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主要障碍,造成不良贷款占比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问题,单靠某一方面、某一渠道十分困难,必须因社制宜,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防范和化解问题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良贷款比例逐年下降,但是,在看到不良贷款绝对值、占比“双降”的同时,对新增不良贷款也应为极为关注。本对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主要障碍,造成不良的贷款占比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问题,单靠某一方面,某一渠道十分困难,必须因社制宜,多管齐下,走综合治理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从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票据置换以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下降很快,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隐形不良贷款呈上升趋势。隐瞒不良贷款,虚假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已成为一些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者保“帽子”、增效益的手段。这种以制造隐形不良贷款的方式来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的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前,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主要障碍,造成不良贷款占比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问题,单靠某一方面、某一渠道十分困难,必须因社制宜,多管齐下,走综合治理的路子.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和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为其经营埋下了严重隐患。因此,找出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压降和防控力度,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原因和对策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通过央行票据置换和贷款呆账核销等办法,使不良贷款有所化解,但由于一些信用社重效益轻管理等因素影响,出现了旧的不良贷款未彻底解决,新的不良贷款却有增无减,不良贷款边清边增现象,导致目前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中最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银监会成立以后,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由合规监管逐步向风险监管转移,防范和化解其不良贷款风险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额度大、占比高,是信贷资金流转不畅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全面加速不良贷款的清收和保全势在必行。本文拟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清收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盘活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盘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不良贷款占比一直较高,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清收不良贷款,是当前形势下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重点。一方面,可将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纳入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总体规划,加强组织和领导;另一方面,可按照成本、权利与义务对称的原则,多方式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支农主力军,在“三农”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点多面广的优势,对广大农户、涉农项目和涉农小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支持,承担了政策性支农任务,为提高支农水平、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各种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不良贷款就是其中之一,高比例和大额度的不良贷款,使部分农村信用社出现了经营状况日趋恶化、金融风险增大等问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阻碍了改革、发展的步伐,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清收和化解不良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头等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缙云县农村信用社在降低不良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措施,但因重治标、轻治本,没有真正遏制住不良贷款增长的势头,收效甚微.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缙云县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和加快发展的"瓶颈".2002年末,缙云县农村信用联社全辖贷款总量为56598万元,不良贷款余额10199万元,不良贷款占比18.02%.而2002年底,全市农信系统的不良贷款比例仅为10.30%,低于缙云县农村信用社7.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结合商洛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客观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提出综合治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思路。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一)体制变更:农村信用社承担了部分改革成本因农村信用社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管理体制几经变更,在农业银行管理期间,行社的资金往  相似文献   

13.
张兴贵 《甘肃金融》2001,(11):25-26
在贫困地区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最主要的风险资产,有些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占比过大,出现了严重问题.不良贷款的成因除了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贷款担保方面出了问题,并由此使一些到逾期贷款无处追索,或者只能追索少量的贷款本息,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使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投入进一步减少.因此,有必要专门对贫困地区的贷款担保问题做一分析研究,以便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杰 《时代金融》2012,(27):199-200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但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制约着其健康发展,不良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难题。不良贷款的形成既受区域经济环境影响,又有借款人个人问题,而且也有信用社自身原因。文章通过对不良贷款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丁杰 《云南金融》2012,(9X):199-200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但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制约着其健康发展,不良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难题。不良贷款的形成既受区域经济环境影响,又有借款人个人问题,而且也有信用社自身原因。文章通过对不良贷款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信用社处于深化体制改革的特殊阶段,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着资产规模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不良贷款占比高及资金紧张等问题。分析和研究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农村信用社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经济,金融体制转换时期的种种原因,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陷入了“收贷难”的困难,不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而且已成为影响农村金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要改变这种状况,必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从健全盘活不良贷款运行机制入手,大胆实施制度创新,运用剥离的方法,措施,防洪化解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维护农村金融,经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作为农村信贷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农业政策有效落实,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内蒙古地区有着广泛的农牧区,农村信用社在这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是农村信用贷款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在农村信用贷款领域取得了相当成绩。本文以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现象为例,着重分析农村不良贷款的成因,从而试着找出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就不良贷款的构成及如何处置的问题到某县某农村信用社进行调查,并就如何盘活不良贷款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秋  中强 《山西金融》2002,(4):55-55
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是困扰银行业经营发展的一道难题。为有效攻克这一难题,实现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人民银行山西省陵川县支行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督促农村信用社积极调整思路,多法抓降,收到明显成效。2001年底,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514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下降9.2个百分点。他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