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几年来,成都市在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坚持以“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努力深化城乡教育体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整体水平上有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加快农电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今年,海南电网确定了“一心三化”的农电发展新思路,即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实现城乡供电管理一体化、城乡电网建设现代化、农村供电服务精细化,努力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农村电网。海南电网去年已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全省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而且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客服系统覆盖至全省农村的省级电网。现在,全省城乡10千伏配网规划工作已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4.
作者站在上海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加速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十项具体建议;制定步行在乡一体化的行动计划;抓好一批具有强大吸引力与示范作用的中心镇、中心工业区和中心村的建设;重视郊区中心村与农民住宅的规划建设;以人为本,注重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加速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乡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化,推动农村人向城市人转化;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促进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加快形成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浦东先行,努力率先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完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体制,赋予效区更大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自主权,建立全市协同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提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应考虑发展战略重点和发展战略取向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各项促进农村教育政策的推动下。丽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还为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制定了三年(2004-2006年)实施规划、年度建设计划和资金筹措方案,并努力探索教育发展新模式,全市农村基础教育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胡开科 《魅力中国》2011,(21):185-185
近年来,在“村村通公路”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推动下,盘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较为方便的地方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这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农村社会文明,使盘县人民走上全面小康,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物流、客运等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力造成农村公路交通状况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林 《改革与战略》2008,24(7):86-89
农村人力资本是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变量。由于我国城乡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非均衡、城乡公共卫生和健康资源非均衡、城乡社会保障非均衡、城乡文明发展非均衡、城乡基础设施非均衡以及城乡经济组织结构发展非均衡,导致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供给不足,需求疲软。因此,必须构建农村人力资本融投机制、需求机制、流动机制以及政策法律法规支持机制,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9.
杨霄 《当代陕西》2009,(11):38-39
近年来,宝塔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重心在农村,关键在城市,根本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党建联动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系互动抓党建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率先在民营企业延安治平集团公司和李渠镇碾庄片18个村开展“村企联建”,创新了基层党建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夏红民 《发展》2010,(7):5-8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方法就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着重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我们要加深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应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鲜琦 《中国西部》2011,(18):100-103
“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商务高地·宜居武侯’建设十分重要。”“我是农民的儿子,如果没有高考,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广大农民儿子的明天。正因为此,我要为促进武侯区的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干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工程正是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统筹城乡消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农村流通领域,是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与“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投入政策,造成城乡教育问的巨大鸿沟,严重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就愈加突出,尤其是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着实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三化”步伐,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张德江书记多次强调,解决“三农”问题,要“反弹琵琶”、“逆向思维”,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推进“三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2004年11月12日省委、省政府在佛山召开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现场会,主要是通过总结推广佛山等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进经验,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研究对策,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推动新一轮农村各项改革,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同志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三化’”一文,是在“三农”领域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和谐广东的力作。对珠江三角洲和东西两翼以及粤北山区极具指导意义,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7.
魏向君 《发展》2007,(11):118-118
西部农村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促进西部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我国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框架下,突出农村文化工作重点,研究发展对策,寻求破解措施,这既是一项迫切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以“重城轻乡”为特征的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以“偏爱市民、吝啬农民”为特征的市民偏向的分配制度、以“就重避轻”为特征的重工业偏向的产业结构,这“三个偏向”是陕西省“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陕西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统筹城乡发展,应着重解决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切实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的问题;二是切实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与获保金额少的问题:三是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问题。相应地,必须实施“三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资金,统筹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三个突破”,即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大弹性就业”战略.在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赋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要求的全新内涵,这是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提出的新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政建设的农村工作的总体布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民分享改革成果的重要途径,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