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口年龄结构与城镇化的联系为主题展开研究,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城镇化的现状及相互关系,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与之对应的城镇化进程的关系;阐述了目前我国城镇化中面临的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一些矛盾。采用聚类方法分析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区域差异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不均衡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下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红利是我国经济近几十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生人口数量的不断下降和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导致的人口红利枯竭危机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从抚养比、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年龄结构三个方面对我国人口红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我国人口红利枯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24个城市群的人口流动模式,并运用基尼算法测算人口流动前后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平衡性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群之间及内部人口流动规模庞大,人口流入和流出均呈集中趋势,人口流入集中特征尤为明显。2城市群流动人口分布呈现“极化”和“属地化”特征,东部城市群和所在经济区内城市群是主要人口流入区域,东部城市群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与流出并存,且绝大部分流入人口来自城市群覆盖省份以外。3珠三角城市群仍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口强势流入中心,江淮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构成我国的人口强势流出中心。4我国城市群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平衡状况总体较为合理,各城市群之间平衡性差异显著但并未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化,人口流动显著改善了城市群内部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平衡性。  相似文献   

4.
"全面二孩"的实施,不但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并且将对我国未来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产生深刻影响。文章运用队列要素算法对全面二孩放开后我国总人口及省际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基于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的角度研究了全面二孩背景下我国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结果表明:全面二孩的放开能够有效延缓我国总人口的缩减趋势,全面二孩实施前后我国区域人口空间密度都保持了东部最高、中部次、东北再次、西部最低的特征;全面二孩的放开将提高胡焕庸线东南半壁的人口密度,深化我国人口东南稠密、西北稀疏的格局;根据省际人口变化强度,将我国划分为人口高度活跃区、中度活跃区、低度活跃区和人口平稳区。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口大国的我国,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32亿,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8900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0%和7%,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将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的老年人口还将迅速增加。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4%。这么多的人口进入老年,给“末富先老”的我国社会带来一个紧迫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口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在明确人口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五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同时揭示了其具有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的深层次机理.最后提出了促进各区域人口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建伟 《发展研究》2014,(10):76-86
我国人口抽样调查死亡率总体上呈降幅不断缩小的非线性下降走势。普查人口死亡率显示,200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仍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降幅存在较大差别。回归分析表明,2010年城市、镇和乡村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与2000年同龄人口死亡率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据此可以推导出不同户籍、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下降等式。根据人口死亡率下降等式进行趋势外推的结果显示,未来我国城市、镇和乡村不同年龄人口死亡率均将持续下降,女性人口死亡率降幅明显大于男性,城市人口死亡率降幅明显大于镇和乡村死亡率降幅。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人口流动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越来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心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戴琼瑶 《新经济》2014,(2):14-15
长久以来,我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课题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将基于人口发展的视角,通过构建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指数,对我国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空间进行定性分析和系统的评价,并总结人口集聚呈现出的显著特性,尝试为提升我国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理论的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如何实现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在我国的人口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人口压力大、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地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口动力,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文章在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当前我国人口问题,实现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是21世纪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人口又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我国省际流动人口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人口的跨省流动对不同地区人口负担的影响,发现规模庞大、地域集中和"年轻化"的省际流动人口延缓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负担,而经济发达地区却反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输出了人口负担的压力。为了弥补省际人口流动对我国不同区域间财政负担的影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并为我国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保障,设计了基于人口负担的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人口红利”质疑:虚化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红利"一经提出,就质疑声不断,作者认为不能用简单的人口总抚养比来解释复杂的人口与经济关系,人口红利不是影响经济产出的主要变量,其无法论述人口对经济影响细节,无法解释我国经济的涨落和突变,在中国无具体的人或单位收获人口红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多年探索和研究的重要结果,而由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人口总抚养比的下降本身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人口规模看我国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压力也最大。近年来,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人口规模角度探讨我国的就业问题,分析人口规模对就业的影响,这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换的过程中,全国各地之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既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力,又有极为落后的生产力。从生产力系统中的人口构成看,居于后者的占人口比重的大部分,即我国的人口质量构成系统具有典型的宝塔型特征,使我国的人口生产面临十分困难的处境。从数量上看,我国的人口规模已十分庞大,已经进入和即将进入生育期的人口比重很大,人口增长的势头会持续下去,我国的人口构成状况会加剧这种势头。我国低质量人口的比重太大,他们增殖人口的微观效益较高,从而有很强的人口增殖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际标准,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60岁以上人口占10%以上,就属于老年型国家和地区。据民政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人口超过9400万,占总人口的7%以上,我国现在已进入老龄时代。200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接近3亿。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机制运行及其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小组近年研究成果揭示:我国未来面临人口增长三大高峰,我国已相继面临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增长的“三线交叠增长”的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19.
翟瑞先 《经济论坛》2001,(14):12-12
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本特点是:数量多、净增量大、地域分布不均衡,这种状况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加剧了我国人口居住环境的压力。关于我国理想人口规模以多大为宜,孙本文教授早在50年代就曾根据我国的耕地、粮食和就业状况,提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8亿。也有人根据我国的能源供应状况和土地资源状况,提出现有人口不宜超过10亿~115亿的见解。而我国到1995年人口就达1213亿,大大超过了合理的人口容量。由于人口的激增和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方式,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骆勇 《经济学(季刊)》2010,(4):66-72,65
由市内人口"人户分离"而造成的对实有人口管理的影响给我国大城市人口管理带来相当不便。通过对广州市市内人口"人户分离"的实际调查和分析,探讨了解决我国大城市市内人口"人户分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