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的基本思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确分析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也对国土资源面临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突破瓶颈制约并为今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土资源部门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企业》2006,(2):12-12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明确提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两大基本发展战略之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基本目标。其中重点强调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引擎——企业。因此,在“十一五”时期,企业如何把握住战略机遇,充分了解和认识国家发展战略和所在区域的发展环境,有效整合和利用好政策、制度、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发展要素,将企业的快速发展寓于区域、国家的发展之中,因此,切实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可能凸现,如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存在两难、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资源与环境矛盾恶化、贸易摩擦加剧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必须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需要察清大势,对企业发展模式做出新的规划 王文彪(内蒙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 “十一五”规划对于中西部企业有四大机遇和挑战, 第一是国际化战略,第二是能源战略。第三点,“十一五” 规划是环境和机遇的经济型战略,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搞经 济发展,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第四点是由中国制造向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企业》2006,(3):49-49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明确提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两大基本发展战略之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基本目标。其中重点强调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引擎——企业。因此,在“十一五”时期,企业如何把握住战略机遇,充分了解和认识国家发展战略和所在区域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家》2006,(1):154-154
“十一五”规划对于中西部企业有四大机遇和挑战.第一是国际化战略.第二是能源战略。第三点,“十一五”规划是环境和机遇的经济型战略.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搞经济发展.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第四点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过程中.企业如何提升知识,技术和品牌的自主发展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转型压力与有利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一个重要原则要求。但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的显著加大、新增长点引致的外延扩张空间缩小、金融风险因增长减速和开放扩大而增加、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加强、中国经济“超大规模”引起的内部和外部不适应等方面,使现有增长模式面临转型压力,同时也具备了有利条件和不确定性。一、增长模式面临的转型压力“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过去20多…  相似文献   

8.
《上海小企业》2005,(6):14-15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战略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十一五”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许兆君 《活力》2010,(23):8-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作出了“十二五”时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是卢湾区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卢湾区的发展面临着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代表的重大市政建设项目全面铺开,世博会召开等许多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必须面对诸多挑战。卢湾区”十一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绘就.卢湾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基本建成以商业商务为主导功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多功能、开放型、现代化精品城区,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和时尚商业的重要集聚区、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的化特色区、各界群体和谐共处的现代居住区.为卢湾后10年持续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轨道交通建设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是“十一五”时期卢湾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利好”,是卢湾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它为卢湾实现新一轮的经济跨越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马巧英  杜文丽  杨旺 《价值工程》2010,29(28):189-190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历史转折点。美国的社区学院在职业技术教育和培养适合社区经济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本文从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师资等方面探讨了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34):256-258
本文通过分析TAFE Queensland(昆士兰布里斯班TAFE技术学院)高职会展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提出我国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可以借鉴昆士兰布里斯班TAFE技术学院的某些经验,拓展会展教育内涵,与行业深度融合,跨学科设计会展课程和以产学深度合作为切入点,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推进任务驱动模式学习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仲琦 《价值工程》2011,30(16):266-266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礼仪教育越发显的严重不足。在大力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作为一名大学生,则需要走在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队伍的前列。作为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按高职教育规律培养适用物流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匡水发  席波  周蓉 《物流科技》2009,32(9):134-136
借助2008年中国物流发展东湖论坛举办之机,着眼于论坛的主题“大圈域、大平台、大发展”。总结了当前湖北省物流业迎来的四大发展机遇,并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等4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15.
贾宪涛  张伟 《价值工程》2011,30(21):239-240
我国已经将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得到广泛认可,根据国情,将德国职业教育引进来,中国化,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德国职业教育介绍,结合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情况,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应从改变教育理念,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形成符合自身的、系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现行的考核制度等方面着手。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有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霞 《价值工程》2010,29(26):209-209
本文基于对生态心理学取向的情境观理论的研究,从知识观、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方面认识情境观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从而为解决职业教育中职业素质与能力欠缺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张伟  冯敏  宋进朝  苗飞 《价值工程》2011,30(34):237-237
本文主要说明了高职院校教育对我国教育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并将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区分,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陈红 《价值工程》2010,29(33):248-248
本文是本人短短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些教学反思,主要结合2009年暑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体会,对目前我院的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学习状况的一些粗浅的思考和对当前教师职责的一些认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算是抛砖引玉吧。主旨是与各位交流,向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19.
韩翠英 《价值工程》2012,31(23):266-268
本文通过作者在德国的培训,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分析,为了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指出了改进的方向,并结合本校在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冉娟 《价值工程》2012,31(9):179-180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四年以来,有效的推动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经管类职业教育改革也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的提升、学生塑造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和教学改革的实践,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从明确改革方向、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双师教师培养等方面分析了技能大赛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探讨了学院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