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使用近期的农户调研数据考察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必须从劳动力流失的消极作用和汇款的补偿作用两个方面解释.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从总值上看会因成员外出务工而减少,但这主要是源于非农生产收入的下降,农业收入并未受到明显的消极影响;而如果外出者是家庭的户主,农户的家庭经营就会萎...  相似文献   

2.
目前,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外出务工农户的逐年增加,他们的金融需求成为了农村金融研究的关注点.因此,本文根据对青岛市郊区130户的问卷调查,从借款来源,借以生活为主,借贷来源以非正规金融为主、借贷期限以1年期为主和借贷规模以小额为主的借贷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户小额消费信贷供给机制、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融活动,建立资金互助组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通过对甘肃两村的实际调查,论述了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笔者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对西北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活动的组织以及农村社区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5年陕西、山东、河南、宁夏和内蒙古五省1570户农户和100个村庄的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利用Tobit模型,选择经济异质性、退出选择、社会异质性和性别四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考虑农户和村庄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异质性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水平较低,经济异质性中,农业收入和小农水供水量的增加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村庄层面的姓氏异质性和是否成立农户用水者协会以及农户层面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是影响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三个重要社会异质性因素;而退出选择对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影响较为复杂,取决于退出选择和集体行动的具体特征;性别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农户联户担保参与决策过程框架,从农户人口学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财务状况特征、信用状况评价特征和风险意识特征等方面建立联保参与决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利用陕甘两省897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小额信贷联户担保机制普遍认同,但其对联保贷款机制的认同感与其参与度并不一致;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信用状况以及农户是否愿意为他人担保四个指标对农户联户担保的参与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对其参与联户担保的决策意愿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外出务工经历提升了农民工的个人能力,对其行为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和多元选择Logit模型,利用对浙江、河南、重庆、四川等省份的518户创业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了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户和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户的创业行为有较大差异,同时,影响其评价当地农村创业环境供给、识别创业机会能力、选择创业行业和形式的因素均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因素,由于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散与不连续,对农户生产经营决策行为的研究一直缺乏有效的载体与工具。对此,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户参与、利用期货市场的决策为例,对农户重大经济决策行为中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重大经济决策中普遍存在"羊群行为"。基于此,本文从仿生学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对农业产出与产出风险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陕西省8个苹果基地县660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评估了农户的农业产出风险,并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对农业产出与产出风险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38.03%的样本农户采用覆膜、人工种草、铺秸秆、灌溉等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能够增加农业产出,降低农业产出风险。基于反事实假设,采用适应措施的农户若未采用相应的适应措施,其亩均产出将下降3.72%,产出风险将增加107%;未采用适应措施的农户若采用相应的适应措施,其亩均产出将增加5.54%,产出风险将下降19.64%。降水量增加、户主受教育年限、参加合作组织及村庄提供适应措施信息服务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有正向影响,而果树树龄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5年陕西、山东、河南、宁夏和内蒙古五省1570户农户和100个村庄的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利用Tobit模型,选择经济异质性、退出选择、社会异质性和性别四个维度来表征异质性,考虑农户和村庄两个层面,实证分析异质性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水平较低,经济异质性中,农业收入和小农水供水量的增加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村庄层面的姓氏异质性和是否成立农户用水者协会以及农户层面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是影响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三个重要社会异质性因素;而退出选择对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影响较为复杂,取决于退出选择和集体行动的具体特征;性别对农户参与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质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本文基于江苏和河南两省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外出将务工收入用于机械投入而部分替代了外出务工导致的劳动力约束,因而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粮食作物的种植概率和种植比重无明显影响,只有当家庭多数成员外出务工时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积极性;虽然劳动力务工所得收入对劳动力流失有一定补偿作用,但这种补偿作用仍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流失对种植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农机补贴、提升农民尤其是户主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选择外出务工。她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就业情况,不仅关系着她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笔者以杭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具体地考察了我国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现实状况,主要包括其外出务工的流动特征及家庭生活状态、成本和收益、就业模式选择、弱势处境及工资拖欠症结、边缘地位及社会保障缺失等方面的内容。为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提供社会保障,既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定义了技术采纳的相对比率单因素分析方法,并把这个方法与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以我国西部三省区陕西、宁夏、四川的农户样本为基础,试图分析农户禀赋的各因子如何影响具有较高进入门槛和较高回报率的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决策,并由此揭示政府在制定农村发展政策以及技术推广机构在进行技术推广时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外出务工给农户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本文就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农业生产性投资、农业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以及农业生产结构四个方面的影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多数研究都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带来的劳动力流失和汇款流入分别对农户的农业收入产生了消极和积极的影响。但是,流入汇款带来的积极作用不足以抵消劳动力流失带来的消极影响,农户的农业生产率有所下降,技术效率有所降低。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农户与其它农户对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用程度存在差异。务工农户减少了对农业的投资,这非常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此外,农户的生产结构因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发生了变化,但是具体怎么变化,利用不同样本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其汇款对中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非农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汇款只能部分补偿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前后家庭规模的变化,劳动力外出务工仍对农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产生了正向影响。当前,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输出地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长江流域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4省1122个水稻农户调查数据和处理效应模型,在解决自选择问题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的外出务工劳动力正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而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总体上导致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下降14~15个百分点。但是,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技术培训、种植规模和地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困境及其成因。论文以浙江省箬横西瓜合作社为例,对合作社社员和非合作社社员的生产成本和收益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了合作社这一组织制度的意义。进而对箬横西瓜合作社的发展成因及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性和阻力进行了分析。文章还概括了该合作社发展和运行中的一些有益经验,最后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从供给的角度测算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陕西吴起县农户户均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之前吴起县户均生态承载力为2.57 hm2,退耕之后户均生态承载力为3.62 hm2,上升了1.05 hm2;由耕地、林地、草地组成的户均生态承载力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由退耕还林前的27.01∶1.01∶1变为退耕还林后的4.82∶13.93∶1,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对吴起生态经济的容纳能力有所增加,生态供给结构趋于优化。对耕地、林地、草地因子进行生态承载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因子是影响退耕还林之后户均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子。最后,对进一步提升吴起县户均生态承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19.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包括动因研究与影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本文依据对陕甘宁诸多村庄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并从农户技术采用前的考虑因素和技术采用后的担忧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户技术采用决策的因素,探讨了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属性的差异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不同技术具有的收益水平、技术风险以及对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是导致农户技术采用决策差异的主要原因,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的行为与影响因素具有线性关系或者"正U型"、"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政策应该顺应这一趋势而加以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以及收入水平的影响,以期揭示和评估湿地生态补偿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湿地生态补偿效率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模型及广义精确匹配法。研究结果:(1)湿地生态补偿政策有助于农户生计策略转变,可提高农户生计非农化及多样化程度。除此之外,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实际经营耕地面积、金融机构借贷以及家庭社交情况等也会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显著影响。(2)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可使政策参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增加6 459元,家庭人均收入增加1 756元。(3)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不同类型的生计收入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商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具有负向效应。研究结论:政府应继续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多元化综合性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农户由传统的“单一生计”转向“生计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拓宽农户增收途径,降低农户生计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以此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双重目标,保障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