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居民健康不容忽视。虽然采用跨国数据进行的研究基本上证实了收入不平等对人口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但采用跨地区和个体层面数据的研究仍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本文利用CGSS2015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了个体和群体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收入不平等(Podder指数、Kakwani指数、全样本Yitzhaki指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群体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在整体上都存在"U型"影响关系,但这种"U型"关系的具体形状存在差异,在自评健康的"U型"关系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其右侧,心理健康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左侧。除此之外,部分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变量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CGSS2015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资本禀赋和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农民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对其有序政治参与有正向影响,直接影响系数为0.428、1.373;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和民生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296、-0.242和0.012,异质影响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在获得感中介作用下,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间接影响系数为-0.174、-0.141、-0.078,存在抑制作用。资本禀赋、获得感对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激励效应不足。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产业兴旺,强化农民资本禀赋积累;另一方面更应加快农村政治参与平台制度建构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优化,降低获得感钝化效应,提升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动机与信任,以提高农民有序政治行为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3.
个体收入剥夺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降低农村居民的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GSS2010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村居民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影响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家庭经济水平、房产数量、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年龄、教育及西部地区对这两方面作用方向不一致;仅对客观收入剥夺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因素是性别、非农就业、婚姻;主观收入剥夺方面,个人收入有显著降低作用,政治面貌的作用方向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发展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CGSS2017年2 831份全国农民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采用分位数回归,进一步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且可以缩小农民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在互联网使用和农民收入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不是完全中介效应;年龄等控制变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各异。采取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基于此,应加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以及采取差异化的培训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力量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影响下,隔代照料和代际赡养已经成为现代家庭分工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隔代照料对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隔代照料对祖辈代际赡养预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组结果显示,其一,隔代照料对农村户籍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略低于城市户籍祖辈;其二,隔代照料对55岁及以上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边际效应呈阶梯型增长趋势,但对55岁以下祖辈的影响不显著;其三,隔代照料对不同居住安排的祖辈代际赡养预期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对与子女同住祖辈代际赡养预期的影响大于不与子女同住的祖辈。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地处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新疆522户农村居民、366户城市居民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重要性加权法对城乡居民满意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就其异同之处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乡居民对当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满意度值处于3.1625到3.7414之间,总体上基本满意,但满意度并不高;新疆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共性的评价是,对公共基础设施等偏“硬”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高于公共卫生医疗、基础教育等偏“软”的基本公共服务;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满意度评价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关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文化娱乐方面城乡满意度值及排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论文基于CGSS数据,以村干部的薪酬及其决定为自变量,置村干部于国家、村庄和家庭的三维互动关系中,以标准的经济人为假设,把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作为因变量,分析了村干部作为共同代理人在多任务执行中的代理行为问题。研究发现,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与其的薪酬高低显著相关,村干部工资越高越倾向于代理国家从事政府交予的各项管理任务;村干部的补助越高,就越可能代理村民从事村庄治理事务。村干部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与其的薪酬决定主体显著相关,无论是村干部的工资还是补助,如果是由乡镇政府决定,那么村干部成为国家的代理人可能性较大,如果由村两委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那么村干部成为村庄代理人的倾向较明显。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改变村干部的工资和补助及其决定来激励村干部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策略的多样化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运用无序多项选择模型探讨了信息获取媒介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的影响,进一步为了克服变量间互为因果关系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两个工具变量并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内生性分析。研究表明:(1)相对于务农主导型,传统媒介使用频率与现代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兼农型或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并对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对于兼农型,现代媒介使用频率高的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2)不同类型的媒介使用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的影响存在差异,杂志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兼农型与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电视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小;报纸媒介、互联网媒介(包括手机上网)和手机定制消息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普通话能力及家庭经济水平等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也具有显著影响。(3)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现代媒介使用频率依然促进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结合游客休闲农业需求结构,构建了分析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并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对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游客出游前的预期、出游的实际感知和基于出游消费支出的感知价值是影响和决定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游客对休闲农业旅游消费满意度评价整体并不高,且旅游消费满意度更偏向于质量驱动型,游客满意度进一步对游客游后的抱怨和忠诚行为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还比较低,作为中间变量的医疗机构评价、医护人员评价、药品评价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初始变量中除农村居民的年龄、区域、职业、家庭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满意度外,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主要患病类型、患病后主要诊疗方式等因素间接影响其医疗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运用CGSS2015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社会与商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社会与商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大于商业养老保险。本文从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养老保险的认识更客观全面且风险规避性越强两个方面,解释了受教育程度与养老保险参保行为正相关的原因;而对两种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差异性,从个人、保险行业、政府三个层面进行了解释,最后对缓解我国养老金财政支付压力、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CHIP2013数据对我国城乡低保资源配置差异和瞄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人力资本和健康状况对城乡低保资源配置的影响是一致的,而家庭规模、年龄、性别、兄弟姐妹个数和就业/上学情况对城乡低保资源配置的影响则存在较大差异。(2)目前我国城乡低保资源配置效率均较低,存在较高的漏保现象。(3)按收入或资产来进行评估时,城市低保的瞄准效果要优于农村低保;但按倾向得分来进行评估时,农村低保的瞄准效果反而要优于城市低保。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2007-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其每增加1%,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0.142%;该效应对西部地区最明显,呈现东低西高倾向,并且收入差距和前期消费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大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农支出投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减少消费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基于安徽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要正视城乡差异。以安徽数据为例,描述了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概况,剖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城乡公共产品支出的差异。通过分析建立模型找出关键因素,最后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在非农工作岗位获得稳定的收入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调查数据,运用扩展的Mincer收入决定方程,应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技术,实证研究了不同维度个体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地区及就业身份的差异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交往、信任、社会互惠、政治参与以及就业身份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下,社会资本和就业身份对非农收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健康状况三方面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的农村流动人口倾向选择自雇;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农村流动人口选择倾向从受雇变为自雇,到达一个拐点后选择倾向又转变为受雇;而健康状况对农村流动人口选择自雇与受雇的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内部异质性选择的影响发现,与低地位受雇相比,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型自雇的概率越大;随着其工作年限增加,从低地位受雇转为高地位受雇或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增加,但到达拐点之后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均会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CGSS(2010、2012、2013、2015)混合截面数据,探讨健康对农民工职业地位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工的空闲时间社交次数显著降低了健康与职业地位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克服选择性偏差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新疆城乡居民的收支水平、消费率、恩格尔系数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ELES模型对消费的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新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并提出削减这一现实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相对贫困的视角,以城市老年人为考察对象,采用二元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现有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相对贫困的治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治理效果差异和医疗保险对不同健康水平的城市老年人治理效果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医疗保险对城市老年人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治理效果,其中,职工医保的治理效果大于居民医保的治理效果。同时,由于城市老年人个体健康水平具有异质性,医疗保险缓解其相对贫困的效果也具有异质性。总体来看,医疗保险的治理效果与普遍预期尚有不足。基于此,文章从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推进制度公平以及完善相对贫困治理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农保"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农民的参与行为,研究农民参保决策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已有文献对于部分存在于农民群体内部的社会因素以及农民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根据内生互动影响理论、信任—合作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并基于CGSS2010数据建构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研究社会互动、信任对农民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