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四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制度框架下,不断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制度历经农地集体所有权与农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到新时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历史变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制度环境不断耦合的过程,它以不断提升农地产权明晰程度且农民获得越来越充分的土地权利为导向、在制度边际上沿着既定路径持续进行着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并实现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未来农地产权制度应当按照"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适时顺应制度环境的变化在制度边际上进行调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土地权利,努力达成农民和政府之间的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   

2.
农村改革与农地制度变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地制度变迁是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众所周知,中国农村改革是从改变农民同土地的关系、改革土地经营方式入手的,并在短短的几年里,改革遍及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体劳动的制度模式,代之以土地按人承包的家庭经...  相似文献   

3.
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肇始于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改革使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回复到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模式。与此同时,农地制度也由以往的、全国统一的人民公社所有制转变为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形式各异的新型集体所有制(Liu,Carter,Yao,1996)。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剩余的占有...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新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及其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自1978年以来,农业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不断增长对新疆农业增长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而包括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内的其他因素对新疆农业增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文章认为,新疆当前农业方面最紧要的任务并不是土地确权,而是合理规划农地开垦规模,防止农地开垦面积无序扩大和维持生态平衡。因此,新疆应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有序开垦农地,合理调配农业用水,大力推进农地规模化经营,实现精细化操作和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的其他角度4个方面,阐述了以往学者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程度,分析了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从4个方面来说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各主要创新形式的特征及地区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多种农地制度创新的出现源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农地权利需求的差异这一理论假说。然后通过对江苏省和江西省农地制度演变与农地绩效的计量分析,对该假说作了初步验证。本文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对农地收益权和使用权的需求较转让权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则对农地转让权和使用权具有强偏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引致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变化的因素。农村土地制度被看作是村庄集体决策的结果。土地调整的正面作用是为村民提供一个收入保险机制,负面作用是降低地权的稳定性,损害村民对土地的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每一次调整都涉及较大的谈判成本。一个村庄是否调整土地是村庄集体在权衡正反面影响之后做出的决策。由于这些影响受当地的经济条件,如土地禀赋、收入水平、非农就业机会以及税收等因素的影响,地权稳定性的变化呈现出诱导性的特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几个假说,并利用4省83个村的调查资料对它们进行了计量检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权结构细分视角,本文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改革进行了文献述评。已有研究在农地产权内涵、地权变动与农地市场发展间的关系、地权变动影响农业生产绩效的机理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缺乏对地权结构细分特征深入且逻辑一致的探讨。为此,本文提出,可以通00利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来界定地权结构细分,并借此划分细分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分权三项权利的实践发展阶段。然后,可以先通过租值耗散、市场演变与结构细分的理论逻辑,来探究地权变迁呈现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再通过分析该特征所带来的农户排斥国家和集体等其他主体干预的程度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路径,探究地权结构细分影响农业生产绩效变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在分析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内容与地权结构细分关系的基础上,回答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表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制度安排的外在潜在收益、制度变迁的成本,当收益超过成本时,一项新的制度就会创新。实证表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变迁过程中,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制度创新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与配套改革问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在国家林业局,福建省政府和三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从2005年12月开始,承担了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应及其深化研究课题,这个研究还正在进行,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以永安为主,兼顾南平市两个县(市),是一个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调研。参加研究的教授、博士生、硕士生等共有50多人。调研组以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法学院为主体,同时吸收了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部分学生参加。调查范围目前已实施了3个县(市)、11个乡(镇)、29个村,总农户306户,12…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制度绩效:从实证到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从政治表现角度观察,土地制度变迁获得了不同经济当事人“同意的一致性”;从经济发展角度观察,制度变迁促进了对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改造,引发了农业资源要素的流动,实现了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从制度创新角度观察,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以及制度变迁的交易规则选择等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探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分为两条主线: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功能拓展与价值显化。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并显化土地功能与价值,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两条基本途径。研究结论:针对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1)强化土地权能,让乡村成为土地多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2)围绕乡村自然资本加速增值提升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让乡村成为自然资本增值最快的地方;(3)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格局,让乡村成为回得去的乐园。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载体。因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结构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安排,历年来土地改革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迁,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民对于农地产权的所有、使用和交易权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调整,并朝着完全性和完整性的方向演进。正是农民土地产权的不断强化,使得农地产权结构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支撑和促进了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本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产权的内涵、产权的界定、产权的运行或实施及产权的演变四个方面对产权制度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然后提出我国林权的概念,并对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从对以往这些文献的回顾来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本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基于林改成本估算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提出在后期的工作中,将从林权界定、林权分配与协商以及林权行使等方面估算林改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林权改革成本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以期为将来的林改研究及具体林改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权细分及可实施性与采矿用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用地制度的核心是采矿用地的产权界定、让渡、使用和定价。当前采矿用地制度存在供地方式单一、产权配置错位、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受限和产权未细分等问题。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在产权细分和可实施性方面做了很大改进,为采矿用地制度优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下一步,采矿用地制度应向地权细分、保障矿业权与土地产权正当权益的实现及提高名义产权与实践产权一致度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30年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林地、产权与林权的概念,介绍了制度与制度变迁的主流定义、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分析视角、相关研究的关注重点;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学术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从改革动因、改革成效与绩效评估、后续配套改革及对策等角度进行了文献回顾及评述。对后续配套政策与对策,从林业税费改革、公共财政制度、林业金融体系建立与完善、林业管理职能转变、林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此同时,对国外林地经营管理政策与实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从国外林业产权制度、林业法规政策、生态林业、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社区林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相关研究的整体趋势与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大历史观",在梳理农地制度演进的基础上,分析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这有助于党和国家判断并顺应历史潮流,制定科学有效的农地政策.研究发现,第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经历了5次农地制度变迁,分别是由"国家公有、农民经营"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从土地权利与社会秩序的关系视角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土地制度变革提供政治经济学解释。研究方法:基于文献和政策梳理的制度变迁研究。研究结果:(1)中国共产党以土地革命发动农民群体,打破以精英结盟维稳为主导逻辑的社会秩序,使中国社会进入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整体体制秩序;(2)在整体体制秩序中,国家构建自上而下渗透与统合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控制土地权利,为国家工业化进行资本积累;(3)当整体体制的推行对整体秩序的维系产生威胁,国家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起点,调整体制安排,进行朝向权利开放的改革来平衡国家与社会的利益;(4)讨论了中国朝向现代土地制度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可能路径。研究结论:土地制度变迁与社会秩序转型息息相关,土地问题始终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任宝霞 《山西农经》2014,(1):108-110
沁当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对于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积极性、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形成"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业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区和谐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作为我国占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业企业,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40年来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生产关系变革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为农业改革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本文从友谊农场在现代农业机械、国营农场经营管理、现代农业体制三个方面如何进行摸索的实践经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