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馨的灯盏     
春节,外出打工的人如鸟儿归林,纷纷返乡.好友先军也回来了,他的老父亲孤身一人,已经有几年没见到儿子了. 初五的晚上,先军邀我喝酒.酒至半酣,他抬头问我:“你知道今年我为什么回来吗?”“是生意不忙了吧?”他摇摇头,端起杯喝了一口,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洛阳的乡下有一户人家,父子俩相依为命,母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儿子长到十二岁,患上了眼病,渐渐地就看不见东西了. 儿子没法上学了,可他心灵手巧,就承担起所有的家务.父亲从地里回来,就能吃上热呼呼的饭菜.  相似文献   

2.
他是一个孤儿,曾先后被三户人家收养。第一户人家从5岁到8岁养了他三年,后来他们因为有了自己的儿子,便将他送了人。他不肯走,结果被养父母打得浑身是伤。实在挨不过、痛不过了,才断了回去的念头。第二户人家养了他五年,到13岁那年,还是被狠心的养父母送了人,原因是他们收养了自己亲戚家的一个儿子,  相似文献   

3.
《中外管理》2007,(4):56-56
哲理的故事 鲁国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好学儒家仁义之术另一个儿子爱好军事。好学儒术的那个儿子,用他的儒家思想去游说齐王:齐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叫他做了儿子们的老师。爱好军事的那个儿子到了楚国,用他的法家主张去游说楚王。楚王很高兴,叫他担任军事长官。  相似文献   

4.
法博士帮你打官司编辑同志:最近,笔者下乡在一农户家中了解到,这家农户一个儿子在村里偷鸡摸狗,前不久到外省打工去了,同案的人已全部落网,派出所也找上门来做工作,要亲友写信或亲自前往找他回来投案自首,这家农户知道后,很着急,立即托人带口信给儿子,要他回来...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认为,文章写得好不好,关键在文句而不在那小小的标点上.即使错标几个.也无关紧要。笔者叙述两个故事,看看小小标点的作用:故事一从前,有一长者,姓翁名健,家里十分富裕。他七十多岁了还没有一个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女儿瑞娘已嫁给了一个名叫杨庆的人。没想到,翁健八十岁时其妾林氏为他生了个男孩,取名翁龙。翁龙还不足三岁,翁健就病重卧床了。其女婿杨庆,为人贪婪狠毒,他见翁健已病人膏盲,就威逼翁健写下遗嘱把家产全给他。翁健只想把家产留给儿子,但又考虑到儿子太小怕女婿谋财害命,于是便写了一份遗嘱,抄成两份让…  相似文献   

6.
王琳  晓月 《乡镇论坛》2010,(3):25-27
钟点工得了乳腺癌,站出了一位好东家 2009年42岁的余小红,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她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丈夫则是个文盲。因此,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够考上大学,不要重复父母的悲剧。可家中一贫如洗,拿什么供儿子读书呢,经过考虑,她要求丈夫跟她一起到杭州打工。然而丈夫却死活不肯,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怎么好意思给人家打工呢,要去你自己去吧!”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惠民县某村二哥的二儿子今年二十四五岁,生性木讷,一直没娶上媳妇。2006年12月1日晚,一个好消息传到二哥的耳朵。一个40多岁的女人带着一位20多岁的云南少女来到村里,说是云南那边太穷,要替姑娘在此处找个婆家。这位媒人给的价码是年轻郎君5000元,老头8000元。看那姑娘长得白白净净,不像是被人贩子逼迫,善良的乡亲们立刻想到二哥的二儿子。虽然5000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即使是本地明媒正娶的姑娘,光彩礼至少也要5000元。二哥在众人的鼓励下不由动了心。  相似文献   

8.
笑口常开     
有人看上你了一庸医开张第一天医死了别人的儿子,无奈将自己的儿子赔与人家。第二天医死了别人的女儿,便将自己的女儿赔了。到了第三天,刚开门就慌慌张张地跑进内宅,对妻子说:“赶快收拾东西逃吧,有人看上你了。你为什么不让我回家有个精力旺盛的老婆婆去搭公共汽车。上了车,一个彬彬有礼的少年起身让位给老婆婆,老婆婆说:“你坐好,我还很年轻,不需要你让坐给我的!过了一会儿少年又站了起来,老婆婆拍拍他的肩膀,说:“没有关系的啦,你不用让给我坐,我没那么老,我还年轻呢!就这样经过三四次后,少年哭了:“老婆婆,我家已…  相似文献   

9.
獾子洞     
辽宁省法库县西北部的一个小镇,有个叫“獾子洞”的小村庄。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小村庄有个孤儿叫铁柱,十七八岁,长得很俊。铁柱给李员外家当长工。李员外有个十六岁的姑娘叫王玲,长得像朵花似的,心眼好,手也巧。玉玲姑娘见铁柱老实厚道,勤快能干,就背着爹妈给铁柱缝连补缀,有好吃的也偷着给他送。开头,铁柱不敢搭茬儿,时间长了,铁柱的顾忌就小了,俩人有时候还凑一起说几句贴心话儿。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俩人相好的事就让玉玲娘给看出来了。李员外和老婆一合计,如辞掉铁柱,一来缺人手,二来名声不好,不如装做不…  相似文献   

10.
会计服务站帮俺发了家!俺叫石祥举,是江苏省邳州市邢楼乡范墩村农民。前年俺全家还一贫如洗,如今俺却家有上万元的积蓄,您如果要问俺是如何走上富裕路的,那么,俺会深情地告诉您,是俺村会计服务站帮俺发了家。俺今年30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前些年由于俺家...  相似文献   

11.
《上海小企业》2005,(5):46-46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后就将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老了,决定把王位传给你们三兄弟中的一个,但你们三个都要到外面去游历一年。一年后回来告诉我,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个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继承我的王位。”  相似文献   

12.
范双喜,这个出生在晋北黄土高坡上的农民儿子,1987年初,到山西忻州盲人按摩诊所任所长……“傻子所长”犹如我们的再生父母在盲人诊所,就他一个是能见光明的人,刷家、铺地、修顶棚、生炉、倒灰、扫地、抹桌、担水、洗涮这些细碎琐杂的营生,除了他谁还会来干?每天早上,他从十公里以外的家里提前赶到诊所,把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冬天,范双喜钻在厕所砸粪块;夏天,范双喜忙着给盲人擦脸、洗衣、理发……。前来  相似文献   

13.
李老汉一辈子含辛茹苦供养了四个儿子上大学,没想到,在大城市找到了铁饭碗的儿子,却一个个都又回到村里来谋生,把个老汉气得七窍生烟。李老汉叫李好元,家住山东平度市一个叫大后寨村的偏僻山村里。十几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对很多人家来说,能吃饱饭就算是不错的了,可李老汉家更难,因为李老汉有五个儿子,而且都在上学。老汉对儿子们说:“你们只管读好书,旁的什么也不用管”。学校就在邻村或是镇上,孩子们住校,一星期回家两次。母亲给准备好三天吃的地瓜和咸菜疙瘩,早晨起来,儿子就提着篓上学校了。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就把地瓜…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2012,(10):91
一天,一个身为富商的父亲带着儿子到乡下去,想让儿子看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在贫穷的农家住了几天,回来后父亲问儿子:“你看到穷人是怎么生活的了吗?”“哦,看到了。”“那么,你告诉我,此行你学到了什么?”儿子回答说:“我看到了他们有四只狗,而我们只有一只;  相似文献   

15.
俺是山背旯的一个本分农民,学堂没上过儿天,大字不认得儿个,按理是不应该去城里混饭吃的,照电视上专家学者的说法俺这是“低素质人群”,去了那是给城市抹黑,给管理添乱。但眼看着守着俺那一亩三分地也守不出个媳妇来,俺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这不,俺到底加入了“民工”、“盲流”的队伍,当然,碰上客气的,偶尔也管俺叫进城务工人员,但那多半是较为正式的场合。  相似文献   

16.
年终总结     
元旦前夕,老孟头火烧火燎似的,通知三个儿子回家开年终总结会议。上午回来一个,下午回来一个,直到晚饭后,小儿子才风风火火地赶到家。新闻联播一结束,老孟头就“叭”地一声关了电视机,坐到桌上方宣布:“开会 !”   大儿子给老孟头的茶杯续上开水,送上去。老孟头动一动茶杯盖,清一清嗓子,拉开了会议序幕:“我出过安民告示的,每年这时候召开总结会议,自我总结,适当开展评比和奖励;元旦后春节前,全年数字都有了,再行年终总评总奖,并提出新世纪头一年的计划。现在从老大开始,有顺序地说。”   老大先踹踹脚,大约是怕人…  相似文献   

17.
马亚伟 《乡镇论坛》2014,(36):25-25
前些日,我给母亲打电话,说想给她买件衣服,母亲一听,立刻急了:“给我们买那么多衣服干啥,到入土都穿不完,你也该给自己添件像样的衣服了,村里姑娘的穿戴都时髦着呢,你要是太寒酸了,人家会笑话的。”  相似文献   

18.
称爹     
社区里有住姓魏的老汉,四十岁上老婆去世.含辛茹苦把三个儿子拉扯成人.又都给他们娶妻成家。如今三个儿子个个能干,小日子过得十分舒坦。老爹今年七十整,行动不便,养老的事摆在了兄弟仨儿的眼前。三个儿子都明白,娘死得早,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哥仨儿拉扯大很不容易,应该好好孝敬老爹,可是弟兄仨儿还都怕吃了亏。  相似文献   

19.
妯娌     
在农村,二十九岁结婚的小叔子确也属晚婚了,当兵、复员、务农、教学、又念书,折腾了好几年,终于有了一个农村人羡慕的干部饭碗。像他的事业一样,婚姻也是这么不顺利,对象谈了一个排,最后终于有了一个一见钟情两厢情愿的人,那就是我妯娌──一个小巧的可人儿。但由于是合同工,农村户口,公公婆婆的心里不平衡了。他们的两个儿子都是国家正式职工,作为农民,值得他们自豪,但作为他们的大儿媳的我,在农村已累及他儿,所以,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个儿子再找一个农村姑娘为妻了。公婆不是那种大吵大闹的人,所以与小叔子之间经历了长…  相似文献   

20.
1942年的大年三十,一位从事审计工作的八路军干部在突围后住进沂南县西北部一个有五户人家的小村中的一户家中。此户只有一位老妈妈,一位大嫂和一个七、八岁叫小英子的小识字班(沂蒙革命老区对小女孩的俗称)。当八路军干部得知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时,一颗警惕戒备之心放了下来。他好象进了自己的家,疲劳使他躺下便睡。当他醒来时,已是起更时分,他发现自己身上盖着被子,炕也热了。小英子坐在灶边烧火,灶两边一边放着笸箩,一边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