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较为关注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发展,忽视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整治,在人居环境方面也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由此造成了乡村发展空间的无序、自然生态环境的失衡、人文景观的破坏、公共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传统文化的衰落等不利后果。显然,城市与农村的人居环境是相通的,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影响了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空间,也关系到城市人居环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着人地关系紧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文化丧失等问题,应将生态安全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建设,有效协调城市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三个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进而达到城市人居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以衢州信安湖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对如何在生态安全理念指导下进行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胡细英  刘强  张迪 《经济地理》2008,28(4):565-568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区人类周围一切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的总和,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标志,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阐述人居环境形成的构成要素出发,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建设问题,认为城市生态休闲是城市居民为充分体验生态文明而构建的高品位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水域,特别是环境条件良好、生态自成体系的单位用地,编制生态休闲示范区规划,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寻找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探讨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提出生态城市作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为例,针对提升人居环境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从美丽宜居模式、基准模式和生态保护模式刻画了2035和2050年人居环境地理图景,并评估了人居生活、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图景效应。研究表明:2020—2035年福建省人居环境地理图景变化将尤为显著。预计到2035年,全省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将达到4.89%~5.55%,耕地和林地是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生态保护模式中未来建设用地集约程度更高、资源利用水平最强,全省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将明显提高。建议福建省未来延续集约的建设用地发展模式,到2035年全省建设用地面积占比控制在5%以内,重点保护南部地区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适度提升东北部城市建成区绿地空间比例以增强人居环境韧性。  相似文献   

6.
生态省建设的范围很广,涉及产业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和自然生物圈保护等诸多内容。而建设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使城乡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生态省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福建设生态省过程中,一定要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城市、城市生态住宅小区和农村生态型村庄建设三个方面推进全省的人居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使人居环境备受威胁.本文针对当今在人居环境营造的过程中与生态背道而驰的做法,提出生态园林的营造必须提高全民生态意识、遵循生态原理、物种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艺术与使用效益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阐述生态园林是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聚焦伊犁河谷草原人居环境背景资源、活动方式、规划建设的三元一体,将草原人居环境作为三元互动、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尝试寻找一种构建荒野、乡村、城市共存融合的草原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主观需求为准绳,寻找及保留草原人居环境演化中相对稳定不变的基因,构建草原人居环境CVA三力评价体系,建立草原人居环境发展CVA量化模型,以求指导草原人居环境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推行这种模式不仅可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也将使伊犁河谷成为多种人居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今喧嚣的城市建设热潮中,国际生态设计者们却一再提醒我们,应当把眼光回落到中国的古建筑上,去看一看中国传统建筑中所饱含的全面、细致、美感极强并能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来设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居环境的思想与做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中的文化视野:以昆明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不仅对城市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摈弃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潮,使文化、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优美人居环境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双赢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融合与创新,对中国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核心目标。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人造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南京市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其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市人居环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个特征:一是"缓慢平稳"发展,二是"快速非均衡"发展,三是"先抑后扬"发展。为此,提出了优化南京市人居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居文化环境建设的评价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人居文化资源、人居文化要素、人居文化产业、人居文化发展、人居文化认同等方面,构建城市人居文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文本分析法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发现其同源同脉,且有深厚的楚文化、水文化底蕴的积淀。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托GIS空间分析功能发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文化环境持续改善,但区域内部的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差距拉大。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株洲、衡阳、九江等地的人居文化环境均十分优异,其他城市人居文化环境建设则相对缓慢。拟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序推进城市人居文化环境建设;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保持地域特色人居文化环境;强化政府文化服务职能,以完善人居文化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旨在提高城市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4个方面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东和闽南地区7个城市近17年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近17年在粤东与闽南七市中,厦门的人居环境最好,改善程度最大,泉州次之,漳州紧随其后;汕头和潮州的人居环境较好,但改善较小,揭阳和汕尾的人居环境较差,但改善程度较大。(2)粤东与闽南地区的人居环境均在不断改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但闽南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的程度大于粤东地区,且两个地区的人居环境差异化处于较高的水平。(3)影响粤东和闽南地区人居环境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水平。(4)未来粤东与闽南地区的发展需要加强空间地域发展联动,依托区位、地缘、交通和政策等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城市生态学的发展使人类对人居环境和可持续观念有了深入的认识,建立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本世纪城市发展的明确目标。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健康发展、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具备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生态环境目趋恶化之时,发展生态产业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有效途径。生态产业发展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次产业界限使农村人与城市人的界限及生态资源的产权变得更加模糊,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准,探究城市人居环境与NPP耦合协调的同步发展状态,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研究辽宁省2000—2015年城市人居环境与NPP之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人居环境与NPP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耦合度均值在0.857~0.953之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在0.466~0.601之间,整体上处于濒临失调、勉强耦合协调以及初级耦合协调状态。(2)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阶梯”式格局,呈现中耦合轻度协调、高耦合轻度协调以及高耦合中度协调三种组合类型区。(3)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投入、政府管理能力、城镇化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等对不同耦合协调类型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采用差别化管理方式推动人居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年无锡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各行业大踏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把环保优先方针贯穿于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方面,确保到2010年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和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目标。而我们房地产行业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江苏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和未来江苏省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分析江苏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制约因素,创建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江苏的新型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即江苏可持续发展创新理论框架和行动计划。江苏新型可持续发展宏观战略框架进一步落实到江苏生态省与生态城市群发展战略、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中观微观层面,在“生态江苏”的基础上,首次研究提出“可持续江苏”、“循环江苏”、“人居江苏”和“富裕江苏”等新理念和具体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工业园区的发展与模式对城市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相比于传统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本文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深入分析传统工业园区的生态缺失及其后果,进一步提出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城市生态学的发展使人类对人居环境和可持续观念有了深入的认识,建立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本世纪城市发展的明确目标.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健康发展、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具备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