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上市公司,如公司与客户,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与雇员之间都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为此,研究了公司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了委托代理的产生原因及上市公司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下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太明  梁威 《商业时代》2007,(9):59-60,44
本文回顾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用其揭示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中的四个主要问题:股权过度集中,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约束以及公司控制权市场缺位。最后,在分析独立董事、激励制度和股权多元化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志芳  刘萱 《商业研究》2003,(3):104-106
转轨时期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监督约束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强化对经营者行为的监督约束机制,并发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中介机构、经理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企业内外其他方面的监督约束职能。上市公司只有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到位,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国有控股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既区别于一般国有企业,又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导致了一系列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及问题,从而降低了国有控股银行运行的效率和安全系数。国有控股银行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及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其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国有控股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既区别于一般国有企业,又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导致了一系列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及问题,从而降低了国有控股银行运行的效率和安全系数。国有控股银行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及阏题的分析将有助于其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民营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冲突源于双方的目标追求不一致和双方信息不对称两大问题。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方法,不仅需要对职业经理人实行激励机制,而且需要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袁柏乔  林略 《现代商业》2008,(5):14-14,13
信息不对称引起委托代理问题。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存在着代理人的逆选择及道德风险等委托代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制造商一分销商委托代理问题,并建立了激励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产生机制是确保其独立性和有效性发挥的前提。国外经验也表明,独立董事的任职期限是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受管理层的影响,选拔机制上容易出现委托代理问题,这影响了独立董事代表广大股东利益的独立性行为,不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陆军 《商场现代化》2005,(30):275-276
委托代理问题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问题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多重股权结构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中不同类型的股东之间的利益、目标有很大差异甚至冲突,传统的单一委托代理模型对上市公司并不是很适用,所以采用双重委托代理模型更有利于设计最优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降低代理成本,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恶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程度,缓和委托人之间的目标冲突,尽力实现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朱琼 《商场现代化》2006,(15):231-232
文旨在运用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败德”行为的经济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力图揭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的内在根源,并进行一些激励约束制度重构,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传岩 《商场现代化》2006,(34):205-207
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现代经济生活之中,国有资产中蕴含的公共产权属性决定了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特殊性,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已经在向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方向转变。要改善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关键在于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浅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硕  刘晓辉 《商业研究》2003,(7):131-13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指出了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中涉及三方关系:基金理事会、基金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在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中由于三方之间的职责和功能的分工不同,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以此来平衡三方面间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我国社保基金的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敏 《市场论坛》2006,(3):124-125
文章介绍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三个决策主体和两层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代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提高风险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李治国 《江苏商论》2008,(5):118-120
独立董事产生机制是确保其独立性和有效性发挥作用的前提。但独立董事任期的选择往往影响独立董事德的独立性。现阶段,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由于受公司管理层的影响,选拔机制上容易出现独立董事的委托代理问题,这影响了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为此,应该严格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程序,尝试建立自律性组织——独立董事协会,增强独立董事的声誉激励等。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国 《商业研究》2002,(20):33-35
学术界关于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呼吁日益强烈 ,但讨论多集中于对西方成熟的独立董事制度的介绍和评论 ,对于如何在中国具体国情下将独立董事制度溶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尚显薄弱。为此对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如何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所需考虑的一些具体问题及相应的制度设计 ,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白如钰 《北方经贸》2012,(5):110-111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不仅代理人会存在机会主义动机,而且由于人格化的委托人不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但不具有剩余索取权,所以就连委托人也有可能产生不负责任的"偷懒"行为。应以委托代理为理论框架,建立健全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艳 《商业研究》2003,(1):71-72
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上市公司治理中正式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职能和功能,实现对经营权的有效制衡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过程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优势,在实践中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使其能够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