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等因素指标区的科学划分是保证农用地分等结果准确的前提和基础.在分析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以西安市临潼区为例,尝试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进行了定量划分.结果表明:定量方法能够客观科学地进行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从而确保了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索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推进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辅助与自动化等方法。研究结果:在不考虑分等因素更新的基础上,结果传递法和参数传递法传递结果和精度一致,可以较好地实现分等与二调成果的快速衔接,但是结果传递法数据整理过程要远远小于参数传递法。参数传递法可以实现分等因素更新情况下的成果衔接。研究结论:结果传递法和参数传递法为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的快速衔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主成份分析对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黑龙江部分中选出的 36 个数据丰富、信息量大的黑土耕地代表剖面资料进行了地力等级划分及评价的探索性研究。对全部因素进行了模糊聚类筛选,确定了 9 个参评因素,分析结果第Ⅰ、第Ⅱ主成份综合携带了全部信息的76.6%,各点类聚性较强。根据散点图将 36 块耕地分成 3 类,并根据粮豆平均产量划分为3 个等级,即高、中、低 3 级。综合分析,对于中产田应以治理水土流失和有机培肥为主,增施优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贮量;低产田应以耕作措施为主,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配施磷肥。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分析南方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的采样点密度和空间插值模型对农用地分等精度的影响。研究方法:以福建龙海市为研究区,对设计的8种格网密度和6种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插值模型所得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模型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农用地分等成果(自然质量等)具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与格网密度呈正相关。其中结合地貌和土壤信息的空间插值方法(KDMTR)对于农用地分等成果有最好的预测效果;(2)如果仅需考虑获取较高精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时,按2 km×2 km的样点密度并结合KDMTR法进行空间插值,为最高效的样点布设和数据处理方式;(3)在开展县级农用地分等时,如果仅需考虑获取农用地分等结果时,土壤采样点密度对农用地分等精度影响较小,但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空间插值方法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精度影响显著。采用KDMTR法并按3.5 km×3.5 km的格网密度布设土壤调查样点,为最高效的样点布设和空间插值模型。研究结论:南方丘陵区在开展县级农用地分等工作时,采用的空间插值模型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产生显著影响而土壤采样点布设的格网密度对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万柏林区农用地分等自然质量分求算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农用地分等为例,采用分区法和不分区法在县域内进行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为确保万柏林区内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可比性,宜采用不分区的方法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县级农用地分等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对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信息化管理.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县级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在系统设计中,采用面向对象的VB.Net编程语言,对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同时藕合Access数据库,实现农用地分等和成果管理等功能模块,该系统为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模式和手段.通过对黑龙江省巴彦县农用地分等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符合规程,结构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显著提高农用地分等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实现对分等成果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运用对旅顺口区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旅顺口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等图件资料和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土地经济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属性查询功能和制图技术对旅顺口区农用地分等定级进行研究。在进行分等定级研究工作中,运用叠置法划分分等单元;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分等因素及其权重大小;利用指定作物来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在划分农用地等别时使用等间距法,最后生成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和经济等别图。最终获得的旅顺口区农用地分等结果显示,旅顺口区自然质量等为8等至12等,共5个等别,其中11等占参与农用地分等总面积的40.79%,10等占38.79%,8等、12等、9等次之;利用等为11等至13等,12等所占比例最大,达到80.38%,13等最少;经济等别分为12等地和13等地,12等占绝大部分;由此得出旅顺口区农用地等级水平处于中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高效精确处理是实现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的技术基础。该文以大冶市为例,利用GIS软件的叠置分析实现了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向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转绘,再根据矩阵数据分析法编写程序利用MATLAB软件快速准确的处理了转录后形成的冗繁碎图斑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的引用,能较好的解决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所面临的图斑块数据处理问题,完善了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的技术方法,为今后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陆良县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县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项目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得出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与二调数据库整合的方法为:区别对待耕地质量非突变区和突变区,非突变区采用属性传递实现分等数据库中耕地质量等级信息与二调数据库中耕地图斑的有效挂接;突变区进行耕地质量重新评定。研究以陆良县为例验证了此方法,验证结果显示,数据库整合前后,陆良县县域耕地质量等别比例和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相对稳定。研究结论:这是一种既能保持对原分等成果的继承性,又能保持分等成果现势性的数据库整合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以此方法获得的与二调时点相一致的分等成果可作为后期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分等及其存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安徽省宿州市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过程,分析了宿州市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基础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国家基础信息定期更新的政策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建议;对于零碎图斑和软件系统等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共用边界和重置ID号的解决办法;对于分等面积统计中的问题提出了"面积平差配赋"的办法来解决.这些解决方案为还没有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农用地分等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研究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剖析农用地分等过程及其产生的各种成果的内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找出可应用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研究结果:综合运用tαj、jβ、CL值和调查得到的二级区作物最高产量,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用来计算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自然质量等指数和自然质量分既可用于划定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也可应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规划,用于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和现有低产耕地的改造或整理。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分等是在计算农用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基础上,乘以一系列的参数,逐级修正得到不同层次的农用地等别的。农用地分等计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正确获取作物产量比、自然质量分、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等这些修正系数,以保证各层次分等成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定级中区位因素定量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目前农用地定级工作中区位因素定量化处理的一般方法,分析了目前区位因素定量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空间距离量算、阻隔与通道、衰减模型、定级区域外的区位因素影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使定级结果尽可能的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土地影响因素的变化,建立了由8类因素共23个指标构成的城市土地质量分等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及地价验证等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土地分等和等别地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指标体系评价的城市土地质量综合得分与城市地价水平基本吻合,客观地反映了城市间土地质量分异规律;经聚类分析和地价验证,湖南省13个城市划分为5个土地等,各等别城市地价水平差异明显。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城市地价宏观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遵循以价定级的思想,研究了Kriging内插技术在地价空间变异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城镇基准地价更新中土地定级问题,提出了Kriging内插方法调整土地级别技术.根据安徽省固镇县商业出租市场交易资料,研究了具体的应用方法,最终采用高斯拟合模型进行地价的Kriging内插,生成地价等值线图,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的进行固镇县商业出租市场的土地定级.结果表明:Kriging技术能有效降低地价样点丛聚对分级结果的影响,在土地定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如保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地分等级工作,本文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路线,GIS环境下图形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数字模型的建立,成果图的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8.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对土地质量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只有通过因素权重的科学确定才能正确揭示土地质量差异.如何确定城市土地定级权重系数,是土地资源综合评价中的核心问题.在分析传统主、客观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方法和土地定级因素与土地质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之上,提出同时体现主、客观信息的综合集成赋权法,介绍应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的具体方法,对综合集成赋权法运用于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在对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基本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此项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江苏省金坛市的实证研究,提出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用土地定级方法初探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农用土地定级方法进行了层次系统论述,从农用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的构成及特征入手,对确定定级单元的三种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透视;依据农用土地定级因素、因子的内存属性,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并分别以不同模式进行赋值,从而提高了定级的科学性;建立了更能体现定级因素、因子总体特征的总分值动态计算模型,使定级结果更加符合农用土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