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并化解金融风险,我国从1999年实施了债转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债转股达到预期目的,是关系债转股的成与败及债转股的三方当事者的利害得失甚至生死存亡的问题。本文试分析债转股存在的问题及三方当事者应如何改革、创新、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及经营方式,使债转股真正完成它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债转股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的许多国营企业都掀起了争搭债转股政策班车的浪潮,为了使债转股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进行下去,达到中央预期目标,我们需要对债转股操作加以规范。一、消除对债转股的错误认识为了摆脱目前许多国有企业亏损状况,国家出台了债转股政策,这种政策的出台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企业采取比债权人更有效的重组措施,实现对其资产权益的有效追索。在实施债转股的过程中要消除一些国有企业及其有关部门认为这是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是纯粹为了免除企业债务过重,帮助重债企业走出困境而推出的一种优惠政策的错误认…  相似文献   

3.
“债转股”政策的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有企业脱困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1999年9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定“债转股”协议,这标志“债转股”工作迈开了第一步。“债转股”政策具体内容包括: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达、华融、长城、东方作为投资主体,依法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对部分陷入财务困境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实行债转股。与此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可以不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直接实施“债转股”工作。它是银行部门在…  相似文献   

4.
剖析了债转股运作中企业、政府、银行三者利益冲突的表征——债转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运用经济学原理重点分析了债转股运作中三者利益冲突的成因;根据债转股问题产生的机理,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均衡对策。  相似文献   

5.
田晓青 《现代财经》2002,22(6):45-48
本文仅就债转股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债转股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任子欣 《经济前沿》2000,(10):45-47
1999年,是国家开发行银行开始涉足债转股运作的一年。从实际的运作效果来看,大家对于债转股的意义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对面临的障碍和难点也缺乏深入的分析,比如怎样化解面临的障碍、债转股目标企业的搜寻、怎样建立债转股的股权退出机制并最终取得债转股的成功。本文仅就以上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债转股是我国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国有企业脱困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这一措施在我国刚刚实施,实践中必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债转股实施难点的分析,提出了若干促使债转股成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伟 《经济管理》2003,(23):65-67
债转股是中国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改革举措。但是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地位,债转股公司出现了反效率效应。必须通过界定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地位、深化债转股企业的改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退让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债转股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经启动的债转股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作为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债转股要实现银行与企业”双赢”的政策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作为债转股主体的企业与银行,如何正确理解其含义,认识其作用,分析其影响,抓住债转股实施的有利机遇,轻装上阵,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一、债转股的理论内涵债转股,它是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与企业的部分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资产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通过实现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和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一种措施。它可以分为封闭型与开放型两种形式。从我国目前的操作现状来看,主要还是封闭型。封闭型债转股,是指债转股企业的不良资产仅限于在债转股企业、商业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三者之间进行封闭性循环,而不允许出售或者转让给第三者。它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