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感于是农事广告诸宾据报载,山东蒙阴县一些乡村街头的墙上,随处可见"防治棉花虫害"、"季节性蔬菜管理要点"、"第一次喷药时间在×月×日至×日"等大幅农事广告。该县通过形式多样的农事广告,每年向农民传播各类技术措施1800多条,信息1万多条,每年为农民...  相似文献   

2.
时下,人们只知道报纸、电台登广告;孰不知,还有个村头"农事广告"呢!村头"农事广告",是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创办的。全镇20个村部墙壁上、十字路口甚至田头地角建起小黑板,村组农技员把近期农事信息及时地写在上面,在"科教兴农"中产生很大作用。笔者为"农事广告"击掌叫好:一是让农民及时获得农事信息的好途径。因为这种广告的内容广泛,各个季节、各种作物播种要求、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等农业新技术,上面写得详详细细,明明白白,识字的人看得懂,不识字的人一听就会,到嘴到肚,做起来得心应手;二是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好形式。广告讲的是农事,宣传的是科技,在  相似文献   

3.
2012年农业部将为农民办理政策宣传、科技支撑、生产扶持、产销衔接、条件改善等五大类31件实事,主要包括:向农民群众宣传“三农”政策,为基层组织送30万份《农民日报》,为农民送书送信息送广告服务,为农村“大喇叭”广播站提供信息服务,举办“中华农耕文化展”,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相似文献   

4.
2012年农业部将为农民办理政策宣传、科技支撑、生产扶持、产销衔接、条件改善等五大类31件实事,包括:向农民群众宣传“三农”政策,为基层组织送30万份《农民日报》,为农民送书送信息送广告服务,为农村“大喇叭”广播站提供信息服务,举办“中华农耕文化展”,推进农业科技进村人户,免费为1.8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在产粮大县建立100个新品种展示示范方,  相似文献   

5.
近日,内蒙古联通巴彦淖尔分公司"河套农事通"业务顺利开通。农民用户使用“河套农事通”业务,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相应的农业信息。“河套农事通”是巴彦淖尔联通与市农牧业局合作开发的集农牧业信息、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短信平台、WAP平台为一体的信息发布平台。通过这个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宜君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方向,立足实际,加强农民技能提升,聚焦乡村人才需求,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探索形成了“556”培育模式,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工作落实上做到五个精准一是精准摸底调研。多次深入各乡镇村组开展调研,广泛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同时向培育对象宣传下载安装“云上智农”软件,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网上信息注册申报,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精准遴选学员。把从事农业、有志发展农业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作为培育对象,结合“组组有”高素质农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江苏休闲观光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农展节庆为载体,展示现代农业、传播农耕文化、体验乡村风情、释怀农民情结的新型农业业态,集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农民科技培训》2023,(5):47-48
<正>他扎根农村,足迹遍布乡村的每个角落,认真传播科学技术,扎实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试验、示范工作;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在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甘做农技推广路上的“传经送宝”人。他就是大连市金州农广校副校长刘庆帮,曾荣获全国城乡社区教育骨干教师、全国成人(社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农广系统信息宣传工作优秀个人和大连市“最美农广人”等称号。  相似文献   

9.
李强 《山西农经》2023,(23):25-27+33
推进新媒体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运用数字传播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阐明了新媒体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机理。新媒体传播对于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创新性价值和建设性意义,未来需要加快村民数字素养培育,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共建;坚持农民信息需求导向,促进内容创作实现“在地实践”;整合乡村多重文化资源,增强新媒体传播品牌效应,以此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灌南县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地段的田头路边,都可以看到一些用水泥墙做成的板报,上面张贴、抄写着农技人员编写的当前的农技知识,让农民按“谱”种地。当地农民称之为“农事早知道”。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目前,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发展“三高一优”农业,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农业科技服务往往跟不上农业生产的需要,许多科技成果得不到充分的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立足大城市近郊乡村特点,找对涉农街道发展路子,全面整合乡村资源,谋划布局主导产业、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差异化发展,推动花蔬果主导产业与乡村旅游齐头并进、一三产业联动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描绘“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的富美乡村新蓝图。  相似文献   

12.
占紫娟 《山西农经》2022,(20):125-127
近年来,农村发展新问题“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如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有序发展、农民稳步增收,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耕种水平,助推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转型成为爱农、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江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从农人员数量少、老龄化严重、参与意识不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文章从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加强农村教育宣传引导、加大培训回访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培训效果,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正>城郊都市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农展节庆为载体,展示现代农业、传播农耕文化、体验乡村风情、释怀农民情结,集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生态产业,是农业多功能性的充分体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一、发展现状连云港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对部分自然景观实施保护,上世纪九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回流乡村的青年创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概念化为再农化者,系统梳理再农化行为背后的“农业代际价值理念变迁”“农民准世袭身份制破除”“外部社会基础与内在驱动”等深层次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案例讨论和验证再农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与路径。研究发现,再农化不只是单一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方式,更是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经营管理才能等资源的综合性流动。通过优化合作联合、重塑乡村产业,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担当价值示范与文化引领者、村庄生态建设者与信息链接者,再农化者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农民。提出“外部实现条件的推力”与“内部驱动因素的拉力”下再农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滚雪球”模式,促进乡村向产业—社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收入低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农”问题的解决,既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也不能在“三农”之外寻求解决途径,而应寻求“三农”与农业之外其他产业的结合。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休疗养、考察、修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它立足于农村,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而与“三农”问题之外的经济社会直接接触,联系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传播及其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中国乡村传播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将传播学中体现在中国乡村传播活动中的经典模式进行梳理归纳,提出一个较为理想的中国乡村传播模式,即以农民为传播主体、与各种外部信息传播组织互动、多种信息传播媒介相结合、为解决农民问题、满足农民所需、促进乡村发展的乡村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下乡采访时常听到农民抱怨,好多下乡支农干部对“农事”一问三不知,这让农民们很失望。下乡“支农”,把好技术、好经验、好方法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建议,各地在选派支农干部时,应把好人员关,被选派的支农干部应把好自己的农业知识关,尽可能地多掌握农业技术、多了解农业信息。只有这样,下乡支农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支农干部才能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8.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其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于数字乡村的推动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冰山模型为分析视角,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个性品质、动机态度”四个层面研究农民信息素养的层次结构,阐释农民信息素养分别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文化、数字生态四个具体方面的建设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进一步明确农民信息素养与数字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强调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提升以信息知识素养、信息技能素养、个性特质素养、信息道德素养为表征的农民综合信息素养,可以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驱动乡村提高数字乡村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信息时代的来临,农业信息成为革新农民观念、改善农民行为、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对农业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新型农业信息传播的构建,正是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命题。为顺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业信息传播和农业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多年致力于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的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天龙教授,研究完成了《农业信息传播: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与重构策略》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10月出版。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中国休闲农业网(中国乡村旅游网www.crr.gov.cn)”日前正式开通,该网将为各级农业和旅游部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广泛的信息服务平台,也将为广大旅游者了解相关信息、寻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网络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