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储备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石油企业和国家应付某些突发事件的需要,因此应该借鉴美、日等国的石油储备经验,有计划地建立我国的石油储备制度,分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特点的石油储备体系。近期应结合战略储备做好“九五”储备规划工作,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储备方式和储备管理运作方式,研究我国石油储备的商业运作和紧急状况下的应用,组织各方面专家研究制定有关石油储备的政策法令,保证战略石油储备实施和运作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势在必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90年代以来,国内石油市场屡屡遭受国际石油市场的冲击,1998年国际油价暴跌更使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缺乏自我调控和抗风险能力。随着今后我国进口石油的增加,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将对调控国内石油市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利用国际油价将持续走低及国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契机,尽快将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提到国家规划的议事日程上来。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步骤上,应动员多方力量作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制定石油储备法,依法建立和管理石油储备;确定石油储备的目标及分阶段实施方案;选择经济、安全的储备方式和合理的储备布局;以建立价格调节性储备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在储备类型和资金来源上,应两条腿走路,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在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上,可由储备公司代国家行使储备管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以保守安全为主导的建设思想将使得政府成本加大,并且对全球石油市场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与此相反,一个更为开放的建设思想可以在提高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效率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4.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现状与政策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自70年代后期以来先后建成了五个地下岩洞式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形成了三个集储备、中转、输送为一体,毗邻炼油基地、依托大中城市的储运体系,储备能力为7.5亿桶原油,1995年底实际储备量5.92亿桶,相当于美国67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本文介绍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管理体制,预算与费用支出,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原则和具体办法,提高战略石油储备设施利用率的措施,储备设施的维护和改造,美国预算赤字对战略石油储备的影响,以及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政策动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应继续维护战略石油储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美国石油工业研究基金会认为:战略石油储备是美国能源政策的一块基石。在今后世界石油市场将长期保持原油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为了维护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安全,美国仍然应该继续维护战略石油储备。 一、战略石油储备的作用 1.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在美国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要远远高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之初的70年代中期。1975年美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36%,1997年为48%,而能源情报署的一项预测表明:2015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政府孕育已久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首批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成和启用,标志着中国结束了没有战略石油储备的历史。在介绍石油储备的国际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首批国家规划的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具体区位布局特征,并提出未来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石油储备的必要性、紧迫性及选址大亚湾的可行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能源安全的实质是石油安全问题。发达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维护石油安全的有效措施,其他任何措施都不能替代或完全替代战略石油储智备对石油安全的核心作用。从获取国际比较利益及利用石油储备这张“王牌”维护和谋取商业利益来考虑,也需要快速建立石油储备。国际时局的不稳定性与我国在战略石油储备上的空白,决定了建立石油储备是我国当务之急,国际石油市场的低迷也为我国建立石油储备创造了绝佳机会。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足以支撑石油储备的建设,建设石油储备还能促进经济增长。从区域特点、地理位置、港口条件、完善石油运输风险和发展现代物流等视角看,大亚湾应该是我国建设石油储备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8.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给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不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但美国因其巨大的石油消耗和过人财力,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国。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体系模式,在储备的机制、运作和储备方式上,给了我们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影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经济效益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国内外有关石油储备经济效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战略石油储备的成本和效益.然后结合国情提出了影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经济效益的若干因素,并定性分析了这些因素与战略石油储备经济效益的关系.最后对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经济效益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石油储备建设存在的权责不清,项目建设阻力大、周期长,受托企业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商业储备定位不清等问题,建议:1)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2)加快实施企业义务储备;3)从国家外交层面统一谋划并配套完善支持政策,将陆上管道运输建成稳定可靠的“流动性储备”;4)协调解决国家石油储备库保管费用不足、试生产费用来源不明确等问题,充分调动石油企业承担国家石油储备建设的积极性;5)加快石油储备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外石油储备建设与管理模式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已进入世界级石油进口大国的行列,为了确保国内石油供应安全,必须及早建立_石油储备。通过介绍和比较美、日、德、法四国各具特色的石油储备的法制建设、石油储备建设模式及其体制、管理和资金筹措方法,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国外石油储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成熟经验,构想,中国的石油储备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能源资源极为贫乏,为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日本从1968年开始启动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计划,分四个阶段建立了由民间石油储备和政府石油储备构成的石油储备体系。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规划建设了十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并对石油储备给予了各种形式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助。目前,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储备国,总储备量达到了157天的消费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行业动态     
中国工程院承担完成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2月28日在京发布。该研究课题建议,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可根据需求发展趋势,酌情增加石油战略储备规模和类型,同时要谋划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部分转为石油资产储备,积极发展石油资源储备。该研究课题对中国油气中长期发展提出5项战略措施:推动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保持国内石油供应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4.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经历新变动的国际形势下,建立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以保障能源安全已势在必行。借鉴国际成熟经验,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基本思路应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应合理确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水平。争取在201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可能达到1亿吨时,使相应的储备石油规模达到2500万吨,储罐建设总规模达到3000万立方米。二是应结合实际安排储备基地的布局。原油储备基地的布局必须考虑既要有适应远洋大型油轮停靠接卸的条件,又要能比较方便地将原油送往多个炼厂加工。三是应按照战备安全要求选择储罐类型。以地下或半地下金属罐更为有利。四是应由国家作专项资金安排。五是应采取由国家直接控制的管理体制。在三级管理模式中,由国务院设立石油储备领导小组,以保证决策的高度集中与横向协调;组建国家石油储备局(公司)全面主持与协调石油储备的日常工作;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作为基层组织,负责石油储备的日常运行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开放形势下商储体系建设更加紧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油市场逐步开放、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的形势下,石油储备、石油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启动政府石油储备体系建设,但作为完善的储备体系,商业储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曾被国际社会喻为hungry tiger(饥饿的老虎)。目前国内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一期工程即将陆续建成,国际社会担忧:中国实行石油储备制度,会进一步推动已经高企的国际油价再创新高。值此之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明确表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加强石油储备是应对石油供应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完整而科学的石油储备体系不仅包含原油储备,而且应包含成品油储备。新近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将成品油储备纳入发展战略。借鉴国际经验,立足现实国情,我国应发展中央、地方、国企以及民企共同参与的四级成品油储备体系。改革成品油进口专营权和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是推进成品油储备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石油问题引起了业内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关于石油战略储备的话题沸沸扬扬。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或长期供应能力不足;也不是由于政治、军事冲突而对我国可能实行的石油禁运,中国石油能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东地区突发事件引起的国际油价波动,以及其他国家间的重大冲突造成短期石油供应受阻而波及中国。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而且应根据我国的生产和消费状况确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和储备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战略石油储备兴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给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在此形势下,石油储备应运而生。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年均石油进口量高达1.3亿吨,2006年对外依存度高达43.1%。因此,建立石油储备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各国的经验证明,建立战略能源储备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要措施。美国和日本曾凭借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20.
欧盟石油储备体系具有组织形式多样化、储备义务以国内石油消费量为基础、储备品种以成品油为主等特点。40多年的实践表明,欧盟石油储备体系在储备油有效性、应急动用、管理等方面存在隐患与不足。为此,欧盟对其石油储备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主要内容包括:采用与IEA(国际能源机构)一致的储备义务,加强政府对石油储备的控制能力,强化监督与统计报告制度,提高欧盟全局组织协调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