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些都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充分挖掘学校道德文化内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德育管理工作,打造富有鲜明特色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春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9):47-47
会计与假设联系在一起,正像美国会计学家佩顿所指出的那样:“无论如何,会计人员应该充分把握自己的假设,否则,他就可能忘记与其工作和结论相关的固有的局限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重要的,因为它为会计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一个出发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小康社会经济内涵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是一个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概念。邓小平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带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核心概念,用以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繁荣、生活富裕、政治昌明、教育发展、社会稳定的向往和追求。他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先导和理论渊源。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不仅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且全面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举措,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内涵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办高校的数量规模近年来发展很快,然而从其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教育地位、社会信任等方面来看,却存在着诸多内涵方面的缺失。产生这些缺失的原因,有些是客观的,有些却是主观的。民办院校要获得健康的可持发展,必须在从提高认识、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办学特色、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制度建设等几方面加强建设,弥补其内涵建设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8.
大学校园是传承文明的场所,校园的景观环境也要具有文化特征。本文分析了校园水景的文化内涵,将其分为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理水文化四个相互融合的层面。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在水景设计中体现文化内涵,才能起到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污染转移的内涵与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中的污染转移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对此进行管制势在必行。界定"污染转移"的概念,分析其内涵与本质是对其进行管制的前提。文章针对目前有关研究的不足,对污染转移的定义进行了法学意义上的解构,分析了污染转移的概念、途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以及企业管理的层次性 ,企业管理要“法治管理”等方面论述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1.
12.
科学发展观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衡量发展的根本标准、实现路径和实施手段等问题都做出了科学的回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价值意蕴。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就必须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制造业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制造业在硬实力与软实力上均不及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要想凸显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实现制造业的一种跨越式发展,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信息态出发,构建了一套八位一体的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内涵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代际旅游的内涵界定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代际关系考虑的代际旅游是在我国家庭代际关系变迁和消费观念转变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存在具有绝对性,范围有其针对性,表现形式有亲子游、孝敬父母游、隔代游和大家庭旅游。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城镇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发展形势严峻、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不均以及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并借鉴温哥华、斯德哥尔摩皇家海港城以及新加坡等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总结归纳了新时代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与其相关的经济转型、以人为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融合、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开发用地以及满意度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阳姣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53-56
在时下的信用问题研究背景中,经济学一家独语的状况非常明显;即便是在伦理学研究背景下,信用也仅被作为一个关键概念局限于经济伦理领域。但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信用就应该首先被还原出它的作为一个一般伦理学概念的内涵,即它的本质内涵。当代的中国信用建设,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或经济伦理领域来讨论具体的制度建构,无疑要走很多弯路。信用这个概念,正如诚信概念一样,不仅存在于人的经济活动领域,也存在于人的其他重大活动领域。在这些人的种种活动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信用概念是紧密联系和互动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同步性需求,这种需求的理论化,就是信用概念在一般伦理学语境下的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试图从生态化产生背景与社会需求、具体表现与基本要求对生态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认为生态化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荣的客观要求,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生态文明下伦理观内涵的必然扩展,生态化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理念,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和系统生态缓冲能力的持续保持,并针对生态化水平评价是生态化研究最主要的社会实践应用,根据生态化水平的内涵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铜陵以铜闻名,因铜而兴。众多出土青铜器代表着铜陵,乃至皖南地区古代采冶史的最高成就。与其他地区相比,铜陵出土青铜器具有采冶历史悠久、冶铸技术多样、多文化交融、文化内涵深厚的显著特点。展现铜陵出土青铜器的精巧铸造工艺,挖掘隐蕴其下的文化内涵,为当下铜陵发展融入铜元素,打造铜文艺,开发铜商品,弘扬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绿色金融的内涵、机理和实践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硬约束、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正在成为一种创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本文基于近年来绿色金融理论实践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界定了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风险投资等四种主流模式,系统研究了绿色金融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机理,进而对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中凸显或潜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绿色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