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康霞 《财会月刊》2010,(10):30-3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我国实体经济遭受一定影响的大背景下,审计师应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慎评估和识别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高风险领域和事项,警惕和防范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我国实体经济遭受一定影响的大背景下,审计师应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慎评估和识别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高风险领域和事项,警惕和防范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特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走上台面,力排众多误解。但是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要求散见在各准则中,而且公允价值会计必然带来对公允价值审计。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做出有据可依的公允价值计量,审计人员对公允价值审计肯定会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公允价值模式的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确认和计量。具体包含: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传统审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公允价值动态变化的确认和计量,是公允价值审计的重点。因为计量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导致公允价值的审计重心前移和审计风险加大,也给获取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带来难度。本文认为,应尽快构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下的公允价值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观点进行回顾、总结。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对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并说明产生这种状况原因,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领域应用的现实必要性。通过对公允价值模式的理论进行分析,说明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的现状,并对公允价值运行模式提出几点意见,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但在实务中大部分企业并未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剖析,提出推动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在这次席卷全美的次贷危机中暴露无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从之前的备受推崇到现在的备受质疑。本文对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暴露出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和披露要求,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决策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是完善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风险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允价值计量中估价技术和主观判断的使用导致了公允价值会计风险.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内部风险的具体剖析,提出金融危机下应用公允价值会计风险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新准则的亮点和创新。本文结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引入历程,进一步对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历史演进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会计计量模式,回顾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一个赋有争议性的计量模式。上个世纪80年代以自由竞争和金融自由化为基础的金融革命席卷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利率和汇率的双放开促成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选择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者来说,公允价值模式更具决策相关性;而对管理层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特定情况下可改善财务报表的资本结构,实现特定的目的。究竟哪种计量模式更受管理层青睐?本文结合管理层的动机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经济后果,分析了上市公司更偏好成本模式而非公允价值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公众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争论,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的局限性。本文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适用环境出发,通过分析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对目前我国目前这个特殊时期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使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给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可靠性内涵的基础上,解析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对公允价值三个层级的可靠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公允价值计量开始成为实务界关注的重要会计问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论证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并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有两种模式,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果条件满足则允许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否则只能选用成本模式计量。当满足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时,成本可以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这种转换只是单向的。本文就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计量模式及相互转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核算中的普及,我国会计准则对原有的房地产类资产进行了新的分类,其中投资性房地产被允许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传统的成本模式相比较而言,公允价值模式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更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模式在会计实务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探讨了公允价值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核算中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经验,提出了改进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有效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19日,美国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中为公允价值的计量确立了相对完整的框架。历史恰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拐点,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随后悄然开始了。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问题,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就是导致此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国会议员曾联名写信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本文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包含了周期性与制度性两方面的因素,制度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改革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主要包括:加强相关法律对公允价值的规范;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分类实施会计信息披露方法;细化公允价值的操作;建立与公允价值计量相适应的监督管理体系;公允价值计量需要有负责任的中介机构;向公众提供公正可靠、对称的信息,包括时点问题、暂时性与非暂时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的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计量,即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我国新准则规定要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计算利得和损失,并  相似文献   

20.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需要,产生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随着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大,国内外学者有关公允价值的探讨越来越深入.文章从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定义的研究出发,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和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公允价值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以体现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对公允价值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