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队伍建设》2010,(7):70-70
世博会一直被视为引领科技文明发展的风向标,从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人类几乎重要的发明都是通过世博会传递到世界。上海世博会,预示了未来数十年人类科技和生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就全球产业革命而言,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处于一个转折期,宽带、无线、智能网络继续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与网络增值服务等产业突飞猛进。毋庸置疑,未来金融领域将出现重大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3.
<正>在创新的浪潮下,一个个科技产品拓宽了美好生活的边界,越来越多的科技新品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者”。此时,科技的温度早已超出产品本身,任何一种科技产品,都需要以温度来化解科技的冰冷,从而提升生活品质。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如今,智能时代正在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正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亦为未来的理想生活创造了无限可能。一直以来,科技产品的进化始终围绕着我们的生活展开,在创新的浪潮下,一个个科技产品拓宽了美好生活的边界,越来越多的科技新品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家》2022,(9):28-30
作为2022年服贸会九大专题之一,本届金融服务专题展以“开放融合、绿色未来”为主题,聚焦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全方位呈现了金融创新的未来动能。在展区现场,多家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把自家最前沿的金融科技产品带到了展台,观众可以通过VR数字化展厅、高科技互动设备、视频直播等,切身感受新技术为金融服务带来的深刻变革,充分体验数字金融为未来生活带来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5.
陈海英 《中国外资》2013,(22):250-251
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直接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水平及成效,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开发科技人力资源、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个人的生活和前途来看,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其成年后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以及终身学习有着密切联系。正因如此,加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已成为各国政府管理部门、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各国都把中小学生作为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注重推进跨学科的科技教育,强调科技教育和正规教育的融合,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改进科技教育,使所有的中小学生,特别是未被充分代表的中小学生群体(如女孩和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接受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银行》2023,(12):21-23
<正>“开放合作·共享未来”是2023年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的年度主题,六大展区极具特色,分别是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信息科技与智能制造、绿色双碳、医药健康、数字经济、区域创新合作。展览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集中展示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成果集体亮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类生活日益受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审计作为社会经济核准的最重要防线之一,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涌入,审计工作、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必须及时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利用新手段更新审计流程,完善审计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科技与审计融合后产生的手段或工具,分析审计与科技结合面临的挑战,并对审计科技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单证中心作为信息科技与银行服务的结合体,未来的经营发展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八届亚洲银行家峰会于6月8日在新加坡召开。本届峰会在金融科技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如何发力面向未来,寻找创新、转型的新引擎,成为本届峰会的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银行家围绕"未来新金融"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全球金融行业的转型趋势和科技变革,以及新金融对未来生活的影响。金融科技将带来传统银行业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0.
从芯开始     
《证券导刊》2013,(26):36-51
人类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被科技推动着滚滚向前。科技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过去人们想象力的极限,从烽火狼烟到鸿雁传书再到现在的电话和无延时视频通信,科技让我们咫尺天涯。最颠覆性的还是互联网的出现,它在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方式。科技改变着生活,也改变着世界。人们生活的进步源于科技的发展,出色技术的出现将会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简单和轻松。  相似文献   

11.
随着香港居民财富的增加和文化水平及理财观念的提高,加上低息及经济欠佳的环境,人们对未来生活保障的需求日趋增大,而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免费的投资分析,度身订造理财计划,客户可以利用有关服务为未来的保障做好部署。故此,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个人理财服务无疑是未来零售银行业务的主流项目之一,值得银行投放较多资源去拓展这项业务。各银行要以客户需要为导向,采用周详及有效的竞争策略,将银行形象、产品与服务、信息科技系统、服务环境、人员配置、营销宣传等多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占据一部分业务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监管科技是金融监管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应用于金融监管,能够显著增强监管的时效性、穿透性和统一性。金融监管科技具有智能化、实时性、预测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和优势,使得其不仅可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履职成本,更是金融监管未来变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梳理了全球金融监管科技总体应用情况与主要发展特点,建议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从加强制度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监管创新平台、加大资源投入、培养人才队伍以及强化跨国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监管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技之火点燃了人类心中熊熊燃烧的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认真过好每一天,或许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更有意义与价值。当总部位于旧金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了一个名为ChatGPT的自然语言生成式模型后,火遍全网,引发热烈的讨论,也给人们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有欣喜的正向情绪,也有忧虑的负面担忧。因此,我们将试图以此篇文章正本清源,系统、全面地梳理ChatGPT的实质、特征与影响,并关于应对策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城镇化就是让农民进城,就是让农民进城后真正融入城市经济生活中,这才是未来城镇化的核心与实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保险科技已应用到市场营销、风险控制、运营管理等保险活动和业务环节中,形成了大数据获客、智能保顾、智能风控与反欺诈、自动理赔、开放式运营平台、定价等典型应用场景,为保险消费者提供高效、个性定制的创新产品和保障方案。未来需要加大对前沿数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积极培养保险科技复合型人才,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为科技赋能保险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金卡工程》2012,(12):1-1
12月20日,以“融汇科技创新开启金融未来”为主题的2012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在“2012中国金融战略与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陆书春发表了主题为“金融标准化支付移动支付技术创新”演讲。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引言近年来,保险科技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未来保险业转型升级和创新的关键因素。2021年12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增强保险价值链创新的科技支撑,提升科技应用风险管控,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让保险科技真正赋能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保险科技也不例外。一方面,保险科技赋能保险行业,  相似文献   

18.
许闲 《上海保险》2020,(8):9-11
近年来,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迅速增加,网络直播作为当下网络用户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形式,同样经历了快速的增长。而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更是推高了网络直播的用户数量与使用时长。"直播"作为2020年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时代进步的缩影,也是未来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19.
日本从亚洲、旅游、绿色创新、生命创新、科技与IT、财政部门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等七大战略领域入手,制定的战略实施时间表和严格的评估标准以及政策实施保障体系。而此体系也是日本构建出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的路线圈。并讨论中国通过对此战略的评估和借鉴,应该制定出的相应对策,为在未来区域和全球经济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的科技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然而,正如农业银行科技部某位负责人所言,长期以来农业银行并不善于宣传自己,这也为农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总行层面的信息化战略规划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2004年底《中国农业银行科技创新工程2005-2007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为未来三年农业银行的科技工作提供了指导性件。本刊将通过系列报道的形式解读中国农业银行未来一段时间内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构想和具体措施,帮助关心农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和股份制改造的读了解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