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不发达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包括桂、滇、黔、藏、陕、甘、宁、青、新9省区,其经济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包括京、津、沪、苏、浙、辽、鲁、粤8省市)和中等地区(包括冀、晋、蒙、吉、黑、皖、闽、赣、豫、鄂、湘、蜀12省区)。不发达地区迅速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是使农业劳动力尽快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从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实际情况出发,论述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条件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正>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的内容。相当大量的发展经济学家也是从劳动力转移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本文对其中主要理论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4.
制约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拉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推拉理论模型谎明,制约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既有表层的推拉驱动力因素,又有深层次的反推拉阻力因素——户籍制度舆农村土地制度。遣两股相互矛盾的力量交织在一起共同制约着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和规模。因此,作者认为。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的创新思维与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前提条件出发,重点分析要达到这些条件,两部门各自关键生产要素之间应满足的相互关系.文章认为,农业部门在保证充足的农产品供给和非农部门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同时,保证对转出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的前提条件.在这些条件要求下,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都要高于各自的一个最低限度.通过加大对农业部门的技术和资本投入、加快资本积累,可以更快地满足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 如何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同县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搞好这个转移,必须精心指导,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自发转移的教训大同县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始于1984年。当时,全县多数地方的温饱问题刚刚解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因:一个模型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转移现象,主要是农业劳动力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文章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结合所构建的模型对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模式加以分析,解释了农业劳动力回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用信息经济学的方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贯穿了整个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政府相关的农业政策、劳动力政策以及教育政策等的推动下,日本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在该时期实现了成功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结构特征,并对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均衡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度非均衡已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一种“常态”。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非均衡又成为该市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它的轨迹也就是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业保险萎缩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农业保险从1983年至今,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萎缩和恢复发展四个阶段。本文主要分析1996~2006年安徽农业保险萎缩的原因,并提出简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之后,汇率变动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经济学开始从理论上、实际上探讨汇率波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汇率变动将对中日农产品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05年1月~2008年11月月度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协调的本质是对系统内部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活动进行有效安排的过程,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也遵循这样一个过程。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调整与政策制度的设计安排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这是促进区域经济系统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活动有效安排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区域经济系统能否协调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日本农产品产销动向与农业结构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和国内人民的饮食习惯逐渐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农产品的销售动向和农业结构正在逐渐演变。有针对性地研究这一演变情况及现今日本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问题,对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对日本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无疑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生产方式的进步,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中心力量对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金融体制与科技创新体制、科技创新活动的适应性也影响着科技创新的效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金融体制与科技创新体制、科技创新活动的适应性,能够获得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18.
目前台湾经济正步入新一轮转型期,服务产业的发展成为台湾经济发展及解决就业的主要动力;但近年随着台湾主导产业的加速外移以及人均收入增幅趋缓,台湾服务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本文拟对台湾服务产业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前景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产业区际转移与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区际转移,本质上是东部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的跨区流动与梯度扩散,具有促进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功能。西部地区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其中蕴含的机遇和力量,克服西部城乡协调发展内源驱动不足的缺陷。一方面,积极承接农业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营农收益;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各类涉农资本及其他传统产业实体向西部小城市、县镇及农村有序转移,提高西部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安徽省5个区县200余户不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的固定与流动资本投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大于普通农户;经营主体向非农业的转型程度对于两类主体的农业生产投资均有负面影响;土地面积增大和土地租期延长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投资水平;经营者个人学历对固定资本投资影响亦显著。文章认为需要提升农业生产者收入,改善土地流转制度以及改革农业贷款制度等措施,来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积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