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公共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永续盘存法,对当年投资、投资品价格指数、折旧率以及基年资本存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处理,估算出了19r78~2004年期间的中国公共物质资本存量,结果发现中国的公共物质资本存量在逐步上升的同时,其占GDP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1978-200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确定了工业资本存量估计的四个核心指标,在永续盘存法的基础上重新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全国和省际的资本存量,根据年鉴公布的数据,利用调整过的资本回报率的一般公式对中国工业部门全国和省际资本回报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在1978~2006年间总体上呈现"U"型的变动模式,1978~1998年总体上处于下降的趋势,1998年之后呈现上升的趋势,同时省际间的资本回报率呈现西部、中部、东北和东部区域的递进特征,但从长期来看省际间的工业资本回报率的差距总体上逐渐缩小,针对这些经济现象,文章对其进行了探索性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资本存量及其回报率的估算对于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等宏观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中间变量估算、价格指数构造、数据筛选及处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现有文献虽同用永续盘存法,但对资本存量及其回报率的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本文在梳理和对比现有文献有关中间变量估算等分歧的基础上,对我国省份1996-2012年的资本存量及其回报率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进行可信性分析.最后,对估算结果呈现出的全国、区域以及省际特征进行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和比较有关资本存量估算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永续盘存法(PIM)所涉及当年投资、投资品缩减指数、折旧率以及基年资本存量进行了选择和界定,并对缺失数据进行了认真和严格的处理,以此为依据系统估算了1978—2011年省际三次产业的固定资本存量,最后对估计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估计结果与已有文献相吻合,这可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结合西北经济圈的实际数据,从城市层面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和测算体系,估算西北经济圈各个城市1993年—2017年的资本存量,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加权法计算西北五省的资本存量,为验证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从省级角度估算的结果进行资本—产出比检验,并进行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永续盘存法对我国1978年~2010年物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并结合学历权重法与受教育年限法来度量1964年~2010年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总量生产函数与人力资本函数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并运用2SLS与3SLS方法对其进行估计.结果发现,物资资本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最高,而人力资本存量与实际利用外资的贡献度与大体相当,同时生产型劳动力是人力资本形成时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居高不下的投资率是否合理一直备受争议,而资本回报率的高低是评价投资率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通过扣除消费者承担的间接税改进资本回报率的宏观测算模型,并对1978—2018年31个省区市的工业资本回报率进行测算,以探究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的演变趋势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经过三个演变阶段,1978—1998年保持下降态势,1999—2011年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2—2018年则呈现缓慢下降态势;工业资本回报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东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且2011年以来中部地区的工业资本回报率逐渐赶超东北地区;工业资本回报率的区域差异趋于收敛,且四个地区工业资本回报率的标准差和锡尔指数逐渐下降;工业资本回报率区域差异的收敛是资本区域错配程度减弱的反映。因此,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资本回报率并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相关研究对中国工业碳排放估算过于粗略的不足,利用IPCC推荐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基于30个省级行政区和36个两位数细分行业的工业能源消费数据,对1998—2010年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总量、地区工业能源碳排放及工业细分行业能源碳排放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工业能源碳排放占据中国能源碳排放的70%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和能源开采与加工、金属冶炼、设备制造及化工制品等重化工行业。因此,工业节能减排应考虑行业差异、地区差异及区域比较优势,依据行业与地区差别制定和实施适宜的工业低碳转型战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偏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产出弹性、降低资本产出弹性有助于减缓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滑,进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带来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资本深化,资本深化又带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有偏技术进步则使不同要素的技术效率发生不同的变化,影响各要素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采用1998—201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程估计要素替代弹性,并测算各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和资本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多数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高于资本技术效率,且劳动技术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资本技术效率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要素技术效率在资本深化促进产业升级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资本深化、劳动技术效率提高和资本技术效率提高均可促进产业升级,资本深化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技术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但也可能通过降低资本技术效率抑制产业升级。因此,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适度推进资本深化,优化要素配置,充分发挥要素技术效率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而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国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变化情况,并结合"国企三年改革脱困"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标志性事件对Malmquist指数分解指标进行了关联分析。通过使用DEA的C2R经典模型对2007年的国有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分解和评价,发现科技人员冗余、生产设备利用率低、忽视新产品开发等问题是影响国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着研发投入不足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矛盾。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加快制度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是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