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绿色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大体相同,却也略有差异。总体来讲,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农业在2002年以前是不容乐观的,在2002年以后,逐渐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当前,我国绿色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绿色循环农业经济理念落后、法规与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具有局限性、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业技术力量缺乏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绿色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拟从创建农业生态文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几个方面着手落实。  相似文献   

2.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方式不够灵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提升空间瞄准率、实施有区别的补偿策略以及强化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视域下农业生态补偿应该秉承必须实现补偿目的原则、必须富有成效的原则和必须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精准扶贫视域下影响农业生态补偿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国民意识因素和机制运行因素。精准扶贫视域下应该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税制,培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制度,完善农业生态标签制度,健全农业生态补偿保障制度才能促使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理念是党中央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而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在绿色发展视野下,必须加快农业发展中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制建设,为实施绿色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制保障,推动农村和农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地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不断探索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模式。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稻虾共生、稻鸭共育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促进了种植养殖融合发展,取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生态补偿机制的深化改革,将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结合《意见》内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构建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的补偿机制。二是进一步强化技术保障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综合体。加强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如耕地质量提升与保育技术、农业控水与雨养旱作技术等。三是进一步规范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经营模式。出台正面激励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生产行为绿色清单和负向约束的生态农业生产行为红色清单,规范和提升绿色产品标识的应用。四是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培训与绿色发展教育。提升公众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积极培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绿色产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7.
生态宜居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为农业发展与生态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当下,必须要找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与补偿标准、明确补偿主体、打造多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提升农业生态补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51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在乡村生态振兴语境中探究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时期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呈现出农业资源节约保育水平有效提升、农业产地环境持续改善、农业绿色产品供给优质多元、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效显著的全新面貌。但也要认识到从全国范围来看仍存在绿色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效应无法有效发挥;农户生态意识缺乏,生活方式和环保意识随意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约束成为发展短板;绿色农业科技供给不足,技术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提出下一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应在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促进农户生产行为绿色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科技研发与供给实现科技兴农四个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基于产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体系,对目前我国的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绿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实践完善,各地正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技术体系不健全、人才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表明在乡村“+生态”和“生态+”的业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为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优化整体特色产业链、建立健全相关生态产品技术体系、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居民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生产经过几十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对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国家应当积极推行生态补偿法制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制建设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国家应当从主体联动机制构建、法规完善、标准优化等层面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孙江琪 《山西农经》2021,(5):149-150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推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理念和乡村产业绿色开发的有效模式。基于生态循环农业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优势,论述了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期促进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山区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要形成基本共识,确立基本理念,确立发展思路和愿景,强化统筹,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绿色,实现经济系统优化,强化生态,实现生态系统优化,建立建全制度保障,完善山区发展考核体系,创新山区资源补偿机制,加大扶持开发力度,加大开放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正韩长赋: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9月7-8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上海调研时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污染综合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不断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8—2019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地区面板数据,研究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具有短期可持续性。机制检验发现,生态补偿政策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不同于现有结论,生态补偿政策未能显著促进试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生态补偿在促进受偿地区农民收入稳定可持续增长、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民人力资本,同时鼓励受偿地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绿色发展演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它的外生干预主要以创新形式出现。创新会增强农业绿色发展的自生能力、共生能力与和谐能力: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自生能力;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共生能力;制度创新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与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以现实中的案例,论述创新对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农业绿色发展自生能力、共生能力与和谐能力演化的影响。中国生态补偿始于中央政府的纵向生态补偿,但横向生态补偿对生态补偿制度的贡献会更大且走得更远。要按市场化、绩效化和社会化原则进行生态补偿创新,解决按面积发放生态补偿资金无法激励参与者的问题。绿色发展伊始阶段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但不宜停留在这个阶段。以市场和民众为主导有利于提高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和绿色发展的协调性,民众需要有展示他们贡献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秸秆用则利、弃则废,秸秆焚烧不尽浪费资源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社会危害等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分析欧美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秸秆计划焚烧政策和秸秆利用主导方式,结合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创设试点,探索我国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框架的构建与相关政策体系的建立;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秸秆全域全量利用,提出扩大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实施范围、优化农作物秸秆利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政策和引入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评估机制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数量与质量需求双重提升、农业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挑战,基于"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阐述了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益型的集约农业、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产品安全型的绿色农业等四个特征,探讨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型农业新型生产模式的路径选择,指出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农业建设重点为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实施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等,并提出加强生态补偿等制度安排,对于探索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农业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传统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在农业领域收效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兼具自然属性与产业属性,偏重自然属性而忽略产业属性的传统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农业市场化生态补偿亟需形成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新方式。本文从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分析入手,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分为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通过研究以支付服务为对象、专属市场为中介的市场化间接补偿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以供给服务为对象,生态溢价为核心,品牌诱导、供给激励与风险分担为机制的市场化直接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目前,山东省绿色农业发展存在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较重、绿色农业发展意识欠缺、绿色农业技术不完善、绿色农业品牌不突出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根据绿色农业发展要求,提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全社会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绿色农业技术支持力度、创建绿色农业特色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含5项维度、12个分项指标、32个基础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结果] 5项维度指标中农业创新发展权重高达0.502,其次是农业共享发展(权重0.242)、农业绿色发展(权重0.141),再次是农业协调发展(权重0.083)和农业开放发展(权重0.032)。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高,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次之。[结论]该研究认为应从新发展理念的5个维度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深入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机制,深入贯彻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