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3年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重样本选择模型,识别影响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家庭人口特征、经济特征、金融环境和地理特征等因素对农户需求型配给和供给型配给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影响农户是否遭受需求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银行借贷利率、到银行网点距离和鲁西地区虚拟变量;影响农户是否遭受供给型配给的因素主要有:上年家庭纯收入、上年非农收入比重、家庭经营耕地面积、上年礼金支出、是否获得过正规渠道贷款、到银行网点距离、正规金融市场效率、正规金融市场规模、鲁中地区虚拟变量和苏南地区虚拟变量。  相似文献   

2.
农村企业遭受的信贷约束不仅来自于正规金融机构,也来自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其遭受不同渠道的信贷约束是否相同?不同的信贷约束会对农村企业的绩效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使用2017年山东和江苏两省415家农村企业的微观调研数据,通过构建农村企业信贷约束强度指标以及使用广义倾向得分方法(GPS),测算了农村企业信贷约束强度并分析了不同强度信贷约束及不同渠道信贷约束强度对其绩效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山东和江苏两省农村企业信贷约束强度为24.60%,其中,正规金融信贷约束强度为25.60%,非正规金融信贷约束强度为14.79%,说明农村企业受到的信贷约束强度依然比较高,且更容易遭受正规金融信贷约束;(2)农村企业信贷约束强度对企业绩效水平造成负向的显著影响,且农村企业信贷约束强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村企业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分别降低0.18%、0.75%、0.34%;(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企业遭受的正规信贷约束对其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高于非正规信贷约束。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的农村居民样本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人力资本投入差异对农村居民个体间的收入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消除变量之间的自选择性和降低估算偏差。研究发现,接受较高水平程度的人力资本投入能够使农村居民的月收入提升63. 9%。此外,人力资本投入对新生代群体收入的影响要更强,女性人力资本投入增加引起收入增长的幅度要高于男性。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并鼓励农村女性接受高水平教育。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2012年陕西渭南483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对供给抑制下的农户信贷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Heckman广义三阶段回归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以及约束程度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当地普遍存在信贷需求和信贷约束,农户资产的高低分别与获得资金呈正向关系,与信贷约束呈负向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高资产农户较中低资产农户面临更重的信贷约束。因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适时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同时针对不同特征的农户予以不同的贷款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湖南、江西以及福建油茶主产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模型)对油茶种植户技术培训行为及其收入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传统回归方法评估技术培训对收入影响的净效应,存在明显高估的现象,而在控制了样本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之后,培训对农户油茶收入的作用明显减少;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形成显著影响,培训内容中,选用良种、病虫害防治和锄草垦复对农户油茶收入影响显著;在培训方式中,林间指导培训效果相对好,能显著促进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冬小麦粮草兼用在保证籽粒稳产,缓解家畜饲草短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仍然具有争论,缺乏准确数据支撑。[方法]文章基于甘肃省庆阳市3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粮草兼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以期能为冬小麦粮草兼用的农业收入效应提供实证支撑。[结果](1)冬小麦粮草兼用的确存在明显的农业收入效应。(2)倾向得分匹配法在纠正样本异质性偏差后,估计出冬小麦粮草兼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效应为12.8%。而使用传统的OLS参数估计方法实际上把冬小麦粮草兼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低估了约6.4%。这一结论这为相关部门推广冬小麦粮草兼用技术提供了有力的佐证。(3)冬小麦种植面积,冬小麦产量,养殖数量和玉米种植面积对农户农业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基于此,从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扩大农户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引导农户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重视冬小麦粮草兼用生产模式在陇东黄土高原的推广及应用等方面提出增加当地农户农业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江苏和黑龙江两省的305名农户为田野调查对象进行了选择实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农户的风险配给存在负向的干预效应,且这一效应对小农户来说程度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对规模农户的数量配给具有缓解作用。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应继续加强银保互动的合作深度,并针对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开展银保互动项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政府环境政策压力和绿色农产品需求使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然而现有以个体农户为主要管理单位的生产模式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组织来进行指导与监督,导致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管理随意性提高,而合作社专业化组织管理特征具有引导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可能性。文章基于广东、广西两省2018—2019荔枝种植户调查数据基础上,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和分组回归检验分析合作社参与对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影响效应。结果证明:合作社参与对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社水准对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影响有一定调节作用。可见,合作社应确保维持良好的资质水平,从而保障在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中始终处在前沿位置。在此基础上应积极鼓励农户合作社参与,改善农业种植环境,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农村,使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有组织可依。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1203个农户样本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排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与非试点县农户利用卫生资源绩效的选择性偏倚与混杂偏倚,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的农村卫生资源利用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农合提高了门诊服务利用效率且改善了服务公平性,但没有明显改变农民的医疗住院服务利用水平与公平性,这与制度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结构,但基层医疗机构落后削弱了新农合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利用全国800个行政村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村集体生产性服务的供给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具有增收效应,对于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村集体而言,倘若不提供服务,农户人均年收入将明显下降28.7%~30.24%,减少1770~1868元;(2)从生产性服务供给类别差异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家庭农场最优消费投资模型探讨了农村金融与家庭农场基础设施投资之间的关系,并基于2016年湖北武汉和安徽郎溪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家庭农场金融借贷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对不同经营规模的家庭农场,区分借贷资金的不同来源,金融借贷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村金融对于家庭农场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依赖于一定的经营规模,相较于小规模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第三,农村金融对家庭农场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村正规金融借贷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正向作用,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基础设施投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金融需求不断增加,其中尤以农户信贷资金需求的增加最为明显。而农户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他们的信贷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效果。为了解农村信贷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农户为受访主体设计了调查问卷,得到山东省17个地市农户信贷供需状况的调查问卷数据,并对农户信贷的需求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信贷需求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内部影响因素方面,家庭人口规模、劳动力人数、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户主文化程度、收入来源、对金融机构的了解程度以及以往的借贷经验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外部影响因素中,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的资格条件限定、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额度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脱贫作为中央提出脱贫五个一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意味着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生态补偿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探索贫困地区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减贫效果,对于总结我国生态补偿探索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贵州省三贫困县的实地调研,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调研区域内生态补偿的现金补偿方式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参与政策的农户认为生态补偿政策对收入有增长效应,但实证结果显示,当前标准下的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的长期收入有负向影响,而且对贫困户的帮助并不明显,这意味着生态补偿政策的扶贫效果取决于补偿标准的高低和补偿方式的选择,只有对补偿机制进行精心设计才能同时满足生态保护和缓解贫困两个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Iqbal模型框架为基础,利用1962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利率的外生性、农户借贷发生率、农户借贷需求规模方面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是外生的,利率并不是农户借贷的主要考虑因素,农户家庭收入、生产经营特征和家庭特征是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的家庭微观数据,从信贷需求结构和信贷渠道偏好的角度对中国农户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主要表现为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较高,但获得正规信贷的农户比例较低;同时,有非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比例非常高。有信贷需求的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比例较低的原因有:1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中未申请贷款的农户比例较高,有效信贷需求不足;2有信贷需求的农户中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的农户比例较高,正规信贷需求缺乏。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农户有正规信贷需求但未申请贷款的可能性,也显著降低了农户具有非正规信贷偏好的可能性。因而,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户正规信贷获得,降低非正规信贷偏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基于两个次序选择的三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科技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发现:(1)需求方配给是农户面临的主要信贷配给类型,只顾及供给方配给将低估信贷配给的规模。农户遭受需求方配给的原因在于高信贷成本和自身信贷信心的缺失。(2)金融科技有助于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促进农户信贷需求的表达。(3)金融科技主要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和降低贷款风险两方面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方配给。总之,金融科技的应用对中国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中农户面临的信贷配给起到了缓解作用,对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贷需求的总体特征发生着显著变化。把握农村信贷需求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完善现有农村金融体制,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金融供给,配置农村金融资源。本文在归纳农村信贷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了发达地区影响农户信贷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并得出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一方面,农户对资金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对资金的“有效供给”不足。这对矛盾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2005年对山东省泰安市农户信贷需求现状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之间存在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探索解决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态势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陕西省324户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影响农户融资选择偏好的因素,以及不同信贷偏好类型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结果表明,64.51%的样本农户具有贷款需求,且生活性贷款需求高于生产性贷款需求;农户贷款选择顺序第一位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贷款经历对所有选择偏好都有显著影响;总收入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更偏好于选择正规机构;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多、固定资产价值越高,越偏好于选择非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数量对非正规渠道融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7%,农村的国土面积超过总国土面积的80%以上,农户和乡镇企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20年来,他们占有的金融资源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持续下降。从1994年到2000年,农村贷款(农业贷款加上乡镇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一直下降到11%左右;2001年后更是一直徘徊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