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以金融手段加快农村反贫困进程已经成为政府与民众的共识。从全国来看,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的民族地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开发和建设的关键区域,该地区的金融发展对于"三农"建设同样意义重大,再加上当今西部边疆地区农村金融制度落后、模式陈旧,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导致"三农"金融发展难以为继。《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三农"金融发展模式创新研究》探讨了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模式问题,提出了"双导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朋 《农业经济》2014,(4):46-47
金融扶贫是我国反贫困战略的主导力量,在舒缓农村连片贫困地区的经济贫困领域功效显著,但在实践中却面临诸多问题。研究阐述金融扶贫策略的内涵及其价值;从金融制度、金融业务及金融风险控制等角度探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建构的若干问题;并给出农村贫困地区扶贫金融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及风险控制管理创新等策略,以有效优化农村贫困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农村地区扶贫事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参与式扶贫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其贫困人口是全国农村中收入水平居于最低层次的弱势群体。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参与式扶贫目前面临的困境和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研究参与式扶贫与农民合作社的互动关系,提出"整村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反贫困模式,以整合政府在贫困地区投入的资源,通过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持续提高农民的素质与能力,实现西部地区反贫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表现出严重的失衡性——东、中、西部的经济增长差异越来越大,由于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存在着广泛的"金融压抑",严重阻碍了金融发展,从而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本课题首先分析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然后研究我国金融创新现状,最后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利用金融和经济作用机制,对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一些金融创新的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和消极影响是我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尖锐的问题,现阶段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依然非常严峻,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新特点,进一步明确新的反贫困思路,采取更为有力的扶贫措施,对于迅速缓解和逐步消除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是中国自然条件最恶劣,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贫困问题发生最广泛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位置的封闭性加上恶劣的生态条件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具有强烈的区域个性,同时也决定了反贫困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现成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独特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要调整扶贫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德功  黄娟 《农村经济》2007,(12):57-59
适应经济增长要求的金融制度能够较好地实现储蓄动员和投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态势,而落后的金融制度必将导致金融交易的停滞或畸形状态,使经济增长受到金融因素的制约.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西部贫困地区金融制度的落后乃至缺失,依然是制约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认为,促进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变迁,设计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应该是政府解决西部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农村长期性贫困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是我国反贫困战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突破区。本文从自然环境资源、人力资本、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历史积累效应、体制制度六个方面,对构成西部地区长期性贫困的成因进行了剖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和消除该区域贫困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民族和谐的基础是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基础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有效消除贫困,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系统的农村金融反贫困政策框架,并用制度化的手段保障金融反贫困的推进.本文基于对新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和五家渠市经济发展的实地调研,运用大量第一手数据分析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带来的东西部资本整、文化融合和体制磨合,探讨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针对民旋地区金融反贫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反贫困步伐加快,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反贫困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有关于农村地区反贫困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通过整理有关学者关于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研究,结合其对应的时代背景,把我国农村反贫研究大致分为反贫困初期(1978-1985)、反贫困中期(1986-2012)、反贫困后期(2013-),理清其发展过程和不同时期的反贫困研究的内容和特点,从中总结出过去反贫困经验的不足和可取之处,对现阶段的农村反贫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户借贷行为的区域差异稳定,整体表现为东、中、西的梯级递减格局。我国应强化金融政策对非正式借贷、生产性借贷的影响,增强正式金融对东中部地区的信贷支持,促进非正式金融对西部地区的信贷供给,以及重视对农户中长期信贷资金的供给。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立长效机制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预防返贫现象发生至关重要。利用社会资本反贫困能够创新传统反贫困模式,为持续脱贫注入活力。通过对社会资本反贫困研究进行梳理,建立社会资本要素构成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社会资本在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社会组织3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对其进行重构,从而发挥社会资本反贫困模式在促进长效脱贫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署。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如何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对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充分运用金融机制融通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实现西部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金融业应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了解西部在金融环境方面的差异,着眼于西部的现实状况,做出适应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一、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局限性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西部金融…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牧区反贫困科学发展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反贫困发展的几个经典理论与我国西部农牧区的发展困境,综合学术界关于贫困、反贫困、发展、科学发展、技术精神、科技文化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西部农牧区反贫困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贫困地区或个人、家庭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与"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进入财富增加、能力增强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进程;明确了我国"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短板"。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障碍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在全面分析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基础上,从供给主体、需求主体与基础配套条件三个方面揭示了西部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实困境与主要障碍,剖析了西部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实困境的成因,据此提出了优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快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与基础条件建设、重构农村信用体系、加强普惠金融教育、提升农民金融素养等政策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挑战,金融扶贫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扶贫方式。农村金融作为一种为贫困农户提供资金要素的途径,其反贫困绩效已得到了较多人的肯定。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有利于减缓贫困,但农村金融效率对缓解贫困有负向影响。这表明农村金融反贫困不仅要坚持市场规律,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剖析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金融支持的研究成为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在经济增长要素理论研究基础上,从量化角度揭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作用,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剖析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效应基础上,以我国5个省级民族自治地区的18个地级市1999~2013年的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了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显著的,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同时,在不同分位点下,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反贫困效应是不一样的,且随着分位点的提升,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反贫困的效应也越来越显著,而就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等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的变化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的集聚地且呈连片辐射状。连片贫困区基于民族、文化、相似地缘性等原因有着强烈的反贫困内驱合作动机。通过考察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因素,应该加强贫困地区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为此必须整合贫困片区的力量及公共资源,走跨行政区协同供给的战略路径。在区域公共产品协同供给中应注意信息畅通机制、协调组织、协调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创新与建设,保证供给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