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由于历史原因,粮食生产仍表现出规模小、品质差、品种单一、商品率低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粮食生产也必将进入市场经济轨道。但是,从世界各国发展粮食商品生产的规律看,粮食作为商品在生产和经营上是微利的,即使是在市场的条件下,生产粮食的比较效益也是很 ,必须靠规模化和产业化才能出效益。因此,在市场条件下,要确保市场的粮食供应,就必须要保证粮食生产有效益;要确保粮食生产出效益,就必须要使粮食生产上规模,实行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高效发挥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在粮食市场化大趋势条件下,政府对粮食市场实施的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宏观调控政策。2005年开始在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主产省启动,2006年又将小麦纳入收购范围,并在六个小麦主产省实施。事实证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稳定了粮价,大大增强了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中下旬粮食格大幅上涨之后,粮食问题次成为2004年中国政府重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确保粮食安全,2004年,中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粮食到恢复性增产。同时,严格控耕地占用,实行增加进口减出口的粮食进出口政策,使内粮食供求偏紧的状况很快到改善,全年市场粮价总体呈稳定运行态势。与年初价水平相比,小麦、稻谷、玉米大粮食品种价格都有不同程的下降。粮食市场的稳定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做好2005年的粮食工作,有要及早对2005年粮食形势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家粮食宏观…  相似文献   

4.
鲁晓东 《中国粮食经济》2006,(1):32-32,33-35
2006年我国粮食形势将面临怎样的变化?国家根据新的形势如何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来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的持续稳定?这是当前粮食工作中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信息,对此略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巴西粮食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恰当的宏观调控,巴西政府在粮食生产和流通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8.
长安  培章  宗军  庆军 《齐鲁粮食》2010,(8):10-12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通过增加各项种粮补贴、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措施,增加了粮农收入,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避免了由谷贱伤农而引发农民撂荒、弃田务工现象的出现。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粮食总产实现连续六年大丰收.不仅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对于有效拉动农村内需、  相似文献   

9.
粮食风险基金是政府对粮食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下,落实好粮食风险基金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有必要对粮食风险基金政策作进一步的认识,以促进更好地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粮食这个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商品,已经是自由流通、贸易、竞争、定价,但还有一段路要走,还有不少配套工程要完成.  相似文献   

11.
兰录平 《农业经济》2013,(1):114-116
建国以来,我国适时调整粮食购销政策,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从缩小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半放开到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逐步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粮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购销新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也要适应新形势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向如何?笔者从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健全粮价形成机制、改善宏观调控四个方面作了浅显的探讨,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2.
粮食是基础性战略资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后乃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粮食供求形势和粮食市场价格情况,围绕保证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的粮食宏  相似文献   

13.
1 行政首长负责,加强宏观调控1.1 强化粮食生产和流通行政首长负责制 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中央与地方政府粮食事权、财权分开后,地方政府对粮食工作的责任加重了。地方政府必须对粮食生产和流通全面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程。在管理方式上,要由过去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政策、法规和信息引导为主,建立粮食市场调控机制,保证粮食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4.
15.
(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形势发展很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不断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正如朱镕基总理1998年3月份在长春召开的四省区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指出的:“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既不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 经济改革过程中的粮食政策选择 许多研究者把中国粮食政策变化的轨迹称之为市场化过程,如果仅从政策演变的基础和结果来看,的确如此。然而,所谓中国粮食市场化并非是一帆风顺,从某一阶段来看甚至有反市场化的政策出现,政策具有反复性和可逆转性。回顾最近20多年粮食政策演变历程,在粮食流通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粮食政策重点为何要放在产区 1.1抓住了产区就抓住了关键全国商品粮食基地(即粮食主产区)提供了全国60%以上的商品粮食,粮食主产区在确保粮食经济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旦粮食产区生产出现问题,就会危及国家的粮食经济安全。如果国家政策不能突出保护产区、支持产区,让产区的粮食生产者获得较高的利润(与其他产业相当的收入),让产区的地方政府获得较好的财政收入,粮食产区的农户就会放弃种植粮食,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误区与深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粮食市场与价格政策在过去的一年中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中央采取了分散决策的政策,由各个省、市、地、县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各自改革的具体方式、步骤和进度。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基本上取消了国家合同定购,放开了粮食市场。从表面上看,似乎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我国粮食政策向市场化转换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观念上和具体做法上的误区,如果不弄清这些问题,改革就难以继续深化,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