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强 《中国改革》2005,(12):23-24
与西方500多年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相伴随的,是西方国家的政府角色的不断调整。可以说,从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国家干预主义”开始“,守夜人”政府“、小政府”模式、万能政府“、积极干预型政府”“、市场适应型政府”、围绕市场展开政府行为,政府角色根据情势需要做出了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2.
农村民间金融:变迁路径与政府的行为选择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首先对农村民间金融的范围作了界定,探讨了其特征、制度效率和绩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不同形态之间的层次递进和演进中的障碍因素,对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中政府可能的行为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应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引导扶持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成为农村金融多元化策略中的一极。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非均衡状态造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这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本文以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变迁为纵向线索,以政府在制度安排中的行为为横向截面,运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和分析范式,通过建立制度变迁中政府行为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动机、作用、行为缺陷和失灵原因,并选取重庆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期望以此框架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提供理论借鉴,促进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向均衡状态转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聚焦基层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将问题作为研究导向,将能力提升路径作为研究重点,在阐述基层政府环境治理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推进基层政府环境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层政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主要是指社会治理思想上的创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的认识到不仅要创新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更要创新社会治理路径,增加社会人员的参与力度,因此可以说,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是要创新治理的机制,以人们群众的利益为本,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基层政府创新社会治理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根据目前西方兴起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基本公共品多中心供给模式,为解决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困境提供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农村治理问题一直都是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建国以来,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经历人民公社和村民自治制度两次大演变,期间我国农村也出现了三轮社会危机的演变。本文以基层治理体系演化为主线贯穿全文,从废除人民公社制、重振乡镇政权、确立村民自治制度三个历史时期探索与当时农村社会治理危机之间的关联,深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治理危机爆发的根源,研究基层治理体系的演化对农村治理危机造成的影响,理顺基层治理体系与农村治理危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村落共同体处于变迁之中。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衰落,传统道德习俗逐步边缘化,社会治理的传统文化基础也逐步离散化。在农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挑战。要想改变农村社会治理与社会实践脱节的困境,需整合乡村文化,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性治理,并运用现代理念,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农村税费改革与基层政府治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旨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农村分配关系,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农村税费改革不仅仅是对农民负担的减轻,它还是家庭承包制这一农村领域重大改革之后,整个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重大改革的第一步。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运行、村级组织的运行、乡镇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原来的“七站八所”为主)、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主要公共服务的提供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免征农业税后,从财政的角度看,财政制度向着城乡统一税制与公共财政方向演进。而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前提是政府间事权的划分。财权与事权的共同调整,将是整个基层政府治理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及其流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国之后,我国的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在快速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已经不相适应,其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主导下的宅基地流转有限市场化;宅基地产权界定模糊、相关立法匮乏;宅基地流转机制不完善、政府监管乏力;宅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事业持续发展,以农村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广受大众的喜爱。而目前,在乡村旅游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就乡村旅游管理中基层政府的作用进行研究,进而找到一些完善政府职能的方式,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县级及其以下的基层政府至关重要。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栾川县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案例,通过10天的田野调查和对23人的访谈数据,分析有限政府论与无限政府论两种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结果发现:第一,基层政府通过寻求有限政府和无限政府之间的动态平衡,对市场要素流动和分配进行干预,这是解决乡村衰落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而基层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平衡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系统演进的需要。第二,栾川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是,通过基层政府的干预,使市场要素向乡村旅游产业流动,具体包括资源整合、组织创新、示范带动、远近皆交、三类优先、情法结合6个方面。第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之间动态转化的完整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从有限政府向无限政府延伸、无限政府与有限政府共存、再回归到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其关键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即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更是增加农民收入 ,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它们一头连着农户 ,一头连着市场 ,为解决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和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开辟了有效途径 ,并已被中外农业发展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在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 ,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导这…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福建省长汀县森林恢复的成功实践经验,采用田野调查和文本分析法分析高层级政府与基层政府在森林治理中的互动,诠释基层森林治理创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高层级政府和基层政府是基于环境治理共识和生态政绩驱动下开展的基层森林治理创新;高层级政府进行选择性控制,基层政府进行自主性试验;基层政府和高层级政府的纵向互动保障了森林治理创新"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可持续性。作为生态资源禀赋为地方显著特征的县市,其互动的动力来源于生态治理共识和生态政绩追求。最后,为寻找因地制宜的基层森林治理创新之路,提出建立高层级政府和基层政府保持良性互动下的适应性林业治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层治理作为党和国家在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最直接体现,治理的法治化和有效性更是群众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判断标准。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基层政府面临着职能的转型,文章选取延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国的基层政府组织的演变历程、基层政府组织的职能和角色、基层乡镇组织及其现行的乡镇治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延安市的基层政府治理改革和创新措施使其适应新常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资本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资源和关键要素。在新世纪背景下,传统社会资本开始解体和变迁,其对农村社区治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新农村建设增加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础设施治理PPP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PP模式是西方国家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对基础设施进行多元治理的新模式.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治理中引入该模式是摆脱公共资源瓶颈、提高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推行PPP模式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工具作为支撑.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是政策工具创新的重要思路,也是有效推行农村基础设施治理PPP模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品提供的政治经济学:基层政府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及效率低下,是由于我国的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机制及基层政府的理性经济行为导致的,因而要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制度导向来完善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9.
曾莉 《农村经济》2008,(3):13-15
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多元生体供给的趋势,但由于政府责任,市场失灵和"三农"的弱势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承担主要责任.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中央政府供给纯公共物品,地方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为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立足效率导向,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以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