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发生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新闻报道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个永恒命题.通过报道事实,让社会更加进步,让生活更加美好,是-个新闻人的基本理念,也是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振国 《活力》2014,(13):59-59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述 深度报道是一种介于动态新闻和评论新闻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报道形式。电视深度报道是指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通过对画面、解说、字幕、现场同期声效果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对电视新闻的深度进行挖掘,并以最快最佳的传递形式报道给广大受众。电视深度报道通过系统提供新闻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原因、结果等,就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地剖析、揭示其内在本质从而正确引导舆论、解惑排疑。  相似文献   

3.
苗壮 《活力》2013,(4):112-112
记者经常与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事打交道,并且要准确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到他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始料不及、纷纭变化的事态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其实总结起来只有六个字:观察、提问、应变。  相似文献   

4.
李丹丹 《活力》2013,(10):58-58
新闻记者经常与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事打交道,并且要准确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到他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始料不及、纷纭变化的事态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这里面,记者的观察能力、移情能力和应变能力起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永平 《活力》2011,(12):235-235
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就是“新”.这是新闻文体与生俱来的天性。新闻之“新”。除了事实新外。在媒体竞争如此惨烈的今天,我觉得非常重要的还是报道所选的角度也必须新。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寻找、选择到新鲜脱俗的角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从而更好地表现稿件主题呢?一、从观众需求中选取新闻报道角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个一线电视新闻采编记者的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群面对面的采访,客观生动地挖掘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文章从电视新闻记者要坚守新闻阵地客观记录新闻事实、坚守职业操守无愧于记者职业、不断学习提高新闻业务水平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得出记者要勤于思索乐于坚守,做时代忠实的记录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抓住"新闻眼",即对某一新闻事实,选取某一报道角度或报道时机或采写方式,以期最大化地实现其内在的新闻价值.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舆论监督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丹丹 《活力》2014,(7):103-103
现场采访,是今天电视等媒体常用的报道形式,举凡新闻评论、访谈、深度报道等多种形态的节目,大量采用这种报道形式。也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观察、谈话的方式,寻找挖掘新闻事实和内涵的调查研究活动。因此,记者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  相似文献   

9.
束侠 《管理观察》2011,(4):29-30
新闻信息的再度利用(以下简称“再生性新闻”)就是从别人已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再度开发出新的新闻信息。是记者或编辑在翻阅、接触其它媒体传达室播事实,在事例把握新闻信息内容和结构中,发现报道中还有遗漏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全面的、深刻的挖掘,于是破题发挥,把握好时间差、地域差、品位差,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层次去挖掘新的东西。本文对再生性新闻信息在理论上做一探讨,具体从三个方面,即,第一,为什么会有再生性新闻信息的产生;第二,再生性新闻信息的价值;第三,再生性新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海 《活力》2011,(5):157-157
视角.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又称作角度、视点、观点等。事物本身都是五光十色的多面体,既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表现,也可以从那个视角去揭示,不同的角度得到的是不同的认识价值。报道的视角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选择最佳视角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旧闻为新闻。创新消息报道角度的方法很多,本文.笔者试图探寻横向视角中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波 《活力》2011,(3):142-142
在新闻领域,新闻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闻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物,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而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表象和陈述,是对新闻所做的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相似文献   

12.
张敏 《活力》2012,(19):122-122
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无论是当记者还是做编辑,总是在接触新闻稿件,在处理一些稿件时常会发现,有些稿件的新闻事实存在偏差.常言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编辑作为新闻的"把关人",就要练就一双"慧眼",识别虚假新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真实,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客观、公正,就是用事实说话,自觉考虑新闻的社会影响,通过事实本身的力量来说服人、引导人;有立场,就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而不是从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出发.真实、客观、公正、有立场,是同准确、鲜明、生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必须在准确报道事实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通过生动的报道形式赢得最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领域,新闻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闻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物,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而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表象和陈述,是对新闻所做的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新闻更加吸引人,需要通过新闻策划加强新闻的影响力,在遵从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策划,这就考察了记者编辑的决策能力。记者和编辑作为两个不同的职位,各自承担着新闻策划的不同工作,但二者工作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5.
隋安娜 《活力》2012,(19):129-129
时政新闻在宣传大政方针时要确立平民化视角,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应在同时强调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维护人的主体性,任何新闻题材,只有放在人类发展或人性的背景下确定报道的角度,才能创作最有感染力的作品.当前时政新闻要把报道视角更多地投向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用百姓熟悉的语言,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节目处处体现采编者的良知与责任,并融合情理、道义和品格,强调思想境界、民族精神和人文关怀,从百姓小事挖掘大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学术界有关新闻的宣传价值方面的论述,并从新闻的本义、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的本原关系上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新闻价值是对受众的有用性、宣传价值是对宣传者的有用性,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是交叉的关系,因此,没有必要特意强调报道中的宣传价值,如果新闻事实本身包含有体现宣传价值的因素,那么自然会因为事实被报道而表现出来;如果新闻事实本身没有宣传价值,刻意制造宣传的因素,只会导致新闻真实性的颠覆。  相似文献   

17.
视角,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又称作角度、视点、观点等.事物本身都是五光十色的多面体,既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表现,也可以从那个视角去揭示,不同的角度得到的是不同的认识价值.报道的视角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选择最佳视角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旧闻为新闻.  相似文献   

18.
铁路的报社,作为全国企业报家族中的一员,不仅具备一般企业报的共性,更有其自己“高度集中、运输大动脉”的个性。铁路报纸要办出特色,给人较好的视觉效果和美的享受,笔者认为应更多地依靠新闻策划,以独特见解、独特角度、独特思考,在同一新闻事实中,挖掘出不同的“独家报道”,采写出有别于同行的不同新闻。  相似文献   

19.
孙红岩 《活力》2012,(19):116-116
深度报道在选择事实时以人为中心,探讨事实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的影响和作用,探索人的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次关系;深度报道的人文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背景的中国新闻生态和新闻文化的变化,它的内在品格也符合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下受众对新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郑延金 《活力》2011,(11):230-230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都渴望能使用激发读者情感的语言,让新闻感动受众,而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风格强化了这种渴望。而它往往出现这样的结果:记者选择的语言及事实比事件本身还生动、令人兴奋。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迫切希望自己的语言生动富有创造性,这种激励会使他们的语言和报道脱离了激发他们灵感的现实。 新闻写作要求是用事实说话,语言是用来准确地、生动地传播事实。新闻要按新闻的规律办事。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出现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叙述事实,通过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呈现出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