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证券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决策行为特征一直是人们试图揭开的难题,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展望理论”所揭示的投资者的决策模型及其有限理性的行为特征,接着阐述了行为金融学关于证券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特征的研究成果,并对中国证券投资者有限理性决策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行为金融学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风险、理性与有限理性下的投资者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风险的本质根源在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理性人假设下的投资者行为;然后,在有限理性假设的前提下用理论模型研究了投资者的行为,拓展了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股票名称作为上市公司公开的身份名片,其如何影响投资者行为和资产定价值得引起关注。基于投资者“有限关注”理论,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这一外生冲击事件,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股票名称的“地名效应”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反应的影响发现,在面对外部宏观地域性利好消息时,投资者存在非理性的选择性关注行为,具体表现为,股票名称中含有相关地域信息的股票市场反应更强,印证了投资者有限关注理论。进一步考虑公司横截面差异的影响发现,公司成长性越高、分析师跟踪数量越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有效降低投资者有限关注行为。同时,相比异地投资者,本地投资者有限关注更弱,投资决策更理性。因此,投资者应该合理评估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理性投资,抑制因“地名效应”导致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4.
制度不完善是引发投资者噪音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允许卖空机制的制度条件下,投资者可以从股票上涨和下跌两个途径获利;而在禁止卖空机制的制度条件下,投资者只能通过股票上涨获利.投资者在不同的条件下追求相同的平均收益率,因此,制度因素导致投资者理性地选择不同的交易行为.在允许卖空机制的市场中,投资者理性地选择信息交易,股票市场不会出现过度波动;在禁止卖空机制的市场中,投资者理性地退变为噪音交易者,导致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行为个体,按照获得的信息,并依据知识与经验等技能进行投资决策。而认知偏差的产生源于信息、知识、技能等基础的差异。无论是个体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是有限理性主体,市场的有效性决定了认知偏差下的非理性行为与其他理性行为必然同时存在于市场当中,投资者的角色伴随其认知决策后的行为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必然存在着产生一系列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跟风行为、追涨杀跌、过度交易、盲目交易行为、快进快出投机行为等.这些投资行为受到投资者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证券市场制度的影响.引导投资者从非理性走向理性,主要措施有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建立投资者赔偿制度、建立专门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步伐、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培训等.  相似文献   

7.
徐嫄 《生产力研究》2004,(10):42-43
本文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出发 ,对诸如过度交易、过度反应、反应不足之类的投资者行为异象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镇居民消费决策行为的微观理论,在有限理性视角下借助展望理论修正原有理论模型,并据此重新构建了一个包含过度敏感性、短视性、主观性、内部惯性、外部惯性的城镇居民消费决策的综合模型。利用1979-2010年间的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有限理性下的理论模型对城镇居民消费决策行为具有较强解释力,过度敏感性、短视性、内部惯性、外部惯性以及有限理性等特征对城镇居民消费决策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行为研究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而投资者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一直是研究投资者行为的一个重点。反应过度是指随着一系列好消息的到达,股价的平均收益低于一系列利空消息到达后的平均收益的现象。简单描述为在一系列利好之后,投资者变得过度乐观,认为下一次的信息仍是利好。结果,这种过度反应将股价推向过分的高度。而事实上,随后的信息极有可能与其乐观预期相悖,从而引致一个较低的收益。而与反应过度对应的是所谓的反应不足,它是指,在公司宣布利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要高于宣布利空之后的平均收益率。也就是股价对新的信息反应不足,反应不足在接下来的时间得到纠正,价格并没有被充分调整到位,消息逐步反应到价格中去的。  相似文献   

10.
行为金融学认为,经理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本文分析了经理人的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等心理偏差对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的并购决策战略、并购目标的选择和并购融资等方面产生的风险影响,认为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加大了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理论是古典均衡市场理论的延伸,是均衡分析方法在证券市场中的运用.该理论强调投资者在"经济人"条件下的投资动机,旨在说明证券市场必须是在以完善的市场制度为依托、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经济当事人具有贝叶斯理性并能无障碍获得市场信息条件下,投资者才具有理性的套利行为.依据投资者行为理论,我国证券市场要在完善市场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均衡市场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培育理性投资者.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人的有限理性,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集成风险管理问题。依据应用贡献分析法构建“人的心理行为因素”和“集成风险管理水平”指标体系;采用AMOS4.0软件包.对205份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人的心理行为因素与机构投资者集成风险管理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郑瑞坤 《当代经济》2006,(22):46-47
行为金融学认为,经理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本文分析了经理人的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等心理偏差对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的并购决策战略、并购目标的选择和并购融资等方面产生的风险影响,认为经理人的有限理性加大了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从决策者有限理性角度 ,引入行为金融于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系统 ,解释了其中的非标准金融异常现象 ,提出了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框架 ,强调战略、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和过程六要素的融合 ,为行为金融范式下 ,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实践提供了一种系统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传统经济学关于理性、西蒙的管理学中关于有限理性的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最新流行的行为金融的基础理论——前景理论,建立了一套新的投资行为评价标准。根据这套评价标准,对证券市场非理性行为的客观现实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具有普遍性、系统性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刻画投资者交易行为与证券价格关系,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利用行为金融理论方法,整合了有偏信念交易行为概念,在贝叶斯法则基础上,通过修正投资者预期函数,研究了投资者有偏信念对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在证券交易市场中,如果有较大比例的有偏信念交易者参与,那么证券的交易价格变化过程与交易者完全理性参与的交易价格行为相比有明显差异,证券交易价格波动幅度变大,要么被明显高估,要么被明显低估;并可能引起证券交易价格的过度反应现象,导致市场风险(波动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当前证券市场波动巨大的微观基础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3  
对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 ,是探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 ,根据某证券营业部 7894位个体投资者在 1 998年 7月至2 0 0 1年 1 1月期间的交易数据 ,分别对我国个体投资者的“政策依赖性心理”、“过度自信心理”及投资者的“过度交易”是否损害个人财富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 ,我国的个体投资者确实存在上述认知偏差。针对这些偏差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反向策略在短期内获利性较为显著,而动量策略在长期内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即中国股市具有短期反应过度和长期反应不足的双重特征。这一现象不仅动摇了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而且对现有的行为定价理论模型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尝试从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异质性两个角度对这一异象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或低落)阶段,市场更容易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他们的信息反应模式也不尽相同,各自主导了市场在短期内和在长期内的整体表现。这一发现为中国股市在市场非理性反应上所呈现的独有特征提供了很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投资者会过度关注价格,而不是理性人理论认为的收益率,是造成股市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投资者过于看重股价,导致低价股价格波动更为剧烈。借助创业板放宽涨跌幅限制的自然实验,本文发现改革后创业板股票极端波动加剧,主要来自低价股的贡献,且无法被收益率与彩票型偏好解释。利用低价股过度波动的反转策略能实现显著的月度超额收益,证实投资者更看重股价而非收益率,从而产生过度反应。此外,低价股在新闻公告日有更高的异常收益、更弱的盈余公告后漂移,进一步证实投资者过度关注绝对股价。交易软件、宣传榜单只显示价格而非收益率,可能加重了投资者的这一错误。设置灵活的涨跌停制度、注重收益率而非绝对价格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减缓股市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20.
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季度时间窗下机构投资者行为效应的回归模型,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动与不同期超额回报的关系,并分析机构行为对不同期超额回报率影响的强度。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动对当期与滞后期超额回报都有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具有持续性,且当期较后一期影响较弱,后一期市场对机构行为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基于研究结论,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平稳、有效运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