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又因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立健全失地农民长效保障机制,乃是解决这一问题之关键.  相似文献   

2.
促进西部地区“失地农民”城市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数量加速增加,能否妥善处理失地农民问题将成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对失地农民问题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提出了有效促进西部地区失地农民城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70  
本文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理论来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基本问题,重点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分析了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国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论失地农民的身份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征地农民的补偿问题为土地征用制度的核心问题.在目前的补偿机制中,主要采用的是一次性货币补偿,这种补偿对于失去土地即失去资源禀赋和生存能力的农民来说无济于事.从资源禀赋和交换能力角度入手,转变失地农民的"赤贫"身份,还失地农民在市场环境下的一种自生能力,乃是解决失地农民补偿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当前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补偿标准低,并且大部分农民只得到部分补偿;当前实行的货币安置方式实际上等于不安置;征地工作缺乏透明度,农民没有知情权,更没有发言权。因此,必须对现行土地征用和补偿制度进行改革,要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通过修改相关法律使其物权化;严格执行公益性建设用地国家征用制度,缩小征地范围;全面建立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取得制度;彻底改革征地补偿费用计算和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6.
杨一帆 《财经科学》2008,5(4):115-124
本文首先对有代表性的文献成果进行了再次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对农地征用补偿内容、标准与分配使用等方面的认识入手,着重研讨和反思了"土地换保障"等思路的理论基础,最后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提出了构建复合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影响其长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倾向,认为应重点防止其改制不转制、经营决策短视化、农户边缘化、激励约束机制软化、市场主体角色被行政介入淡化等倾向,从而提出建立农村信用社长效发展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国家补偿、区域问补偿、社会补偿和国际补偿的原则,采用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 "反哺"式生态补偿及环境成本生态补偿等基本模式;同时,要推行相关配套措施,如西部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建立科学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多渠道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以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尤晓娜  刘广明 《经济论坛》2004,(21):124-125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状况如何无论对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是对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具有重大影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质量和生活质量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区域性经济利益与整体的生态利益往往是冲突和对立的。比如,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的云、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多模式利益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失地农民补偿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难题。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不同的补偿模式,但各有利弊。文章在对现有补偿模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平有效补偿为出发点的四个具体原则,探讨了多模式补偿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征地补偿问题实际是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它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由于传统土地权利体系中土地发展权概念的缺失,相关土地收益增量被政府或者强势利益群体占有,造成对农民不合理补偿.因此,在界定土地发展权归属的基础上,探讨新型征地补偿机制,合理分配增量收益,将利于从根本上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而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权益,但是其他形式的保障形式却没有相应建立起来。因此,失地农民群体的权益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在征地过程中的有关利益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博弈,从博弈层面探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机理,并阐述了形成目前土地收益分配格局的经济原因,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及有关制度建设,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可操作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双重二元经济条件下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福建省1978-2005年单位农业用地产值和单位建设用地产值的变化趋势为例,探讨失地农民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双重二元经济条件下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的缺陷,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单位农业用地产值和单位建设用地产值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征地补偿标准应综合考虑土地的新用途对产值的边际贡献以及土地利用对当地GDP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最近一些年不断突出的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且对比分析对土地依赖程度存在差异的三个样本村失地农民对政府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市民化后的就业情况、城市适应状况、自身身份的认知度等,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后的福利变化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不仅要通过补偿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存问题,重要的是要从更为广阔的福利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必须纳入到农民福利改进的整体视角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兰 《经济师》2006,(9):84-84
保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必须使城市化与农民的就业矛盾得到转化与协调,寻求相应对策,真正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文章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各级政府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方面矛盾日益显现的情况,尝试开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作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建立完善福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即深化对生态补偿机制重要意义的认识;科学测算、合理增加生态补偿标准;政府应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着重大的且必须在今后实践中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着重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稳定生计问题.为此,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补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霞 《生产力研究》2006,(7):146-147,181
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中国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失地农民问题的症结入手,对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9.
广州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能否实现再就业,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对广州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进行创新:政府主导,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实现就业为目标,做好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高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6条建议:梳理相关政策法规,稳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明细执法主体,规范补偿费收取办法;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拓宽矿山环境治理资金渠道;实施差别化政策,对新老矿区采取不同的补偿政策;明确法律责任,重视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注重公众参与,保障特殊群体的利益。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生态立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