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乡村组织和政权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的利益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社会矛盾的触发点增多,矛盾纠纷也增添了新的内容、新的特点,许多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和化解,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案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农村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把握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状况和成因,积极探索提高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办法和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当前农村基层矛盾的主要表现及特点入手,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这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有利于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保障农民权益.广西壮族自治区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建设,从法制机制上有效化解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矛盾、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解决农村多元纠纷的过程中,和解、调解、仲裁、行政甚至司法手段都占有一席之地,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探索。如何构建适合中国现代乡村特色的新农村背景下的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打造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外界之间的经济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矛盾纠纷也呈现多发频发态势,给乡村治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严峻挑战。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提出,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纠纷,提升涉农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以"百姓事,百姓议,百姓办,百姓评"为核心,坚持内力外力相结合,注重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创新乡村纠纷调解方式,初步构建了基层调解与法礼融合的纠纷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流转纠纷主要有传统和新类型两大类,其特征表现为主体呈现多元化、纠纷原因复杂多样、争议内容广泛。农村宅基地流转纠纷解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法律规定不完善,导致纠纷解决缺乏确切的指导规范;司法救济效率相对较低,无法解决夹杂在宅基地流转纠纷中的其他社会矛盾;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的强制登记制度尚未建立,行政部门不配合加剧纠纷处理难度。完善宅基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的对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注重宅基地流转纠纷源头化解;完善宅基地流转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时期,黑龙江垦区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治理矛盾突显,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尖锐和多样性的特点,如不妥善处理,必将影响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2016年8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综治办组织了调研工作,针对垦区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社会矛盾纠纷应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建设思路,旨在解决垦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难题。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凸显,民间纠纷大量增加,但是作为化解民间纠纷的重要渠道,人民调解工作在建设和谐农村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对其认真考量,并逐步完善.本文在分析完善农村人民调解机制必要性和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思想意识、法律保障、制度保障、提高人员素质和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加强农村人民调解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民间纠纷也日渐增多,且有上升的趋势.许多纠纷因处置不当,往往引发严重的突发事件,有的甚至会酿成宗族、家族矛盾,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的稳定.民间纠纷正逐渐成为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建立多元化解机制,不仅是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的迫切需要,也是遵循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客观规律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关制度和机制的需要。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通过积极整合资源,根据矛盾纠纷的类型及特点,创新调解机制和调解方式,强化调解功能和效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为推动农场社会稳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正>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村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奉贤区积极创建多元化纠纷调处机制,不断推进土地承包仲裁工作,让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表现出专业化、自治化、多元化、源头化、常态化等发展趋势,当然也面临机制尚不健全、方法较为局限、主体建设不足、资源配置较不合理和外部环境未能改善等困境。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对比城乡社区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方面的经验异同,寻找典型经验,是构建以法治为核心的矛盾纠纷矛盾化解机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毕节试验区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不断增多。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毕节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确权颁证、调解仲裁、窗口接待、调查处理“四个渠道”有效化解各类农村土地矛盾纠纷,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承包地被赋予的财产权能价值不断增加,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对土地的法律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并不少见,如何有效防范、化解农村土地承包方面问题矛盾,对于完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承包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实践中发现涉及农村承包土地的矛盾纠纷大体上可以归纳为4个类型:村集体或村干部对村民利益的侵害;村民对村集体利益的损害;承包农户之间的利益纠纷;土地承包户和实际经营者等外部组织的利益纠纷。  相似文献   

14.
灵山:文利镇创新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县史利镇在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深入农村积极调研,针对本镇农村社会矛盾的特点和原因,提出“三建立”“四超前”“五抓起”实施办法,创新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方法,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在创新社会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中,不断创新方法,强化机制,发挥"大联合""大调解"工作体系作用,着力预防和减少各种矛盾纠纷,使管理局各类矛盾纠纷数量明显减少,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引发的涉农问题越来越多,一些地方农村出现的土地征收、承包经营纠纷信访案(事)件居高不下,成为农村社会治理中的"软肋"。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信访案(事)件,如果能在源头及时加以化解,本是可以避免发生的。这些年农村不少地方结合本地情况,不断完善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机制,建立协商民主议事机构,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让群众自主  相似文献   

17.
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省农村因涉地矛盾引发的纠纷上访事件还比较多,维护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权益任务艰巨.本文就2005、2006年农村涉地矛盾纠纷的情况,分析了引发上访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涉地矛盾的主要对策,供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数量增多、形式多样、领域扩大,表现出的矛盾也十分复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虽然为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  相似文献   

19.
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落实各项农村土地政策,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专项治理,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是当前辽宁农经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专项治理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辽宁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笔者就我省农村土地承包工作谈点个人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争水或水利纠纷是中国农村社会自古迄今都存在着的一种突出的矛盾现象。在清代浙江地区的农村,这种起因于经济利益的侵占或维护的争水问题显得特别严重。水利纠纷不断,诉讼械斗之风盛行,严重影响到封建的社会秩序。封建国家不得不通过权力的干预,介入到争水双方的冲突之中,采取一系列手段或措施,来协调各利益集团的关系。然而,基于眼前经济收益的偏向考虑,官府在处理水利纠纷过程中暴露出其评估的不公正性,因而没能在多大程度上缓和这种矛盾冲突。地方绅衿势力的兴起,在解决农村水利纠纷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凭借其声望、地位,组织农田水利建设,制订和监督执行水利乡规民约,合理分配水资源,调解水利纠纷。事实上,绅衿地主成了地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实际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