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进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很多发展中国家已接纳了不少转移的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形成了挑战。只有从战略高度谋划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才能推进工业化强国建设。本文从先进制造业的内涵、特点及与传统制造业的区别出发,进一步阐明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意义,确立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以及发展先进制造业要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最后阐明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在先进制造业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政府要转变观念、选准工作的着力点。毫无疑问企业是首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主要任务。我国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则必须要提升质量,此外政府也要转变观念,选准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末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自主创新不足,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仍是中国制造业的软肋。针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党中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方针。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杨威  舒波  韩红 《辽宁经济》2023,(5):26-31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本”。推动装备制造业加速向高端迈进,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装备制造业是辽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业,筑牢制造强国之基,是辽宁维护国家“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政治使命。本研究通过梳理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发现制约比较优势发挥的瓶颈因素,进而系统探讨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如何“锻长板”“补短板”,释放既有比较优势、深入挖掘潜在比较优势、开拓创造未来比较优势,为加快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辽宁贡献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志龙 《特区经济》2009,(6):219-220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国家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阐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的比较优势,总结差距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将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全球竞争已经全面展开,显示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特征。我国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还不是全球制造业最强的国家。面对竞争,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总体究竟如何,需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判断。本文将我国制造业分为传统制造业与新兴制造业两部分,分别分析了这两类制造业现实的国际竞争力,认为我国的传统制造业目前是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制造业是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然而,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正在弱化,因为其产出效率与附加价值创造存在不足。因此,如何进一步保持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提高新兴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我国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本文给出了新的战略思路以及可行的战略对策,这就是"抓住制造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提高效率入手,增强制造业人力资本,确立新的比较优势基础,通过开放式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直接把握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高端,形成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先进制造业,实现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文章剖析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尚未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原因;论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意义:提出了新世纪做大做强我国制造业的六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工业软件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逐步落地,人们对于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强.2020年,哈工大、哈工程因为被禁用工科"神器"MATLAB(商业数学软件《矩阵实验室》)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9.
杨海洋 《改革与战略》2013,29(1):116-121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德国是欧元区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这与德国保持了较高的制造业比重有很大关系.德国在19世纪中叶就成为了制造业强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亚洲国家的竞争,德国的制造业继续保持优势.文章对德国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回顾,梳理了二战以后德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德国在19世纪能够顺利完成工业化,成为制造业强国及在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实现产业升级,继续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原因.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德国的这些经验,对中国推进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兰建平 《浙江经济》2014,(24):10-11
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和精神文化的高度发达上。制造业强国是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必要基础,更是强国梦的必由之路。目前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都是在制造业上做文章,中国政府也在积极筹划“中国制造2025”,努力抢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围绕制造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前有杨小凯、林毅夫的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之争,今有雷军、董明珠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之赌。理论界、企业家的这些争论与PK,既有对“中国制造业”前后夹击的深切忧虑、无可奈何,也有对“制造业强国”的迫切盼望、成功探索。在第三次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按照中国梦、亚太梦乃至全球梦的战略构想,探索这一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工业思维、贸易思维(互联网思维),谁将主导未来、成就制造业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引出先进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性,备受相关企业重视。而就广西而言,其发展现状对于其今后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此为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众多发展要素中选取相对最重要的几点,对广西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安帅 《北方经济》2022,(1):69-71
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的内在需求。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完整国内需求体系,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制造业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浙江经济》2002,(18):8-9
记者: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己在全省范围内如火各茶地进行着,这与我省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密切相关。孙主任,能否请您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角度谈谈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孙永森: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衡最一个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已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达国家,仍然无一例外地把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大力发展制造业是我国实现赶超战略的必然选择。面对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大转移的形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制造业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体和支柱,但中国制造业还处在粗放发展的阶段,中国还只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还非强国。短期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偶然性,而长期经济增长必须伴随着主导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持续增长的替代。中国25年的稳定快速增长,正是通过纺织、轻工、IT等制造业的增长和替代实现的。第三产业本身有相当部分也是制造业的延伸,是制造业产业链条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调整经济发展的结构。推动新兴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长,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通过运用产业政策和社会资本扶持其发展和壮大,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调整。设立并运用符合区域资源禀赋的政府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将是转型升级最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业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就产量而言,在很多领域都名列世界第一,但产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低.因而,提高制造业素质,由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是推动我国经济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不仅关系我国制造业本身的成长壮大,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波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涌现了一批知名品牌,方太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而今,宁波制造业不仅成为了城市竞争力核心组成,也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代表,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了宁波实践经验。当前,制造业发展既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下一步,我们将把培育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作为推进新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18.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由此,"中国制造2025"成为经济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制造2025"被认为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基于此,本期以"‘中国制造2025’的六重玄机"为主题,约请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六位知名学者,就"中国制造2025"与传统制造业相关政策的差异、"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点、"中国制造2025"背景的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中国制造2025"条件的创新与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商业模式转型、"中国制造2025"与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等问题展开研讨,探讨我国制造业升级与发展的核心议题与基本路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制造业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和结构升级根本动因的总体理论框架之下,对我国当前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考察,提出发挥我国制造业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重在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的观点,探讨了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提出确立我国当前发展中低技术制造业的重要性,得出即使在我国完成工业化,成为工业化强国之后,我国中低技术制造业仍会占据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结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制造业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体和支柱,但中国制造业还处在粗放发展的阶段,中国还只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还非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