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国家旅游合同立法模式选择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凡哲 《旅游学刊》2008,23(5):79-84
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旅游合同立法体例模式及其具体内容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旅游合同不同立法体例选择的内在根源.探讨了中国旅游合同立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可供选择的路径,认为将旅游合同立法置于<合同法>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旅游合同解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旅游学刊》2005,20(2):76-80
合同解除是合同法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旅游合同作为一种新型合同,存在许多特性,这些特性导致在合同解除方面旅游合同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合同的特殊之处。本文着重讨论旅游合同解除的各种情形,包括一般情形和特殊情形,且以后者为主,以及旅游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问题。  相似文献   

3.
郑晶 《旅游学刊》2011,26(4):43-47
只有明确了旅游合同的立法体例、立法目的和制度设计框架等方面的问题,才能在立法上确立旅游合同制度。现有的研究对旅游合同的概念、性质以及归责原则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可以推导出下列结论:在不同的立法体例下,对旅游合同会有不同的概念阐释;旅行社的责任应当是立法的重点,在《合同法》严格责任的制度框架下,应当在旅游合同的归责原则方面作出过错责任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签订的旅游合同数量不断增加,旅游纠纷问题也不断增多。现阶段,我国在旅游法律方面的立法程度较差,法院在解决旅游合同纠纷时也会遇到无法可依的情况。完善旅游行业的相关立法工作,逐渐成为我国法律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旅游合同的相关理念、旅游合同的基本法律性质,分析旅游经营者在执行旅游合同过程中需要担负的民事责任,讨论旅游经营者在执行旅游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一、从旅游纠纷解决难的现象说起 随着广大旅游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类旅游纠纷也在不断增多,对旅游纠纷的解决大体上是通过3种途径:①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自行协商解决;②通过各级旅游局所设的纠纷受理机构调解或行政裁决;③通过法院的诉讼程序解决。其中,行政解决和司法解决长期以来始终面临两个突出困难:其一,受理机构在解决纠纷时经常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因此,只能采用一种变通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旅游法之路在何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劲柳 《旅游学刊》2006,21(1):92-95
旅游法千呼万唤仍不能出台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旅游法的许多根本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当然更说不上深入研究.本文从旅游法应当规范的基本法律关系入手,分析了旅游法制定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它应当规范的对象.介绍了世界旅游立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制定旅游法应该选择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旅游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龚滔 《旅游学刊》2005,20(4):18-20
瑕疵担保责任是指违反瑕疵担保义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它是买卖合同中的一项法定责任。由于旅游合同是有偿合同,根据公平原则,也应该建立瑕疵担保责任。同时旅游合同还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旅游者的利益,我国很需要建立旅游合同的瑕疵担保责任。对于如何建立,可以借鉴德国和中国台湾的一些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旅游立法模式又称旅游立法体例,指立法机关进行旅游立法所采取的立法形式。学界通常从旅游立法的结构体系和旅游法律的框架体系探讨立法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9.
旅游的基本属性及其对旅游社会关系和旅游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关于旅游的AIEST定义以及学者和政府旅游主管机构对该定义的理解入手,分析了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旅游社会关系的特点以及旅游基本属性对旅游立法的影响.旅游的基本属性体现为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旅游具有非实体性、旅游因运动而存在、旅游是一种多元系统网络结构.这些基本属性对旅游立法的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即对旅游立法调整范围的影响、对旅游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确定的影响、对旅游法权利义务实现效果认定的影响和对旅游法律责任承担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飞 《北方旅游》2002,(12M):36-36
初冬时节,外出旅游别有一番情趣,可是当您准备随旅行社旅行时,您知道要签定旅游合同吗?您会签定旅游合同吗?先让我们看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1.
牛立夫 《旅游学刊》2006,21(8):85-89
旅游合同是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混合合同.针对旅游纠纷中的精神损害问题,适用传统的侵权责任解决已经面临一系列不足.鉴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主要国家的立法和判例都已经承认了旅游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因此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中也应当对此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旅游者偏好和知觉风险的旅游者决策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彦 《旅游学刊》2006,21(5):42-47
市场营销管理者对购买者决策过程的了解直接影响着营销工作的开展.本文将基于旅游者偏好和知觉风险对旅游者购买行为决策进行探讨,在构建旅游者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对旅游者偏好和知觉风险进行分析,以期打开旅游者决策过程中的黑箱,为旅游产品的营销管理者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初探--以浏阳道吾山引路松景区为例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唐伽拉 《旅游学刊》2003,18(3):14-17
本文以浏阳道吾山引路松景区旅游解说系统规划为例,介绍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概念与分类,阐述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重要意义,明确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规划方式和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辨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阎友兵 《旅游学刊》2001,16(6):31-33
本文从“旅游地生命周期“这一提法入手,在系统介绍“旅游地生命周期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该理论的真伪及科学与否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指出,“旅游地生命周期论“存在着致命的逻辑漏洞,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它只是“产品生命周期“在旅游科学中的简单移植和机械套用,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6,21(8):34-39
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它不但是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国内外许多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客源地.然而在我国以往对于以城市为单位的出游群体的研究中,一直缺乏对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旅游客源地居民旅游行为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他们的旅游产品偏好,旅游时间段选择及对"黄金周"出游的态度,旅游消费价值观,旅游感知,对目的地的评价及其依据等深层次的问题,获得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债权相对性原则在债法领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提出是对传统民法理论的重大挑战,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人侵害债权引起的旅游合同纠纷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迫切需要立法予以明确规制。文章基于旅游合同视角,从国内外立法对旅游合同内涵及外延界定入手,分析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理论基础及立法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合同履行中第三人侵害债权引起的违约案例分析研判,从4个方面探讨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论证债权作为一种基本的民事权利,具有不可侵性,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最后,对在我国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旅游立法展望,提出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可以尝试协调理论上的债权相对性与不可侵性,明确侵害债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以及将旅游合同中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纳入正在制定的"旅游基本法"范畴,使其作为侵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对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7.
旅游立法的核心问题是明确立法精神和价值取向。由此出发,旅游立法的根本宗旨只可能是指向公民旅游权利的实现和旅游权益的保障,而不应当是为了调整部门权力关系和商业机构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