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在封闭、半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一向遵循以金融安全为重的监管思路,农村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且不具有农村金融市场特质,不能适应当前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应秉承"安全与效率并举"价值理念;应着眼于开放经济条件;应契合农村金融市场特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金融监管绩效和确保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金融的初衷是惠及农村地区的发展,但目前来看,普惠金融的作用发挥的并不充分。究其原因,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专项法律法规缺失,导致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缺乏法律保障机制。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建设,出台专门的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张军 《农业经济》2012,(3):89-91
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建设滞后,没有顾及农村金融市场特质,影响到农村金融监管绩效的提升和农村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制体系.遵循“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并重”、“国家适度干预”和“确保农民金融权益”价值理念,构建具有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特质的金融监管法制体系,以更好地保障农村金融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村金融相结合的新型业态,具有普惠金融、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升农村金融运作效率的作用,对统筹城乡发展及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支农、惠农作用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金融人才匮乏以及金融监管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要尽快丰富农村金融基础数据、健全并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加快深化农村互联网金融运行机制改革,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探索始终是我国金融面对的难题之一。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经济是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不仅能为农村低收入家庭提供和相对完善的帮助,也是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以此,本文针对农村普惠金融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的健全研究来阐述,提供科学有理的方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但涉农金融发展相对缓慢。普惠金融服务农村不充分,银农对接平台不健全,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高校应通力合作,依托高校的科技下乡活动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宣传普惠金融政策,构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健全银农对接平台,加强农村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民间金融灵活性强、区域性明显、成本低廉,有效占据农村市场,保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填补正规金融的发展缺口。当前,面对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法制建设缺失、监管机制脆弱、抵御风险能力弱化、价值取向错位、担保机制滞后等问题,必须基于民法视野,健全完善法律体系,促进"软法"之治,大力培育监管主体,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农村合作金融也伴生很多风险。从合作金融机构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分析,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有: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权限不明,职责不清;监管人员水平普遍偏低,人事制度不健全;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突出,外部监管力量不足;需要从以下方面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框架:明确监管机构职责,划定监管权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强化外部法律监管,提高监管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可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增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满足了乡村振兴进程中对资金的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文章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了解到由于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较低、村民防范金融风险能力有限、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进度等方面着力改善,全面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本文就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困境以及突破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坏账、提前消费风险、征信体系不完善以及资金运转受挫等问题。因此,完善法制体系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健全个人征信体系、有效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以及发展农村市场等路径,可以有效突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困境。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张家界普惠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张家界实际情况,提出从构建宏观发展战略、完善激励配套措施、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加强金融基础环境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创新等几个方面加强普惠金融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2.
<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体系,须确定普惠金融远期发展目标和体系框架,加强基础性金融设施建设,坚持金融改革与监管创新同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标志着普惠金融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普惠金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目前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困境约束,既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创新,又要强力推进实践探索;既要遵循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引导和监管作用;既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则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内涵,针对我国目前农村金融生态以及农村金融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一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二是充分发挥财政杠杆加快普惠型金融改革;三是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大力实施供给侧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我国也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普惠金融概念的引入,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在广大农村金融市场中,明确农村普惠金融改革的基本取向,积极构建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制,切实保障农村金融体系整体资金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以及运行安全,对于促进农村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创建宽松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保证农村经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达梅 《农业经济》2012,(2):106-108
在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下,农村银保合作可以促成农民和农村企业、农村信贷机构、保险公司三方共赢的局面,关系着我国“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法律监管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农村银保合作的发展速度与健康程度.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银保合作的法律监管制度现状,分析了农村银保合作法律监管体系与制度框架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出完善我国农村银保合作法律监管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余滢 《农业经济》2012,(8):69-70
健全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体系,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提炼:第一,农业立法制度的建立,要从法律的角度,对农业“宪法”,“农业基本法”及其他农业立法条例规制;第二,构建农业补贴制度的补贴程序;第三,建立协调金融,财政,科技,环境保险等相关实体农业补贴立法.同时,要完善农业补贴法制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农业综合管理体制,健全农业金融补贴支持体制,建立农业保险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公平准入和监管、鼓励创新、完善配套政策支持等途径,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努力构建一个充分竞争、包容性强的普惠金融体系,是偏远地区破解普惠金融难题的有效途径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并将其作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于偏远民族地区来说,发展普惠金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有其推进优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陈丹 《农业经济》2020,(4):114-116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监管制度还存在漏洞,金融监管手段单一力量薄弱,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构建更为完善且更具针对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具体可从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农村金融监督机构体系、农村金融监督制度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张薇  阳正发 《农业经济》2022,(1):112-114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打通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农村金融改革等诸多难题,使依托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视角,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效应重塑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基于平台经济发展特征,构建了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的农村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进而推动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有金融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农业产业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健全农村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和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支农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