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离退休老同志正在迅速增多是西南石油局离退休工作的显著特点,他们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重视和引导离退休老同志发挥正能量,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家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城市老龄人群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水平现状1老龄人群的信息意识状况。根据河南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郑州市“二七区”、“金水区”、“中原区”50岁到89岁人口共159 745人,本次调查人数为700人,占三行政区该年龄人口的万分之4.3%,调查对象包括60岁~69岁的低龄老龄人群、70到79岁的中龄老龄人口、80岁以上高龄老龄人口。调查以最具代表性的中低龄老龄人群为主,同时也包括59岁以下的准老人,——他们是不远的未来老龄社会中的重要人群。.  相似文献   

3.
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日趋急迫的社会问题,也是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用优势视角基本理念分析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他们年老时存在的精神、经济、生活等一系列养老困境及原因。个人、团体、社会应共同帮助他们抚平精神创伤,改变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使其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优势与其生活环境的整合,以逐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4.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为发展我国老龄产业提供了机遇。老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老龄市场需求有巨大发展潜力。主要包括老龄消费品市场、老龄住房市场、老龄教育市场、老龄护理市场、老龄社区服务市场及老龄旅游市场等。因此,政府、企业应抓住机遇,推进老龄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拉动内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老龄产业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老龄消费需求也开始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转变,产品的质量、附加值、个性等品牌特有要素日益成为老龄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都与我们所认为的我国老年人保守、刻板的消费形象相去甚远,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行为新特征。本文引入消费行为学部分概念,基于调查问卷及实证研究,总结现阶段我国老龄消费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老龄消费需求层次逐步提高,自我性消费补偿心理强化;老龄消费心理趋向成熟,"物有所值"是其消费的重要特征;老龄消费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存在阶段性更迭特征,从而为引导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及老年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中,让笔者悟出一个道理;如何坚持“让老同志满意,让党组放心”,做到“真诚服务,稳定和谐”,真心、真诚、真情为老同志服务,为老同志排忧解难,赢得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必须坚持不懈开展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发展老龄休闲度假产业的SWOT分析,即从老龄休闲度假产业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方面对贵阳市老年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要素投入、度假产品、宣传力度、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分析。发展贵阳市老龄休闲度假产业,应树立贵阳市老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意识,加快休闲度假名城建设;设计老龄旅游产品,确定旅游细分市场;整合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邓聿文 《商周刊》2012,(22):19-19
老龄化社会对世界并不陌生,多数发达国家早中国率先进入老龄社会,但似乎他们并不担心老龄社会有什么不好,虽然在这些国家,也存在着老龄社会特有的人口福利负担。而人们一谈起中国的老龄化前景,却显得忧心忡忡起来。这里的原因,就是中国所谓的未富先老。  相似文献   

9.
李旨夜 《时代经贸》2014,(4):240-241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解决老龄化问题,首先要了解老龄人口的真实需求和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制度缺陷,解决老问题,应对新闻题。本文以贵阳市云岩区为例,对老龄人口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了他们生活、消费、文化、健康、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瓶颈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把老龄产业按老人需求划分为3个层次6个类型。2009年对江苏4个城市909个老年家庭调查发现,老人月人均收入为1430元,男性、高学历者收入偏高。分析发现,老龄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传统消费习惯、老龄服务和产品缺乏标准、企业对政府依赖过大、老龄产业投资效益低。最后,作者提出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6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存在较大差距,从2002年开始,这个差距在400元以上;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占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养老金的70%及以下,这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需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阶段实施养老金“双轨”改革、完善企业(职业)年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双转型"过程中,1989年首次出现的"民工潮"问题在短短十几年里突然转变为"民工荒"现象,有其多方面原因。本文以农民工"二次流动"为视角,发展出引发和影响"民工荒"现象的系列变量,应用SPSS11.5对浙、闽、津三省(区)五城市1550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发现导致农民工"换企业流动"和"换地区流动"的8个因素将引发"民工荒",农民工个体的利益诉求、心理品格和企业管理效能以及政府政策行为等因素也对"民工荒"现象产生影响,且企业"用工荒"是区域"民工荒"前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民工荒"形成的一般机理。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中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短缺后,“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难题,同时“民工荒”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民工荒”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却又能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数量的绝对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即解决“民工荒”难题的方法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了“民工荒”难题是无解的,即人口红利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相容的。而如果从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出发,将“民工荒”难题看成是古典经济学的“两难冲突”,即劳动力稀缺程度本身不是固定的,则可以通过劳动分工来提高生产力,从而达到减少稀缺资源(劳动力)稀缺的程度,进而破解“民工荒”带来的难题,较好地解释“民工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深化,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逐渐松动,农民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城市就业,成为农民工。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长期处于"半城市化"状态,既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又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农民工市民化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其中,深层市民化是核心、中层市民化是过程、表层市民化是目的和结果,这三个层次的市民化同时受到制度、政策以及市民态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要积极寻求制度创新,实现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就业权,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实现农民工的公平待遇,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消除农民工与市民的心理隔阂,并增加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市民化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uses a Sraffa-type two-sector model to study how the presence of retired workers interact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plus between workers and capitalists (firms).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ongoing diminution of the ratio between active and retired workers affects the wage-profits-pensions frontier, which is defined after allowing that a social security tax, which reduces the claims of active workers and capitalists on the surplus of the economy, finances the pensions distributed each year to retired workers. Finally, it is argued that the different impact of defined-benefit and defined-contribution pay-as-you-go pension schemes depends on the actual incidence of payroll taxes.  相似文献   

16.
陈荣荣 《经济与管理》2013,27(2):29-31,36
在劳资博弈中,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无疑对劳动者的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大影响。在以江西易富服饰有限公司(宁都海澜之家生产基地)为中心展开的对两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对比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第二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比第一代农民工明显强烈。由此可知,就劳动者的解放而言,第二代农民工是更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17.
彭文进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50-251,286
20世纪末21世纪初,俄罗斯爆发了第四次人口危机,这次人口危机发生在和平年代,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俄罗斯每年减少近100万人口。由于"缺人",许多村庄荒芜,大量工作无人干,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也是纸上谈兵。俄罗斯政府若再不考虑从国外移民,国家将面临"无人为继"的尴尬局面。从"外来移民计划"、"优秀人才向外移民严重"、"外国劳工人数下降"和"中国威胁论"四个方面论述了俄罗斯人口与移民状况,说明必须增加外来高素质移民来抵消人口危机给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农民工问题副产品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衍生物。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和儿童社会化机构的单一,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缺位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的不到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是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村科普教育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而其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务之急是分析当前农村科普教育的问题和成因,提出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普教育的对策,充分发挥农村科普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邓宏琴 《开放时代》2009,(12):116-126
如果说“诉苦”可以塑造农民的国家观念,“情感”能够激发农民参与革命的激情,那么“反省”就是确立农村干部的村庄管理主体意识,并改造干部的小农思想和行为,树立忠诚于国家的观念和服务大众思想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反省机制的运作,干部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并对缺点和错误进行解剖,通过追根溯源,将个人行为与国家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一方面通过自我表述与相互批评,确定什么是受到国家鼓励和群众认可的行为,什么是错的和违背国家政策与村庄利益的行为及其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坦白”,接受国家和群众的监督,得到既符合国家的行政要求又能代表普通群众利益的改造,并将国家意志与农民利益进行归并统一,促成国家与村庄的有机融合,化解对抗与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