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村镇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载体。对全国350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经济、旅游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剖析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得出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历史时期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地理文化因素联系更紧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探讨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入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总结了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三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会、建筑视角的三大研究模块,而在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历史文化村镇的定量评价与保护规划、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宁夏镇城(明代银川市旧称)位于古老的引黄灌区宁夏平原的中部,渠湖串联的区域水系为造园带来便利。聚焦于此,通过史料考证和位置复原,再现了镇城主要园林的空间分布,并系统研究其造园特征与园林风格。研究表明,宁夏镇城园林具有湖渠立园、环水塑景、水系多样与意境悠远的特征;园林风格集地域风景、贵族、文人和生产特质于一体,这与历史环境有关。填补了明代西北园林史研究的空白,挖掘了银川地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后期太原盆地镇的类型及形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后期太原盆地内小城镇的发展是不平衡、多层次的 ,本文通过具体研究 ,提出该时期该地区内以镇命名的聚落可以分为 (关 )军镇、驿镇、商镇、驿镇商镇、关镇商镇、关镇驿镇等六种类型 ,并逐个分析镇的类型与镇的历史演变、基层派出机构、地理分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 ,明清时期以镇命名的聚落并非都是目前学界所提的“市镇” ,我们应探讨“镇”的发展情况 ,同时重视地区差异的存在 ,充分结合地理空间分布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红层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的地质历史时期,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外观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红层具有的特性在边坡中易产生地质灾害,文中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2021,41(5):204-212
传统村落是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和开发的基本单元,区域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的识别对乡村规划和旅游开发至关重要。为了准确识别区域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在景观基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基因的概念,以湖南省91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选取4类11个代表传统村落景观特征指标构建了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村落景观之间的相似度,采用聚类方法,发现湖南省存在7个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并通过拓展景观基因识别方法,识别出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基因,最后,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划分出7个分区,并构建了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基因图谱。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存在不同的景观基因,依据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基因差异,结合流域分布、行政区划等数据,划分出宗亲文化村落景观区、湘楚文化村落景观区、苗土文化村落景观区、梅山文化村落景观区、宗亲商贸文化村落景观区、侗族文化景观区和多民族融合文化景观区等7个景观区。  相似文献   

7.
明代赣南的移民运动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两代是外来移民入迁赣南地区的主要历史时期,也是赣南客家社会文化形成的关健历 史 时期。因此,研究明清时期赣南的移民运动,有助于我们对赣南客家社会文化的形成及其历 史内涵作出切合实际的解释。以往关于赣南地区移民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清代的移民,而对 明代的移民只作简略的论述,以致赣南客家的早期历史不明晰。①这便是赣南客家社会文 化 未能得到全面解释的重要原因所在。事实上,无论就其移民规模、抑或是对赣南的历史影响 ,明代的移民都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拟着重探讨明代赣南地区移民的具体来源、方式与分布 特征,以期廓…  相似文献   

8.
以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地图分析,确定村落位置,结合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图,提取村落建设年代信息,研判村落传统属性;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叠置分析法等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大维度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山体与耕地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为了留出耕地,村落多顺应山体呈线性展开,相对水体而言,与山体依附关系更强;在时间演进上,村落在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状态,但集聚中心持续转移扩散,在此过程中,经济技术发展以及政治军事格局对村落的历史空间演进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淘宝镇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里研究院提供的2015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淘宝镇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距离、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中国淘宝镇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淘宝镇目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六省,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格局,以长三角、珠三角、潮汕和闽东南等地区最为集中,与当地经济活跃程度有密切关系。(2)淘宝镇的空间分布与县域网商水平有着较高相关性,表现为县域内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越强,则县域内淘宝镇的数量与规模越大。(3)淘宝镇发展还受到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商业文化和海外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淘宝镇是我国中小城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模式,相关研究有助于把握其空间特征和规律,有助于合理推进这一新型城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可移动文物时空分布特征对促进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和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南省2 352处文物保护单位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历史时期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1)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历时漫长。近代以来是文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其主要文物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总体以岳阳市君山区—永州市东安县一线为分界线,呈现出“东密西稀”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长沙形成了一个高密度核心区。(3)形成于各历史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的高密度核心区总体上表现为洞庭湖西北岸向洞庭湖南岸和湘江流域扩展的过程,且呈现出初步扩张期—收缩期—快速扩张期—高度聚集期的时空演化规律。(4)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分布演变是高程、坡度与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公路密度、人口密度、历史文化与政治环境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兰菁  罗震东  何鹤鸣 《经济地理》2022,42(1):98-107
我国乡村电子商务格局的判断多基于村域电商数据形成,对于镇域电商关注较少。文章从镇村相对数量关系出发将淘宝镇分为三类,对应不同的镇域电子商务发育状况;剖析各类淘宝镇的空间格局,呈现乡村电子商务的地域分布梯度和载体层级差异,更加全面地揭示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反映镇村两级都有较强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的"村强—镇强"型淘宝镇高度聚集于东部地区;反映村域电商发展相对滞后、而镇域电商整体发展较好的"无村—镇强"型淘宝镇分布范围最广,分布的梯度差异进一步缩小;"村弱—镇强"型淘宝镇分布广度与集聚强度均处于前两类淘宝镇之间。四大板块间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载体存在明显差异,乡、镇层级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重要价值。基于不同类型淘宝镇的数量和构成特征,将省域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况划为五个梯队,以浙江省为中心、"T"字型开发轴与京广线相叠加的乡村新经济发展结构逐渐浮现。  相似文献   

12.
邓运员  杨柳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9):1552-1557,1584
湖南历史悠久,拥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古村镇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重大的科学、经济价值。选取30个已经公布的国家或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研究对象,以景观基因的理念为切入点,立足古村镇的抽象文化符号和物质景观元素,分析湖南省古村镇景观基因的特点;并通过对其上述文化特质的把握,提出湖南省古村镇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发达地区乡镇的概念分析入手,指出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旅游业的内涵特性以及在我国近三十年的发展的成功历程表明,旅游业是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路径选择。接着以昆山市张浦镇旅游业的发展为例,从其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其政策建议等内容展开论述,最后指出,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在经济转型升级及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有效推进"三位一体"、"内外兼修"及"三管齐下"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化和品牌化的乡镇旅游。  相似文献   

14.
董力三 《经济地理》2006,26(3):500-503,510
分四个历史阶段分析论述了洞庭湖区城镇职能的演变过程。认为:①南北朝以前,由原始聚落向军事型城镇过渡;南北朝时期的城镇,以行政中心为主;唐、宋时期,商贸因素在城镇职能中的比重明显增加;明清时期,粮棉贸易成为城镇的特色职能。②城镇发展和空间分布的趋势,与洞庭湖环境变迁、人类活动轨迹基本一致。③城镇职能大体经历了军事型→行政型→经济型这一变化过程。④至清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区域性城市———县镇———乡镇四个市场层次。还结合历史情况对现代洞庭湖区城镇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桃杏  陆林  李占平 《经济地理》2007,27(5):842-846
我国的传统村镇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但不同区域传统村镇旅游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却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分析传统村镇的集聚共性特征,并对我国传统村镇的发展特征差异,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差异、地形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传统村镇发展阶段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村镇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两型村镇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两型"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了制约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利用主要因素的关联度,探讨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市辖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提升与优化对策,旨在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村镇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朝辉  汤陈松  乔浩浩  张伟  邢露雨 《经济地理》2020,40(3):225-233,240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而在乡村旅游流领域研究相对不足。以湖州乡村旅游地为案例,通过对大样本数字足迹的数据处理,分析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总结空间行为偏好。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数字足迹呈现全年双峰值、月度差异不大的时间特征,"双核"多组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古镇、古村、民宿等带有文化符号旅游景观导向的空间偏好特征;②网络密度0.27的乡村旅游流空间结构由连接度高的34个节点构成,除核心吸引的双核外,民宿集聚区构成了网络结构的核心点;③传统旅游吸引物、民宿集聚区等节点呈现较强的网络中心性,节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反映乡村旅游流空间呈现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区域空间集聚、扩散与联动发展效应。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与发挥节点集聚扩散功能,增强节点对数字足迹的有效吸引力,提升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村镇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古村镇旅游研究紧随古村镇旅游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拓展,主要集中于古村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这一基础问题,而对影响古村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参与、旅游感知和经营管理等具体问题也较多关注。总体来看,现有研究还停留在现象、问题和矛盾关系的梳理上,较少地触及古村镇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演变规律,需要更多的学科支撑以拓展研究的视角,需要引入一些社会调查、计量与实验工具以充实研究的方法,需要更多的样本、实例以补充研究的领域,从而不断完善古村镇旅游研究体系,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古村镇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近40年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全国9批共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理论层面探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风景名胜区以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为根本,以“自然和人文交融”为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批次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数量上东多南少,面积上西阔东疏,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有重要的空间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了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布局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