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略论县域规划的中心镇战略与选择—以南京市江宁县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在分析中心镇概念,特征及重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县域规划中中心镇战略对策及中心镇选择方法,并以江宁县为例作了实证应用与检验,旨在我国县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略论县域规划的中心镇战略与选择:以南京市江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兴平  李志刚 《经济地理》2000,20(5):22-25,29
本文在分析中心镇概念、特征及重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县域规划中中心镇战略对策及中心镇选择方法,并以江宁县为例作了实证应用与检验,旨在为我国县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正负面影响。以南京市为例,提出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对兼顾小城镇健康发展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形式,笔者对四川地区五所高校(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西部农村创业想法的访问,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抽取问卷部分问题,着重对调查中涉及到的整体现象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西部民族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农村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提高.但总体来说,就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入手,分析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探索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优势,建立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的途径,并结合各地先进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非农产业,既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也会加速西部的城镇化进程.以四川省邛崃市羊安镇和天台山镇为例,分析了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作为连接大都市与广阔农村枢纽的县级城市,搞好其商业网点规划对于统筹城乡商业网点协调发展,发挥城市商业对农村商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繁荣农村市场,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矛盾,改善农村商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在区位交通优势和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有力推动下,河北省顺平县的商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业的发展在推动顺平县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加快了社会进步的步伐.从编制<河北省顺平县商业网点规划(2009-2030)>的感悟出发,指出顺平县商业网点布局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提出县级城市在编制商业网点规划时应着重考虑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就业的类型、路径与政府引导——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继红 《经济经纬》2007,(5):115-117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从对南京市的调查来看,64%的失地农民实现了城市就业。他们主要通过政府部门、职业中介以及个人关系网络等渠道,从事个体经营,或在私营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就业,呈现出政府安置就业、失地农民自谋职业中的“自雇型”和“受雇型”就业的独特类型。针对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出数量多、分布零散、利用粗放等问题,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束缚。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下,亟需对其空间布局优化进行研究,以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科学管理。在分析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构建优化布局的四级等级体系,从微观上设计优化布局的三种模式:城乡融合型、中心村重构型和产业优先型。并在Mapgis软件支撑下,选择典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微观空间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11.
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华  陈烈 《经济地理》2006,26(3):463-468
现实世界中不断增长的城乡差距和社会不平等,是城乡问题两方复杂的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对西方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城乡发展理论进行了综述,认为其研究经历了朴素城乡整体发展观、城乡分割发展观、城乡融合发展观的演变过程,简要评述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城乡发展实际提出了以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论乡村工业的未来与农村小城镇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蓝万炼 《经济地理》2001,21(6):684-689
应该正确认识农村小城镇在我国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并不能代替农村城市化。我国的农村小城镇在其发展历程中已走过了乡村集市贸易中心地阶段,乡村行政中心地阶段,现在正处于乡村工业中心地阶段,目前的乡村工业化道路只是我国农民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选择。随着我国乡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并行的二元工业化模式向一元城市工业化模式的转变,农村小城镇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曹艳英 《经济地理》2004,24(5):661-664,695
烟威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代内不公平现象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对公平却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如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等,影响到后代人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在代际之间产生了不公平现象。在坚持可持续发展中应以合理布局、横向联合、政策倾斜、兼并带动、以点带面、提供援助等措施来维系代内公平。依法实现渔业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实现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育才 《经济地理》2005,25(1):56-59
文章首先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并指出了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接着结合实际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并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转移过程中的困难及制约因素,最后指出了政府在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梅  李小兵  谭艺平 《经济地理》2005,25(4):569-572
文章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在生态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并就理论研究、定量化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河南农区三个不同网络类型集群129家企业的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比三个集群中的衍生网络、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以及合作网络的网络特性,鉴别出欠发达农区集群网络中的核心节点、重要关系及不同网络组织类型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先导企业是集群衍生的孵化器,亲属或厂属关系是区域产业繁衍的关键渠道;大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中心,供需关系和技术工人流动是区域学习的重要路径;中等企业是情谊联系的活跃点,长期合作关系能培养区域信任;中介组织与服务机构、"生产组织者"是企业间合作的"桥梁",上下游的经济联系对区域合作影响巨大.从集群的网络组织类型来看,混合性的转包网络和互补性的垂直网络比竞争性的水平网络对区域内的网络学习、信任培养、合作行动以及区域发展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荣成市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成市是全国小城镇建设六个试点市之一。本文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了荣成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本文还就小城镇建设中农村工业发展问题,开发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建设特色渔业小城镇和旅游小城镇问题以及小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小城镇分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明  张小林 《经济地理》1999,19(6):92-96
本文从区域背景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城市化规律和城乡联系等几项原则,运用演绎推导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况,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和区域内部联系性三组指标进行组合,建立了乡村地区小城镇建设的15 种模式,由于选取的指标较为全面,符合中国实际,因而得到的模式多样,实用性较广,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基本状况。此外,作者依照发展的观点和模式之间的递进关系对15种模式进行了分类,划分的7 种类型,并归并成三个阶段,由高到低分别代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使模式的应用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对这些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对现在进行的不同地区的乡村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的比较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明  刘海燕 《经济地理》2002,22(2):189-191
湖南省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小城镇将会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湖南省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城镇健康发展必须选择合适的城市化道路,合理调整小城镇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佘之祥  张亚芬 《经济地理》2008,28(3):460-463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其经济区位、自然条件、科技、教育、文化均有优势,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两大三角洲,先后对外开放,大量引进外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生产超常规发展,区域内部的城乡建设进展迅速。文章分析了农业经营方式与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特点,由此带来农业与农村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阐述了农业、农村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