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开展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驱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环境压力认知、助推消费者偏好低碳化、促进产品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同时数字经济更容易降低南方地区、低碳电力城市和城市家庭消费碳强度,抑制了财务赤字家庭消费低碳转型,有待激发老年人低碳消费市场,对居住、医疗保健、交通、衣着消费碳减排作用依次递减,对食品类和文教娱乐类消费低碳化发展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经济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本文首次实证研究健康状况主观感受蕴含的健康风险信息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同时探讨医疗保险的健康风险缓解和消费促进效应。发现的主要结论如下:户主自身的健康状况感受通常对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都没有显著负影响,但老年户主的健康状况感受却是家庭重要的健康风险来源;健康风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主要源于除户主外的健康感受差的成员和老年成员,健康风险大的家庭人均总消费、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均更低,家庭会通过调整非食品消费来稳定食品消费以应对消费的健康风险效应;医疗保险有助于缓解家庭的健康风险,促进家庭消费,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9个省1396户城镇家庭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一个包括习惯形成和不确定性的欧拉方程进行估计以考察家庭消费是否跨时演进,研究结果表明,偏好的设定偏误是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不能很好地诠释中国城镇家庭消费决策的一个原因,在解释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时假定偏好的跨时可分性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城镇居民消费偏好的跨时不可分性以及由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引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是导致居民消费倾向持续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拉动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加.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20%,未来我国能源工业能否支撑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使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误差的修正模型,利用中国1985~2012年的GDP和能源的消费数据,得出全国经济提升以及能源消费关系中出现的协整关系,而且存在在经济提升到能源消费所产生的单项因果关系,即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说是非能源依赖型的.在此探索基础上对未来两者的关系如何协调的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学睦  杜佳  李春晖 《生产力研究》2023,(10):21-25+161
文章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中的11 819个家庭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庭结构对家庭人均消费、生存型家庭人均消费及非生存型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家庭规模、家庭老龄化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人均消费与生存型家庭人均消费,且高等消费水平家庭对二者的变动较为敏感;家庭规模、家庭老龄化程度对非生存型家庭人均消费的作用效果因消费水平而异,家庭规模促进低水平消费、抑制中等及以上水平消费,家庭老龄化程度的负向作用随消费水平的提升而减弱。  相似文献   

7.
东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生产,是我国的主要稻谷生产区和消费区。在近年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本区的稻谷生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农作物遥感估算技术中的水稻播种面积估算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建立了自1949年以来的全区分省水稻播种面积数据序列,并对2010年前稻谷生产短缺预警警情的警兆面积作了预测,为粮食安全保障和耕地保护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雷钦礼 《经济学》2009,(2):1029-1046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相当一般的分析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理论框架。使用综合了家庭的当期消费、消费习惯、财富积累、偏好改变多种作用影响的效用函数,在家庭劳动收入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导出了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闭式解,给出了家庭消费函数和欧拉方程的解析式。使用中国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中导出的欧拉方程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除了收入和家庭财富以外,消费习惯和预防性储蓄动机确实也都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与储蓄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相当一般的分析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理论框架。使用综合了家庭的当期消费、消费习惯、财富积累、偏好改变多种作用影响的效用函数,在家庭劳动收入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导出了家庭消费与储蓄跨期优化决策问题的闭式解,给出了家庭消费函数和欧拉方程的解析式。使用中国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中导出的欧拉方程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除了收入和家庭财富以外,消费习惯和预防性储蓄动机确实也都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与储蓄决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2000—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贵州省城乡居民食物虚拟水消费情况,并利用灰色关联和预测方法分析其消费结构及趋势。结果显示:贵州省城镇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呈稳步上升趋势,17年间增幅达到105.6%,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则呈波动下降趋势;城镇居民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费高于农村,在2011年达到最大差值107.5立方米/人;城镇化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是影响贵州省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物虚拟水消费的重要因素。未来5年贵州省城镇居民食物虚拟水消费总量将会明显增加,消费结构将趋于稳定;而农村食物虚拟水消费总量则会缓慢减少,消费重点将会由粮食转移为肉类、蔬菜等产品,贵州省农村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正在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波动与消费结构变迁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赜琳 《财经研究》2008,34(4):105-116
文章利用1981-2006年中国实际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波动与消费结构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一是各类消费品价格易变性普遍大于产出,且以住房、家庭用品和交通为代表的耐用品价格波动普遍小于以食品为代表的非耐用品价格波动;而消费量的易变性则相反,这一波动特征事实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则相反。二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波动与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相互影响和促进,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对消费需求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2.
1957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经历了一个从生存型到数量型、再到质量型的过程,食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食品消费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居民营养水平逐步得到满足。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正在偏离以谷物为主的东方饮食模式,谷物消费量迅速减少,肉类食品消费量大量增加,居民膳食结构开始失衡,由此引起的营养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3.
企业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对有关绿色营销和企业竞争力的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了消费者环保意识、绿色消费偏好和绿色产品形象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从选择目标市场、培育消费偏好和整合营销的角度,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绿色营销、提升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理清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天然气消费现状,利用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OLS分析法探索数字经济对天然气消费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天然气消费量具有正向拉动力;绿色金融与天然气消费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数字经济对天然气消费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即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推动作用要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对此...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个家庭出生性别选择和生育行为的分析框架。利用2010年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建立了当代中国家庭生育选择的多层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生育男孩概率与母亲个人属性、家庭结构和婚姻模式相关。选择男孩的概率与家庭已生育女孩个数正相关,与已生育男孩个数负相关。人口流动与迁移有减弱家庭男孩偏好的趋向。提高城镇化率和工业化水平比单纯提高人均GDP对家庭生育决策行为具有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过度肉食消费1977年我国人均消费肉类8公斤,1990年24公斤,1994年32公斤,1997年50公斤。按12亿人口计算,97年全国消费肉类达600亿公斤。有人计算过90年我国人均年鸡蛋消费100个,到2000年若达到200个,13亿人口就需要2600亿个鸡蛋,生产这么多的鸡蛋所需的饲料将超过目前澳大利亚谷物产量。肉类生产需要更多的谷物,在美国约7公斤的谷物(玉米、黄豆)才能转化为Ikg的猪…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增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遭遇瓶颈,而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本文引入非位似的固定替代弹性(CES)偏好,构建了三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相对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关系.经验研究中,以1986-2015年全国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似不相关回归(SUR...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各国争相发展经济所必不可少的动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主线。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能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且优势突出。但长期"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内蒙古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首先分别对2000—2012年十三年以来的内蒙古综合能源消费量和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的趋势与全国的进行对比分析;其次,选取30个省、直辖市十三年的能源消费量和三个产业增加值的数据,进行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最后基于面板数据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三次产业能源消费进行分析,得出内蒙古三次产业能源消费排名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各产业能源消费在全国省份中的排名,同时为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汪颖  黄建军 《当代财经》2014,(4):98-107
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与35个主要文化产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动态面板引力模型,从总类和分类两个层次对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经验研究,尤其关注消费网络外部性和文化亲近所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产品消费网络外部性会通过消费偏好外溢、知识和文化外溢促进我国文化产品贸易;而文化亲近对于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因不同的文化产品类别而有不同。因此,通过研发补贴鼓励本国文化企业创新和出口,对不同文化产品出口进行分类政策指导,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开放促发展,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陕西能源消费量剧增,而导致能源消费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何甄别出关键的影响因素并据之进行控制,是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基于1995~2009年陕西能源消费量及表征经济发展的诸变量的统计数据,借鉴因素分解及因果关系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陕西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通过因素分解技术,发现经济总量、能源消费强度及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引起陕西能源消费量变动的主要因素,通过因果关系分析技术,发现经济总量、能源消费强度及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能源消费总量的格兰杰因,并据之提出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约束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