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发展权是对土地在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农村土地发展权是特指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而获取收益的权利.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土地发展权,但国家实际行使土地发展权.这不利于农村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农村土地发展权应归属农民和农村集体.  相似文献   

2.
土地发展权是对土地在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农村土地发展权是特指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而获取收益的权利。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土地发展权,但国家实际行使土地发展权,这不利于农村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农村土地发展权应归属农民和农村集体。  相似文献   

3.
宅基地发展权为一类具有增值收益的产权,其归属应从其增值来源和产权特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即宅基地发展权既不能完全归私有,也不能完全归公有,而应该在二者之间取得合理平衡。基于该分配角度,以土地发展权的视角探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宅基地发展权的权能分配以及土地增值的全过程,构想将宅基地发展权分为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与市地发展权两个层次,并以此构建土地增值收益的效益函数模型。在该权能分配理论的指导下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三者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进行了测算,得出测算分配比例为26.89∶42.33∶30.78,集体经济组织分享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价值为201.44元/m~2,是正常征收的2.24倍。以产权为基础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更加体现了补偿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利用2010—2015年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数据归纳出市场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398份问卷调研数据分析南海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及影响因素,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发展提供建议。研究方法:Tobit模型,二值选择的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特征表现为集体经济组织的高度自组织性;市场交易的高频率;市场客体为存量建设用地;市场交易波动性大。(2)资产专用性正向影响契约期限、交易对象的选择,威廉姆斯交易成本理论认为长期契约有利于给予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信心;集体经济组织化水平是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3)交易的不确定性越强,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短期契约,以降低企业的预期风险;市场交易"买进"战略存在风险,企业倾向于选择与集体经济组织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的有效性。研究结论:为提高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的有效性和效率,明晰土地和房屋产权是前提和保障,其次应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交易的第三方规制。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值评估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但目前受到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流转价格评估等相关研究尚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目前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值的测算方法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农村宅基地退出和拆迁补偿式价值评估,(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法,(3)土地发展权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评估,(4)经济和生态价值综合考量下的集体土地价值评估,(5)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评估。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经验及不足之处,为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价值的评估方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集体用地流转看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发展权实质上归属于国家所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农民集体争取土地发展权及其收益的体现。农村土地发展权的设立与配置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分析与借鉴国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进行了设计与构建,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归属、农用土地发展权配置、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配置、农村土地发展权流转、对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管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方政府、村集体和用地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经济提高税收,用地企业进入土地市场经营非粮高效农业收益高,村集体在经济利益的激励下积极推动流转.同时存在农民流转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集体收取的土地流转收益不合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推动土地流转应突出政府服务职能,确保农户主体...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流转功能损失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探寻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义乌市制定的"集地券"流转模式的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土地发展权空间转移,通过"集地券"形式获得的宅基地增值收益约为1152元/m2;宅基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补偿宅基地居住保障、社会保障以及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约为234元/m2;基于发展权和功能损失角度,义乌市政府、村集体和农民分享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比例为40∶11∶49。研究结论:建立在基准地价基础上对宅基地的土地发展权价值进行分配,并结合宅基地功能损失补偿农民体现公平原则,也接近地方政策规定及实际分配比例,符合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设用地市场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地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分析城乡一体化地价的衔接方法,实现城乡地价的衔接性.通过文献资料法、图解法、实证分析法,以农地发展权及阿隆索土地竞租模型理论为基础,分析认为工业用地价格是城乡建设用地价格的衔接点,且农地发展权为农用地价格与建设用地价格衔接提供了依据.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实证测算了城乡一体化地价涉及的各种价格类型,并实现了研究区城乡地价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影响效应及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影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涉及的深层次问题,疏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通道.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国家垄断、对土地市场供应和收入模式产生的冲击和重要影响;讨论现行制度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规定、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用途限制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权利的界定等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形成的制约作用.认为应该对未来城乡土地市场进行重新认识和构建,修改和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政策规定,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真正纳入到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农地发展权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机会成本及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对农地发展权价格进行阐述,指出农地发展权价格是农用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后价值增值的货币表现,是一种增值收益的价格,其源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地产出率的差别。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对农地发展权价格进行了量化,并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为例,测算出研究区农地发展权价格为187.61元/m~2。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索地票制度的市场化运作创新机制及其与土地发展权市场、农村土地资产显化的关系。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模型假设演绎法。研究结果:(1)建立了地票制度市场化运作分析框架;(2)构建了土地发展权转移模型,并推导出地票价格应为重庆市城郊分界点城镇建设用地价格;(3)地票价格和土地出让价格存在较大差距,但二者差距小于征地补偿价格与土地出让价格的差距。研究结论:(1)地票制度是利用了土地发展权还原机制,以地票为形式搭建了虚拟指标交易创新制度;(2)地票价格是土地发展权转移价格的体现,当开发总量越小时,发展权转移价格越高;(3)目前地票价格尚不能完全显化土地发展权转移价值,但相对于征地补偿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土地资产价值,是更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测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集体土地市场发育情况。研究方法:加权平均法、调研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水平分别为0.5571和0.5116;二者对应综合集体土地价格水平分别为2631.99元/m~2和851.17元/m~2。研究结论:(1)从市场培育环境看,珠三角地区治理结构和市场配置更具优势,长三角地区农村土地市场是一种混合层级制的市场形态,而珠三角地区集体土地市场是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形态;(2)珠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比长三角地区略高,但是土地综合价格水平却比长三角地区高出很多,珠三角地区农村土地价值资产显化程度更高;(3)当前土地市场发育条件下,应将虚拟指标交易市场、出让/买卖市场(一级市场)和租赁市场(二级市场)纳入农村土地市场化测度的分析框架中。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发展依然是共同富裕的痛点和难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依然面临缺乏完善政策支持、开发经营散乱以及收益分配不均的困境。为厘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困境的本质原因,基于产权博弈的分析框架,重点分析了招商引资和收益分配阶段,不同产权主体的博弈过程。在此基础上,聚焦镇级统筹模式,从城与村、村与村、户与户等维度剖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地方政府、生产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从城与村看,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规划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有效破解了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布不均而引发的贫富不均问题;(2)从村与村看,以镇级联营公司为抓手,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经营能力,降低了生产企业融资和生产成本;(3)从户与户看,通过统筹收益分配,保障了镇域内群众收益权和发展权大体平衡,实现了户与户之间的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和概括总结的方法,从论文数量、研究内容、研究重心等3个维度对106篇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结果](1)论文数量从1996~2015年呈阶梯状上升趋势,波动性较大,与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践的变化基本吻合。(2)研究内容方面,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研究占比最大,为47.2!,其后依次分别为基础理论的研究(24.5%)、保障机制的研究(17.0%)、流转影响的研究(11.3%)。(3)研究重心方面,1996~2006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理论及流转条件、方式、模式为主,2007年增加了收益分配、法律保障、管理规划的研究,2008年至今又扩展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与政策风险评估。[结论]认为未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可能会出现的对实现城乡土地资源市场配置与行政配置有效耦合的研究、对土地市场价值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研究等五个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厘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研究方法:以产权让渡及市场化为视角,采用矩阵分类法划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剖析不同流转模式特征与演进路径。研究结果:基于本研究视角可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划分为6种模式,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特征、运行条件、优缺点及收益分配格局,且其存在关联并遵循一定的演进规律。研究结论:规范市场下农地发展权及使用权流转模式将是当前改革的方向,需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农地发展权相关规定;不同地区需因地制宜地选择流转模式及类型,探索具体实施办法,循序渐进推进流转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及空间差异,并探讨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的影响。研究方法:空间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江苏省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1.08 hm2/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态势。(2)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在土地权属和企业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国有土地上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为1.37 hm2/家,远高于集体土地上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0.66 hm2/家;企业规模越大,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越大。(3)江苏省各行业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存在明显差异。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分别为3.57 hm2/家和0.98 hm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企均用地规模分别为4.28 hm2/家和1.02 hm2/家。(4)土地权属、企业规模和行业特征与工业企均用地规模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政策强度对工业企均用地规模起显著的控制作用。研究结论:工业用地供应需考虑区域差异,针对不同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实施差别化的供地方式与标准,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标准约束,控制国有土地、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用地供应的宗地规模。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SCP分析范式,运用经济学经典理论模型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土地市场的影响,探讨其入市方式并提供模式选择。结果表明:(1)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使土地市场由地方政府双向垄断转变为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由完全垄断转变为寡头垄断方式,市场绩效得到提升,农户及土地需求方福利增加;(2)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市方式可采取"古诺"垄断竞争模式,规划区外可采取"斯塔克伯格"垄断竞争模式,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可选择两种模式共同推进;(3)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需要合理规范和制度安排实现市场充分竞争,规划区外可探索土地发展权转移和交易机制进行间接入市,让更多农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9.
农地发展权的设立与权利属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贾海波 《中国土地》2005,(10):24-26
●农地发展权是土地发展权概念的一个子概念,土地发展权是指对土地进行再开发并获取收益的权利,而农地发展权则是指将农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并获取收益的权利。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的土地发展权和农地发展权的概念,但实际上存在着土地发展权和农地发展权问题。●农地发展权只能由国家来行使,尤其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且人多地少的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虽然限制了农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但同时也保护了农地不被轻易转用和占用,保护了农地的自然属性和农业生产利用方式,保护了农民长远的农地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产权都是一定法律制度下的产权,农地所有权也不可能是绝对权利,必然要受到国家法律、社会制度乃至社会习惯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归纳并总结江苏省昆山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双集中"实践中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方式的创新与不足,为收益共享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与部门调查法。研究结果:昆山市土地和资金"双集中"产生的收益按股份返回村集体,确保了村集体能长期分享土地流转收益,但由于集体建设用地权能不完整、各村存量建设用地规模有限,村民增收效应不明显。研究结论:首先,应鼓励村集体将各自已有存量经营性建设用地以指标形式集中,委托专业公司在县域范围统一进行空间置换、开发后对外出租经营,以获得流转的区位优势收益和规模收益;其次,鼓励各村通过整理复垦村内闲置、废弃建设用地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可流转范围;第三,平等城乡建设用地权能,使集体土地能与国有土地同等地按市场机制原则进行配置,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最后,应股份化改造集体资产并量化到村民,村民按股分享集体收益,确保村民真正共享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