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兰 《时代经贸》2013,(4):174-175
仲裁作为一种私法救济的手段,在解决纠纷中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因其灵活性、保密性、终局性等特点而被当事人选择适用。然而,当今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在实践申暴露出了其固有的弱点。本文将主要针对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存在的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相关问题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2.
证券争议:两种法律解决途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证券市场中,披露虚假信息、内幕交易、非法关联交易、操纵市场等欺诈行为猖獗,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证券争议.证券争议法律解决途径主要有证券侵权民事赔偿诉讼以及证券纠纷仲裁制度.笔者认为,中国目前有关证券侵权赔偿的司法救济途径存在较多问题,应当在司法解决途径之外,考虑借鉴美国的证券仲裁制度,在中国大力推广非诉的争议解决方式--仲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因征地纠纷引发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成为影响农村稳定与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征地纠纷处理制度进行系统的考察发现,其严格控制政府征地权力、充分保障被征地人权利、始终贯彻严谨规范程序的成熟经验可为完善我国征地纠纷解决机制提供有益的启示。我国征地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过程中,应将协商和行政救济作为前置程序,建立健全征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完善司法救济,设立征地纠纷合议庭,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强化执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征地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因征地纠纷引发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成为影响农村稳定与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征地纠纷处理制度进行系统的考察发现,其严格控制政府征地权力、充分保障被征地人权利、始终贯彻严谨规范程序的成熟经验可为完善我国征地纠纷解决机制提供有益的启示。我国征地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过程中,应将协商和行政救济作为前置程序,建立健全征地纠纷仲裁解决机制,完善司法救济,设立征地纠纷合议庭,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强化执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丁虹  江雪梅 《经济论坛》2005,(19):131-132
一、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简称仲裁时效),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不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丧失请求劳动争议机构保护其权利实现之权利的制度。(王全兴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29页。)1995年的《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1993年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3条规定:“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公民权利的完善和保护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法治和民主化程度的标志。有权利必须有救济,国家不仅要通过法律使公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制定完备的权利救济法律制度来保护公民已取得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其蕴涵着人的生存和人的尊严的基本需要.社会保障权易受到私权利和公权力侵害,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的选择和构建依赖于社会保障权的法律内涵和特征.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权和宪法权利,社会保障权具有法律强制性、主体多元性、关系复合性、公益性和可诉性的特点.我国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主要是通过"双轨制"来实现的,即民事程序和行政程序.但这两种模武与相关保障制度的缺失和不足影响到社会保障权利的救济,有必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通过改造行政复议程序和仲裁程序、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庭、确立公益诉讼制度和完善相关的司法救助与法律责任制度来构建我国社会保障权的救济机制,充分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相比约束性网上仲裁而言,非约束性网上仲裁不具司法强制执行力,也不阻断当事人采取诉讼或其他纠纷 解决方式的权利,其倚赖非终局性、灵活便捷、执行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在解决跨境电商消费纠纷中优势凸显。目前 我国尚无非约束性网上仲裁的实践,为完善跨境电商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未来可以考虑引入非约束性网上仲裁机制。 在构建该新型仲裁机制时,应限定其适用范围,设置仲裁机构为其运作平台,并放松网上仲裁协议的效力要求,规定 灵活、便捷的“切换”程序,在仲裁规则上适当“偏倚”消费者,且认可依靠跨境电商平台、行业协会、商家自身及 其商业伙伴等的仲裁裁决自律执行和其他社会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途径之一。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作出了一定的变革,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总体上是比较盲目的,制度建设缺乏针对性的缜密安排。现行的处理机制仅能处理现实中发生的劳动争议的一小部分,劳动仲裁制度存在不足。应通过实现劳动仲裁社会化,变革仲裁前置原则为仲裁自愿原则,完善劳动争议的时效制度,建立集体法判制度,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的监督机制,实现对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信访制度的存在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着现实的宪法依据,是将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予以落实的一种制度安排。信访权利属于救济权的范畴,信访制度作为一项中国特有的制度,具有政治参与、权力监督以及权利救济的功能。正确的功能定位,是信访制度得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好重要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仲裁是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有效途径。温州市作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单位,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文从温州市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的主要措施入手,分析新形势下的温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仍然存在的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缺乏完善的司法接轨制度、缺乏完善的公开监督机制等等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救济手段,没有相应的救济途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只能是一纸空文,难以实现.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侵犯,并且基于各种因素,农民权利一旦受到侵犯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要实现农民的权利救济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完善诉讼程序;明确集团诉讼制度,加强基层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权利贫困首先是权利立法的贫困。要真正解决农民工的权利贫困,我国迫切需要完善农民工权利立法,建立一个等级有序、和谐统一的农民工权利体系。我国农民工权利立法需要明确界定农民工权利的人权性质。在立足人权规范的逻辑基础上,农民工权利立法应采用法典化模式,并须在立法理念、制度设计、立法技术、救济机制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锋  翟晓舟 《时代经贸》2007,5(12Z):217-218
法律救济是在法定权利受到侵害,或可能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则所规定的方法、程序和制度所进行的救济及通过国家司法机关判令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或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方式对权利人给予的救济。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过程中,使用法律救济的方法,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5.
程雁雷  郭胜 《江南论坛》2023,(11):25-29
长三角商事仲裁协同机制自成立以来在跨区域庭审、仲裁制度改革、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当下仲裁协同机制面临脱逸于实质而停留于形式的危险,表现为“三省一市”仲裁协同具体措施缺乏,使协同停留于框架层面;商事仲裁程序协同缺乏上位法依据等方面,进而制约长三角商事仲裁协同的有效推进。本文基于长三角商事仲裁协同面临的困境,试从互联网仲裁上位法完善、推进商事仲裁协同制度具体化建设以及强化合肥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促进长三角区域在商事仲裁领域的紧密协同。  相似文献   

16.
李静 《现代财经》2008,28(2):71-75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但<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纳税人权利意识的逐渐觉醒,纳税人权利保护及其救济途径备受关注。然而无救济即无权利,基于税务纠纷案件频发的现实,应突破当前纳税争议解决困境,减少税务争讼诉累,重铸纳税人权利救济体系。值此《税收征管法》修法之际,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纳税人保护理念,擎征纳双方利益平衡之原则,实现纳税人自由选择税务行政复议或税务诉讼,以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及救济保障水平,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中小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参与主体,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持有资金少、占有份额低等力量薄弱的原因,在证券市场上往往受到来自大股东、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多方面的利益侵害。而我国对中小投资者的救济存在诉权难保障、赔偿难落实、救济途径单一等问题。应借鉴国外有关救济制度,完善我国的证券诉讼、和解、仲裁等相关制度,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95年9月1日仲裁法实施以来,仲裁作为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最近通过的新合同法在7个条文中规定了仲裁制度的有关内容。仲裁实行协议仲裁、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制度,即当事人选择仲裁解决纠纷的前提条件必须双方签订一个仲裁...  相似文献   

20.
双倍工资请求权是在用人单位不按照法律规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时,劳动者行使的一种民事请求权。双倍工资请求权亦受到仲裁时效的限制,对于仲裁时效期间起算的类型、方式及方法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双倍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范畴,应当适用一般仲裁时效。同时,不能苛责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行使双倍工资的请求权,此种做法不利于劳动关系的长期性和劳动者生活的稳定性,故双倍工资请求权适用仲裁时效中止的规定,应当自劳动者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或解除劳动关系时起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