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明 《活力》2010,(10):212-212
客观报道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而平衡报道则是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平衡报道从广义上理解,就是媒体要在报道对象、报道的言论立场等各方面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从而达到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平衡性,而这也是避免新闻侵权官司。保护记者合法采访权益的有效办法。正确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运用平衡报道原则也是新闻媒体完善“自我防卫机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人们开始在媒体上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感,对报纸等新闻媒体的新闻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所以,基层媒体的社会新闻采编工作应该深入基层,从人民大众的生活实际入手,为人们提供真实可靠的社会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3.
媒介反腐一直是舆论监督的重要表现形式,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介的蓬勃发展使得媒介反腐的作用与日俱增,反腐新闻的增多也满足了人民日益加强的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愿望和知情权。但是,当前的反腐新闻低俗化问题也不断凸显,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趣味地下的“卖点”不惜牺牲新闻的严肃性,黄色新闻层出不穷,给当今社会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静杰 《活力》2013,(2):99-99
新闻是带着社会责任诞生的,地方台新闻就要从这个根本出发,充分发挥新闻应有的作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公民,制作公民需要的公民新闻,并与新时代的微博自媒体工具结合,完善公民新闻的功能实践。本文对新闻的社会公义和地方台新闻公义的实现进行了简单阐述,并说明了地方台公民新闻制作与微博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金艳 《活力》2011,(12):241-241
当1998年德拉吉博客网(drudgereport.com)率先向全世界传播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内幕的时候;当2005年7月7日伦敦的地铁和公共汽车发生爆炸,英国的主流媒体很快收到来自公民的有关爆炸的图片和录像带的时候:当2000年韩国记者吴延浩(OhYeon—Ho)创办全球第一家公民新闻网(ohmynews.tom),成功地将“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变成现实,确立自己成为韩国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地位的时候。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们开始发现.新闻事业的发布权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不仅仅来自科技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来自公民新闻的受众。  相似文献   

6.
温菲 《活力》2013,(14):92-9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综合性、全面性的提高。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广大群众所关心和喜爱。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受到了观众和社会的质疑,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下降,那么怎么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呢?本文主要阐述了民生的定义,从明确民生新闻的目标,找准选题方向、新闻媒体采访、传递信息时的换位思考、新闻媒体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等方面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7.
任丽凤 《活力》2004,(11):127-127
近年来,策划作为一种新的导向方法论,正以惊人的速度介入到新闻领域。新闻策划正越来越成为新闻媒体总揽全局、实施导向意图的一种重要的组织方式。现在,从中央级新闻媒体到省地(市)以及专业性新闻媒体,都已认识到、注意到新闻策划,并使其内涵和外延迅速发展。人们在把握新闻事业的宏观走向时,在分析新闻采编业务的成败得失时,  相似文献   

8.
李春晓 《活力》2010,(21):140-140
在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体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  相似文献   

9.
陈静 《活力》2011,(8):155-155
2010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开辟“我在现场”栏目,很多当地出租车司机,甚至一些专业媒体记者成为该栏目“特约记者”。这些“特约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极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们可以视为“公民记者”,他们所报道的是“公民新闻”。本文拟对“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的概念、“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新闻报料人之间的异同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方一 《活力》2012,(8):145-145
在新闻种类的花园中.气象新闻是一朵特别的花朵.作为天气简报在内容上的补充与延展.我国大多数新闻媒体的气象报道已经冲出“天气简报”、就天气说天气的局限,而是着重于关注人的需要,重视天气对人的健康、生存状态的影响。气象报道中增加了生活提示、出行提示、旅游提示等“贴心提示”.另外还分析天气变化对各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普通大众的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报道模式的转变折射出报道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刘海平 《活力》2014,(12):89-89
这里所说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媒体以新闻传播者的角色,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修改,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特色,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廖玉秀 《活力》2014,(3):98-98
新闻敏感性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质量和效率,决定着新闻的社会公众效应,决定着新闻所应有的价值。在信息时代,新闻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不断加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是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和艺术性的有效保证,是确保新闻大战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不断加强自身新闻敏感提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制造新闻”来达到促销及品牌传播的目的,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企业营销过程中。企业在促销中“制造新闻”,又称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活动的一种创意性的谋划。是企业的营销策划人员与有关媒体协作,从企业实际及营销需求出发,按照新闻规律,“制造”新闻事件和新闻热点,吸引新闻媒体注意和报道,以此来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以及销售产品。企业新闻策划与媒体新闻策划的区别在于,媒体新闻是寻找新闻、发现新闻;而企业新闻策划则是在寻找、挖掘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新闻的同时,大量的人为制造或利用新闻事件,吸引新闻媒体和受众的眼球。然后,由记者或内部策划人员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报道,造成新闻现象与传播效应。企业可通过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4.
李永善 《活力》2011,(6):226-226
一、新闻报道中的反向思维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令人深思。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时代人物时,各地媒体往往相拥而上,把新闻“炒”得热火朝天。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体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传播更佳。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  相似文献   

15.
陈平 《活力》2011,(10):98-98
关于公民新闻的具体定义,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立丹教授关于此的定义是全面而准确的: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是指来自普通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他们或是现场的目击证人,通过现代科技,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直接传送给大众媒体:或者自己创办小众媒介,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张小枚 《活力》2011,(18):101-101
每年的记者节,对记者和新闻媒体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平日里,人们关注新闻,这一天新闻关注记者。除了鲜花和掌声,最值得关注的当是:这一年新闻如何推动进步——这是全社会对新闻事业的期待.也是记者良知和媒体责任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闻策划已广泛介入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并成为新闻媒体高度自觉的行动。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越来越多的媒体成立了专门的新闻策划部门,以具体的组织措施使策划制度化、规范化。本文着重分析研究新闻策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琦 《活力》2011,(20):125-125
随着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体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来。在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喉舌,对国家的各项社会事业有舆论监督的职责,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中,媒体及时有效的做好新闻报道是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有效途径。媒体在最短的事件内做好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市场化经营环境中媒体竞争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孙英 《活力》2011,(7):197-197
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媒体如果有失实、虚假报道,不仅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更会伤害广大读者.失信于读者,使媒体威信扫地。  相似文献   

20.
史英杰 《活力》2011,(7):170-170
在新闻传媒竞争不断激烈的今天,新闻策划越来越被各个新闻机构所重视,同样的新闻事件,能否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关键在于策划的成功与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和网络传播的扩张使独家报道的新闻已成为过去时。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自然而然地由独享新闻资源进入到共享资源同题竞争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