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两改一同价”工作给电网企业拓展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但伴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成本支出,农村电网经营企业效益受到了难以承受的冲击,有些企业开始出现巨额亏损,严重制约着电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场农村供电领域的巨大变革,由于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和历史的原因,给我们提出了“农电怎样管、关系怎样理、效益怎样挖、贷款怎样还、电价怎样同”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两改一同价”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农网技术装备水平,改善电网结构布局,降低农网损耗,理顺农电管理体制,规范农电市场秩序,最终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开拓农村电力市场,提高农电经济效益。笔者以山西大同口泉供电支公司为例,分析“两改”后农电效益增长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农村电网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布局结构合理,损耗降低口泉供电支公司在改造农村低压电网的同时,改造了10千伏线路,调整了迂回供电,合理布局电网。坚持“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高压直接延伸到负荷中心,同时根据负荷分布情况增加…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供电企业根据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在农村实行“两改一同价”政策,改革了农电管理体制,改造了农村电网,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电价,广大农民满意,各级政府满意。但是,由于农村电网存在资产产权多元化,供电企业接收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资产,实行全资产管理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农村电网改造后出现的新情况1.农村电网设施盗窃案增多。1998年以前,农村电网中除10千伏主线外,10千伏支线和低压线路均属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资产,农民对属于集体和个人资产的电力设施看管严,盗窃电力设施的案件较少…  相似文献   

4.
实行“两改一同价”后,边远贫困山区农村电网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有了明显增强。然而,在电价降低,农民群众的用电经济负担得到减轻的同时,当地供电企业的农电经营管理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横县供电公司是由广西电力有限公司代管的县级供电企业,担负着全县22个乡镇108万人口的工农业供用电任务。2003年供电量为36608.96万kWh,售电量为34215.96万。横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有90多万人,农村供用电管理在公司的工作中占着显要的位置。随着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农村用电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课题。供电所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农电的发展,进一步搞好农电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在供电所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结合我公司在供电所管理中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农电“两改一同价”工程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不容小视。普遍情况显示。全国农村电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大大提高,农村供电所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农民用电负担严重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但是。随着农电体制改革深入和农电事业发展,一些新的矛盾日见显现。化解农电企业负担严重困局。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电价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农电“两改”以来,湖南农电市场有了很大发展,农网覆盖范围扩大,供电能力增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用电量显著增长;在农电市场的发展中有市场相对集中、用电潜力大、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农电市场存在农网不适应、用电增长慢、部分地区电价高而乱和体制不顺等严重问题。同时,用灰色理论预测了2001~2010年农电市场走势;对开拓农电市场从提高认识、农村电价、农村电网、农电服务、农电市场竞争等主要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政策法规     
国家计委印发《关于实现城乡用电同价的指导意见》前不久 ,国家计委以急计价格[2000]364号文印发《关于实现城乡用电同价的指导意见》 ,主要内容有 :一、坚持在改造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行城乡用电同价。“两改”和城乡用电同价工作应同步进行 ,“两改”验收是实行用电同价的基础。二、力争在销售电价总水平基本不提高或少提高的前提下 ,实现城乡用电同价。要切实降低现行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水平 ,减轻用户负担。三、从严核定进入电价的成本 ,尽量降低供电成本 ,为同价创造条件。四、从严审核农网贷款的还本付息加价…  相似文献   

9.
“两改同价”(即农村电网和农电体制改革城乡同网同价,以下简称“两改”)后的同网同价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实施.供电企业正逐步对农村的农户直管到户。  相似文献   

10.
张云 《华北电业》2001,(5):25-25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的深入进行,农村用电逐步实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县级电力企业用电管理范围、安全责任、电力服务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河北巨鹿县电力局明确职责 ,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有效地保证了“两改一同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农村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两改”完成后,村级低压电力资产交由电力公司代管 (待条件成熟后上划 ),伴随着农电资产的增加,对电力设施的安全管理责任也随之加大 ,承担触电事故的责任对县级供电企业来说变得更直接、更具体,由于农村低压电力…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农电部门职责范围已发生变化,为切实加强农网改造后的用电管理,把这项“德政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张家口供电公司选择了部分供电分公司,就农改前后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农网改造后用电营业管理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农网改造前用电管理的基本情况   机构及人员设置。张家口所辖各县全部为直供县,分公司下设用电股和乡站股,用电股负责用电业务的职能管理和对上的业务往来,乡站股对乡电管站进行业务指导及管理,负责农村用户用电的抄收、线路维护及故障处理等工作。各分公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  相似文献   

12.
农电财务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电费上清下欠,代垫数额较大,截留三产收入,费用自收自支:认识不统一,农网缺乏监管;体制与管理不适应,制约制衡有待加强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农电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农电体制改革由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组成。近年来,在国家指令性政策的约束下,县级供电企业配合地方政府,先后完成了乡站撤站建所和农村电力资产无偿接收的改革。惟独农电人事改革因种种原因仍未完成,形成了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于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局面,影响了农电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因此,进行农电人事制度改革是完善和深化农电体制改革、保证两改一同价顺利实施的重大问题,农电管理部门对农电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农电职工队伍的现状   改制后的乡镇供电营业…  相似文献   

14.
线损管理工作既是供电所基础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供电所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文中税怎样才能有效地降低中低压配网的损耗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办发[1999]134号及国发[1999]2号文,对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县级供电企业要逐步过渡到由省(区、市)电力公司直管、代管或与省公司共同组建股份制供电公司;乡及乡以下供电营业机构要全部改由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简而言之,就是要实行“一县一网”和“一县一公司”的管理体制。本文仅从技术经济角度,以我国南方最大的地级市一拥有18个县(市、区)的赣州市为例,谈谈对农电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县级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提出一个科学、简捷,实用的评价方法,用于已竣工验收县农网建设改造项目的财务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巴西、孟加拉、泰国、智利、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农电管理体制,总结了各国发展农电的主要经验以及对中国农电发展及农电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晓慧 《电力技术经济》2004,16(3):47-48,63
在对丽水地区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评估情况、农网改造资产的管理以及市局资产清查等专题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农电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管理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刘玲 《河北工业科技》2012,29(3):199-202
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并通过政策措施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因此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规范劳务服务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的绿色通道;加强政策激励,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household’s capacity to grow food impacts their ability to achieve economies of scale in food consumption and how this impacts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poverty across rural and urban areas.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consumption economies of scale is vital for comparing poverty levels across households of varying size. Using Sri Lankan data on home-grown food consumption, we empirically confirm that such economies of scale exist and that large households tend to consume relatively more home-grown food than smaller households. The magnitude of these scale economies are found to be larger than those in market purchased food, but smaller than those found in housing expenditure. Consuming more home-grown food is also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r-capita calories consumed. Taking these effects into account in poverty estimates leads to a 15 per cent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household who fall below the poverty line in rural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