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计韧性理论作为人地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对推动社区、农户家庭风险的防范、可持续生计的建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将生计脆弱性、生计恢复力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相结合,建构生计韧性评估框架,并结合社区参与模式的差异,对旅游发展前后乡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变化进行评估和比较,据此提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对策。结果表明:(1)旅游发展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建构存在正负效应,既能有效提升农户生计抵御能力,也会显著加大生计环境的风险;(2)总体而言,旅游发展能有效地提升乡村农户的生计韧性;(3)在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下,旅游发展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改善效果不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越深,农户生计韧性水平就越高;(4)旅游发展越成熟,旅游对乡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就越显著。基于此,要积极加大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力度,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地社区和农户的旅游参与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社区的自治水平和强化社区机构力量,以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推动乡村旅游地社区农户生计的韧性建构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户可持续生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提出旅游生计效率的概念及理论模型,构建生计资本的投入指标(旅游用地面积、旅游资金投入及劳动力投入)和以家庭旅游年收入为主的生计产出指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计算了广东省丹霞山128个农户的旅游生计效率。结果表明,农户旅游生计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均值为0.7485,旅游对提升农户生计效率作用显著。旅游用地、资金及劳动力的投入具有边际递减效应,农户需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才能有效提高生计效率。家庭区位条件、教育水平、人情开支、旅游技能以及旅游生计方式数量对旅游生计效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福州市白沙镇乡村旅游地区为案例区,依据农户现有的有效劳动力数量、农户就业情况、主要收入来源、是否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四大标准,将白沙镇乡村旅游区农户划分成务农主导型、务工主导型、混合型、旅游兼营型和旅游经营型。以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适用于乡村旅游地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旅游经营型和混合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农户;五大类型农户的的五类资本的平均数水平较低,仅物质资本的平均指数较高为0.528,其他四类生计的平均指数都小于0.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管旅游优先旅游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人才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婷  何勋 《农业经济》2023,(8):73-76
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依托农户内在源动力可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长效发展,最大可能为农户带来受益,改善农户自身生计状态,并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造条件。乡村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中要鼓励农村社区参与、促进农民增收,在发展中制定合理机制、保证当地农户充分参与,最终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及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乡村旅游内生发展框架下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需要引导乡村内生发展路径,持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树立正确营销理念,拓宽营销渠道,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发挥农村集体资产优势。  相似文献   

5.
生计可持续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旅游发展是农户生计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引用扎根理论,对广东省丹霞山4村128户参与旅游的农户进行深度访谈,分析农户选择旅游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发现农户对外部环境和内部家庭的认知,是家庭选择可持续旅游生计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外部环境的认知包括旅游环境、政府、景区及社区;内部家庭认知包括自身能力、意愿及约束。通过理论回嵌,提出基于认知分析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认知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中起漏斗作用,将外部和内部家庭的客观环境通过认知的过滤后,农户进行生计策略决策,从而产生生计结果。最后,提出优化农户认知方式,提高农户认知能力以及改善农户约束条件等建议,以有效保护与开发世界遗产,更好地促进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延安市3个典型乡村旅游地为例,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适应性理论,分析农户在乡村旅游扰动下的适应策略与适应模式,定量测度不同适应模式农户的适应结果。厘清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提出促进农户及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方法]通过参与性农户评估法及二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1)旅游开发造成案例地农户自然资本丧失,失地农户由务农或务工为主的单一适应方式向兼业型与非农型转变,分化为4种不同类型的农户,且各类农户在各描述指标方面差异显著。(2)农户的生计资本衡量3个社区旅游开发后的适应结果,生计资本普遍较低且内部各维度差异明显。对比4类农户适应结果可得:复合生计型>务工主导型>旅游服务型>社会保障型。(3)通过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深入解释当下适应结果对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均影响农户选择意愿,其中可借款人数是最关键的影响变量。[结论]农户在旅游开发背景下生计动态适应的影响机制为旅游开发及基于此补偿制度是农户现在生计适应活动的外部起因,按照适应类型以及收入比重,分化为4种模式农户; 现行生计适应策略使农户适应结果迥异,生计资本的储量和结构差异显著,这种差异是农户未来生计选择的直接动因; 3个社区不同类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农户未来生计策略选择分异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赤溪村农户为调研对象,运用相关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比例较高,但是旅游经营的项目单一;农户的学历、劳动力数量、地理位置、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的次数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作用;农户生计资本和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中的权力关系、可借款能力、家庭年收入、了解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有资源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影响农户参与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扶贫政策利用程度完善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扩大农户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完善扶贫资金体系,完善旅游供给侧创新旅游经营模式,实行多项扶持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青岛市城郊4区3市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空间布局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可持续生计水平呈现波动增长。(2)从时空分异特征来看,2010年各区市多呈失调状态,2015年以中级协调为主,2019年黄岛区实现优质协调,其他区市达到良好协调状态。(3)单一影响因子分析显示人口密度对2010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乡村旅游景点密度对2015年、2019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4)因子交互影响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各地区应着力于发挥乡村旅游资源要素集聚的推动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聚焦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2021,(8):62-71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促进农户生计多元发展、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是实现农户生活富裕的关键。本文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Fractional Probi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存在一定的生计多样化行为,但整体多样化程度不高;数字金融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从作用机制看,促进生计多样化的原因在于数字金融使用提高了农户从事非农就业积极性,并且改变了家庭收入结构,其中收入结构的变动体现在农户自营工商业收入占比的增加,以及种植业收入贡献度的下降;数字金融使用不会影响农户的林业收入、畜牧业收入以及务工收入比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仍需大力支持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兴产业,对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改善农户生计方式及生活水平,提升农户生活质量,传承保护古村落文化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山西省碛口镇镇区、西湾村及李家山村居住的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乡村旅游开发前后当地农户生计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实证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对旅游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理,为新阶段乡村旅游、土地利用及农户生计互动关系和协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长沙市城郊乡村旅游地354户农户调查问卷为数据,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熵权法、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结果:(1)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旅专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水平最高;(2)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对不同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差异性,其中就业支持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对旅专型具有正向影响;(3)在非旅型农户向旅游型转化中,社会功能是正向影响因素,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是负向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土地多功能利用是农户生计转型的重要动力,识别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差异并实施有效引导管控,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一种甄别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主要限制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成分析方法和建设性工具.本文借助于这一研究框架,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库区农户生计资本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库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生计资本的社会融合程度低.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外力冲击作用下,库区农户必须借助移民开发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计资本的优化和转型;同时,应重点着眼于以人力资本为主线的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为生计模式向可持续转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晰中国城乡要素双向加速流动背景下,农户生计转型和耕地利用转型的作用关系。[方法]文章在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分析基础上,分别从城乡和乡村农户两个维度,解析了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展望了乡村振兴下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研究主题。[结果](1)城乡层面存在着基于“产业→人口→生计→耕地”链条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时空耦合;乡村层面存在着基于农户“生计—生产—耕地”链条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时空耦合。(2)农户生计转型分化及乡村发展主体多元化引起的价值诉求差异化,进一步驱动了乡村耕地利用多功能转型与乡村的多功能转向。基于耕地利用在生态产品供给、休闲康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多功能边界的拓展,加速推动了耕地利用、农业生产及乡村发展的多功能转型。[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农户生计视角应关注多尺度多梯度分异下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耦合,注重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发展的“格局—过程”研究,加强基于耕地利用社会生态反馈的、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下的农户生计转型与耕地利用转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村旅游在资金、用地等政策推动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系统梳理了乡村旅游研究热点、主题、演进脉络与研究趋势,归纳总结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借助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以2005-2020年的1596篇CSSCI文献为样本,对作者共现、高频关键词、研究主题聚类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主要兴起于2005年,按照文献时间分布可分为缓慢上升阶段(2005-2011年)、稳步推进阶段(2012-2015年)、快速增长阶段(2016-2020年)3个阶段;(2)高产作者数量少且合作程度偏低;(3)研究热点与国家政策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高度耦合,乡村振兴、旅游扶贫、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4)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传统村落旅游、游客研究、社区参与旅游、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振兴8个方面;(5)研究动态演进分为探索阶段(2005-2010年)、深化阶段(2011-2015年)、新发展阶段(2016-2020年)。研究认为在乡村振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二者互动关系、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权力保障、利益相关者矛盾调和、农户可持续生计等应是乡村旅游研究未来关注的重点话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物质资本4种常见生计资本及失地农民因征地补偿所特有的自然资本补偿对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途径,以期为其他生计研究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从失地农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生计多样性、保险覆盖率及家庭劳动力就业率4个角度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路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被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理。[结果](1)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和资金资本是主要直接驱动因素,对安宁区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2)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对可持续生计产生有限的影响;(3)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与其他3种生计资本之间存在多种内在影响,最终通过资金资本对生计产生的间接效应。[结论]针对失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应使用自然资本补偿替代自然资本,5项生计资本对于该群体生计可持续性影响在程度以及驱动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初的时候,我国的发展已经开始整体面向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同时很多城镇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而对于游客来说,因为城镇文化的资源骤减和自然环境被破坏的问题出现导致他们缺少了到城镇旅游的欲望。这样的现象对于我国市场经济来说不仅在乡村地区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使乡村可持续生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旅游产业、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逐渐的引领乡村发展,使其变成了市场经济驻扎在乡村地区的重要跳板,并且也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黄土高原佳县为例,探究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子及生计脆弱性形成机理。方法 文章根据脆弱性评估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贡献度模型与灰色关联模型探究生计脆弱性形成影响因子,并据此解析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形成机理。结果 (1)中度及高度脆弱性乡村占样本村的70.00%,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整体较高,在空间上呈现北部,特别是东北部地区以及交通干线沿线低,其他地区高的特点;(2)适应能力、暴露度和敏感性3个维度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分别为43.51%、34.25%和22.24%,适应能力维度对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与其他两维度相比较大,教育压力、医疗压力、灾害频率、抚养比、农业收入比重、负债情况、耕地质量、林果比重、人均收入等是各维度促进农户生计脆弱性形成的主要指标;(3) 自然条件、位置条件以及交通条件与生计脆弱性的整体关联度分别为0.72,0.71和0.73,交通条件与自然条件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强于位置条件,等效道路密度、距河流距离、距县城中心距离、地表起伏度、内部连通度等是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区位影响因子。结论 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农户生计特点及乡村所处区位条件均对生计脆弱性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是区域环境、产业经济特点以及思维观念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农户的风险意识、偏好及其保护意愿,对剖析农村生态保护困局,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文章以重庆市5个县(市、区)692户农户问卷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户生态风险认知对其参与保护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女性户主对保护生态意愿相对较弱,年龄较大的户主保护生态意愿较强烈,家庭从事旅游业劳动力人数越多和旅游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重,其参与生态保护意愿就越强烈;乡村旅游开发造成的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的风险越高,植被覆盖率降低风险越高、耕地面积减少风险越高、旅游生计持续性降低风险越高,都会使得农户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愿增强。[结论]当地政府应帮助农户充分认知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农村生态风险,提高农户参与农村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同时,采用技术手段对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控,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最后,因地制宜确定当地的旅游开发策略,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以开展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模式,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和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姚若男  吴涛  周平  麻磊 《山西农经》2022,(13):5-7+11
为检验易地扶贫搬迁对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政策效果,本研究在改进DFID生计框架的基础上,建立适宜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奢香古镇农户搬迁前后可持续生计的多维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整体上看,搬迁后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不同帮扶政策对农户具有不同效果。基于此,政府应致力于提升农户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存量,提高帮扶政策精准度,确保后扶贫时代实现搬迁农户“搬得好、住得稳、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生计风险问题一直被密切的关注。由于资本市场的松散,生计风险可以大幅度地改变农户的资本所有和资本结构。现有文献主要针对生计风险特性研究、生计资本定量评估,而尝试探索生计风险对生计资本影响机制问题的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半结构式农户调查,在分别确定农户生计风险评估体系及生计资本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农户的生计风险(健康风险、环境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和信息风险)和生计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建立相关计量分析模型,量化生计风险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健康风险、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是影响生计资本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为此,政府决策与管理部门为了更好地控制生计风险,保障农户的可持续生计,一方面需要引导农户扩大生计途径、提高农户自身应对生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控制、减少农户生计风险,构建生计风险预警体系与防范机制,形成有效应对生计风险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