本改变现有语文教学,而是在传统应试教学与讲能力的素质教学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使两者的发展更趋合理。因此,只有改革才能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一阵春风,一片绿色。可以通过改变小环境达到改革的目的,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语文智力,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下面笔者从教学常规的改革尝试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朝君 《活力》2010,(21):90-90
一、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传统语文教学的单一性、封闭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语文教育也就应运而生。其总体模式是由三个课堂组成:课堂上和课本里的语文学习为第一课堂:课外活动为第二课堂:社会生活和社会语言实践中的语文学习为第三课堂。  相似文献   

6.
程立坤 《活力》2011,(8):64-64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可以说,我们使用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仅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正如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描写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的束缚,有了这种新课程意识,就能把教材看成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的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的补充教材,做到准确的加工教材。  相似文献   

7.
张伟红 《活力》2010,(21):101-101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拓宽学生视野的一项语文综合训练活动。新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加之新编初中语文教材还专门设立了内容来训练此项活动。由此看来,语文实践活动已经被推向了一个重要地位。因此,几年来.我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实践这项活动.  相似文献   

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科学组的教学实践,从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上捕捉有益信息以及利用课堂意外等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巧用动态生成,使科学课堂教学更具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与鲜活性。  相似文献   

9.
《财会月刊》2011,(2):I0005-I0005
某教师郑重地告诫学生:“明天有领导听课,我提问的时候,会回答的同学请举右手,不会回答的举左手。”次日,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左手,只见教师镇定地说:“看来这个问题大家都已经掌握,我们就不多占用课堂时间了……”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重要一环,通过师生问答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但现状是,教师经常面对学生遇见提问就低头的尴尬境地。针对在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所面临的学生“集体沉默”这个普遍现象,文中利用VBA在PowerPoint中实现了一个随机指派系统,通过该系统随机指定回答问题的学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1.
提问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技能,它的历史比班级授课制要久远,几乎是自有教育开始就有提问存在。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对话还能够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英语课堂尤其需要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文章从提问的策略、方法入手,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巧妙地设计提问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师生双赢。  相似文献   

12.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根据二期课改“以人为本”理念.在日常体育教学采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激发学生练习爱好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爱好,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提问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技能,它的历史比班级授课制要久远,几乎是自有教育开始就有提问存在.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对话还能够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英语课堂尤其需要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文章从提问的策略、方法入手,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巧妙地设计提问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师生双赢.  相似文献   

14.
何雁翔 《价值工程》2010,29(6):118-119
在初中语文的实践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并使课堂提问失去其应产生的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明确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到当前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教学中采取策略性的提问,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纳,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有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视听说教程》腾讯课堂的网络教学实践,分析了网络教学在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势,探讨了网络教学给师生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司勇 《民营科技》2008,(7):77-77
针对一些学生厌学语文,上课不专心听语文、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忽视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语文只要临时抱佛脚,考个及格就OK。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什么激情,他们抱怨学生都不想听他们的课。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呢?关键是教师要掌握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策略(师生亲密合作,共创和谐课堂;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新颖的导入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应用直观的板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灵活教授正确引导 (一)废除“静止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废除“静止的学习方法”。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不能象机器人那样,根据编写好的教材照本宣科;同样,学生也不能只是机械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输入自己的头脑,死记硬背。师生双方都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既是继承人类文化成果,又是共同发展科学”的能动过程,这样才会使静止的教学变得生动,课堂才会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8.
《活力》2013,(2):I0001-I0004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堂。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工作中,彻底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在大语文教学观的背景下,构建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充分考虑到“整体性与多样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以便学生处于最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玉春 《活力》2004,(11):123-123
-、开展课内研究性学习原因:新-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语文学习过程应当这样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师通过研究语文学习方式,在师-生、生-生、师-文、生-文、师-生-文等之间建立一种交互的网络,使师生同于“共同学习”这个网络中,成为交流的“支点”,互动的“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