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并涉及到“性与天道”问题,到底该如何理解孔子的人性思想,立足于孔子致力于对“德”的培养及对“仁”的实现所造成的矛盾来理解其人性思想,矛盾的解决依靠于一种自觉精神即“我欲仁斯仁至矣”,在人性论基础上通过“习”成为道德自觉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社会原有的诚实守信的道德自律机制和他律环境被打破,使得人们诚实守信的自律性相对下降。诚信作为经济主体间交往行为的规则及制度,既是道德规范的选择,又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选择,而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的,征信制度则是将道德自律性与他律机制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正> 一冶方同志品格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诚实和正直。冶方同志经济理论最根本的特点在于他不是经院式、教条主义地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般原理和我国的实际结合了起来。读他的文章,常常使人有这样一种感觉,他很少作空洞抽象的议论、说教,他的著作,内容具体,说理平易,常常从一两件十分常见、平凡的经济现象出发,引发出经济理论来;而他的理论分析又是如此精微入理,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世人称为"孔圣人".孔子作为中国私学创办的第一人开辟了一代教育新风,被奉为"万世师表".孔子留给我们的一直是一个思想深邃、举止端庄、行归于礼的先师形象,他的"有教无类"思想更是让后人敬佩,但是"束脩"一词打破了所有人敬佩,后人就"束脩一词开始各抒己见,本文笔者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来浅谈一下孔子的"束脩"与他的"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行为的经济道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际生活中,某国有企业的领导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但由于领导无方,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致使众多工人下岗,他(们)的行为究竟是否道德?本文通过对企业行为本身的经济道德的分析,指出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评价企业行为是否道德的核心是效率。企业经济行为遵守道德规范是有道德成本的。至于公平则是企业经济道德与社会道德联系融合的纽带桥梁。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12)
"仁义礼"是孔子经济思想的基础。在协调资源与人的欲望之间的矛盾的方法上,孔子主张通过教育,使民众具有"仁"的内在品质,从而在经济生活中能够自觉按照"义"的标准来行动,最终使整个社会的资源的配置能够达到"礼"的标准;而现代经济学理论,则主张事前设计一种公平合理的经济机制,使得人们在这种经济机制的框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自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孔子的经济思想依然有着其内在的价值,依然能够为转型期时期的中国提供协调社会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企业的道德责任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察。从企业伦理学层面来看,企业具有一定的道德规定性,它主要由其决策及其影响而引申出来,从而公众将企业组织视为道德责任的承担者并非不适当,因为企业可以通过适当安排将其道德责任落实;从经济伦理学层面来看,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这是基于一种正在形成中的现代经济伦理学的要求,也是为实现现代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对企业角色的重新定位;从文化传统层面来看,应该带着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去寻求企业道德责任的落实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孙冶方同志以毕生的精力从事经济理论的研究,他对阐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他对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仍然要起重要作用的论著,正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者,虽然从1953年起就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服从客观经济规律,承认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要起重要作用,但长时期来在理论上认识不彻底,在实践中并没有认真遵守客观规律,以致于常常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今天重新温习斯大林提出来,并经孙冶方进一步发挥的这一学说,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孔子管理原则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长华 《经济师》2002,(10):277-278
孔子管理原则的思想十分丰富 ,并且精当而实用。他从仁爱之学出发 ,指出在管理活动中要坚持礼乐教化、道德启迪为主 ,以制度管理、政刑约束为辅的德主刑辅原则 ;倡导“以义制利”、“见利思义” ,引领个人正确处理物我关系 ;坚持效率优先 ,提倡爱物节用  相似文献   

10.
陆仁山 《江南论坛》2014,(12):36-36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传统社会虽然推行人治,但推崇"两手抓"者同样代不乏其人,孔子亦然。古人,包括孔子的这些德法相辅思想及其精辟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有诸多启示。1."德治"、"法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孔子说:"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孔子用驾车策马来比喻"德治"与"法治"  相似文献   

11.
浅析义利观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问题,自古至今备受人们的关注.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对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义利作为伦理道德范畴,最初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说:“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他主张“见义勇为”,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力倡“见利思义”而“罕言利”.  相似文献   

12.
宽恕对提升组织绩效有积极作用.本文研究了关系强度与关系非对称性对宽恕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了行为的非道德强度对前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460个样本的2个组间情境实验发现:第一,关系强度正向影响宽恕意愿,关系强度越高,宽恕意愿越容易产生;第二,非对称性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宽恕意愿更强;第三,非道德强度调节了关系非对称性对宽恕意愿的影响,在面对非道德强度低的场景时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其宽恕意愿更强,而面对非道德强度高的场景时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其宽恕意愿更强.因此,团队管理者应致力于提升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强度,并更多关注关系非对称性中处于弱势的一方.  相似文献   

13.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或者是由人组成的利益集团的经济行为.人是具有一定道德准则的,在经济活动中以一定的伦理从事活动,所以经济中存在伦理问题.有的人认为经济学中不讲道德或伦理,只讲经济法则,西方主流经济学主张这种观点,这是把人的经济行为及其追求与人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准则截然分开来了.  相似文献   

14.
戎军 《经济与管理》2003,(12):56-57
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领导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但由于领导无方。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致使众多工人下岗,他(们)的行为究竟是否道德?本通过对企业行为本身的经济伦理分析,指出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评价企业行为是否道德的首要标准是效率。企业经济行为遵守道德规范存在道德成本约束。  相似文献   

15.
经济与道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与道德之间的逻辑关联尤为显现。对此应对二者本身作价值论证。从微观经济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问题,说明经济与道德在价值层面是辩证统一、互为依存的,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所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必须要建立起与之对应的道德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一种错误的认识一直桎梏着我们的思维。那就是“经济的发展和道德失范 的并存”,即所谓的经济和道德的“二律背反”。从我国古代老子的社会倒退论到儒家各种 各样的义利观乃至西方近代的卢梭所提出的著名的科技发展(物质文明)与道德退步的“二律 背反”,似乎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客观解释并呈现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不同意这一观点。 尽管在某一既定的共时性视野中可能呈现背离的状况,但从宏观的历史视野中不难发现,历 史的总趋势是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不仅指的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道德的进步。  一、道德领域中消极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田成杰 《经济纵横》2010,(Z1):160-160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吕氏春秋》和《孔子家语》中都有关于他"偷食"的记载。《孔子家语》卷五《困厄》中记载说:有一次,孔夫子与众弟子们在陈、蔡的地方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后来子贡突破重围,用自己的财物到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分析了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提出经济对道德起决定作用.道德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道德的产生、发展和作用范围由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决定.在经济活动中,道德的客观性体现在经济行为中,这是对经济的依赖,同时道德也可以为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生产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不仅可以带来经济价值,还能够成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以及保证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经济伦理规范存在缺失是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在廉政建设中重视从法制和道德两个层面来培育党政公职人员和市场主体认知、内化并遵守经济伦理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代经济伦理的角度提出效率的道德问题,通过对西方三种主要的效率论证理论的比较分析,力图建立一种较为完整合理的关于效率原则的道德论证。该道德论证的核心理念是,不能把市场经济的效率仅仅看作是一种天然价值(善),其价值可欲性和道德合理性必须在人类行为的合目的性与相互性语境中求得证明。因此,效率原则作为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能被看作是价值生产性的纯经济学概念,其正当合理性论证不仅需要最终诉诸于人类生活的目的论解释,而且也需要得到分配正义的道义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