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地方保护主义和FDI相关性分析——基于1994-2006年的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以来,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就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推动本地经济增长,各地政府对FDI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地区间的FDI竞争不断加剧。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是否会影响FDI的流入?文章以我国各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DI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地方保护主义和FDI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区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专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0年8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因素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的瓶颈;同时环境优化增长,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因素,这实际上也是环境改善的真正历史机遇.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环境执法失灵,地方保护主义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财政分权制度体系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选用西部地区的199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实证的结果指出,由于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采取以支出竞争的方式,其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支出竞争同时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和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会扩大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十几年来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政府投资在其中功不可没。在当下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如何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利用28个省份9种商品15年(1996~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如何更好地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而提升政府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主要结论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市场一体化,以达到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主保护主义是阻碍和干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障碍,有效地打击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是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开放、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一定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创新,促进公共物品结构的优化,加快经济增长;又容易造成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因此对待地方政府竞争,要加强立法予以鼓励、规范和协调,从而得出要建立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在相邻区域内建立合理的分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政性分权与地方保护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保护主义之所以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大顽症 ,是因为我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制度基础。地方保护主义首先与行政性分权相关 ,行政性分权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实施“保护”的冲动 ,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政府获得了实施“保护”所需要的权力。但行政性分权并不必然带来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是行政性分权与计划经济框架下的政府体制和计划经济的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谭杰予 《经济师》2012,(9):50-52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的长期存在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阻碍作用,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区域公共利益竞争、地方保护主义与国家整体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冲突域矛盾问题,是中央人民政府、各地人民政府在行政行为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他们重要的行政职责。  相似文献   

10.
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在市场发展中地方政权或割据势力从当地经济利益和财政利益出发,对当地的市场和地区外的经济联系进行不应有的干预,如供不应求时限制或禁止本地商品合理化地流出,供过于求时限制或禁止外地商品合理地流入,以图保护当地局部的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是人为的而不是客观的,是政策的作用而不是经济的表现,是政府的干预而不是市场自身的运动,是行政强制封锁而不是市场发育不足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颓势不可避免,这使得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美国对华的贸易保护主义尤为突出。文中介绍了美国对华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购买美国货"和"雇用美国人"双项条款、对华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并用、对华不断使用"特殊保障措施"、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等;又分析了美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一些利益集团的诉求、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化解中美贸易摩擦;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推动公平、开放的自由贸易环境;以自主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12.
Tariff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irst era of global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e liberal trade policies good for growth? Sceptics often point to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s a period when protectionist policies promo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pparent blueprint for the benefits of protectionism paradoxically comes from a period that is often described as the first era of globalization. In this paper we reasses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riffs and growth between 1870 and 1914. Our key findings challenge the idea tha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ountries that raised tariffs thereby increased their own growth rate. Using new and improved data and employing a whole portfolio of econometric tests we do not find evidence that increased protectionism raised the rate of individual countries’ growth. While some positive cross-sectional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ariffs and growth, this may reflect unobserved country traits rather than a causal relation. There is equally little evidence that other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terms of trade changes, were key drivers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 paradox of this first era of globalization is not that free trade was bad for growth; it is tha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 seem to have mattered little to countries’ growth trajectories.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dentifies a flaw in the infant industry argument that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ignored. A simple model first replicates the infant industry logic but subsequently shows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a ‘traditional technology’ with poor growth potential, the infant-industry logic is likely to fail. Under protectionism domestic producers substitute advanced technologies with the low-growth alternative, thereby inhibiting learning and economic growth. Protectionism's adverse effect on development is magnified by complementarities among advanced input goods and, under adequate conditions, in a three-country setting.  相似文献   

14.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足以说明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我国的消费总量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消费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依据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辨证关系,选用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32年数据,使用不同的计量经济方法,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验证了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相互影响作用,同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确认了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的影响关系.数量关系的确立,为探求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区域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证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我国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对中国某一特定区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研究较少,可以通过对环渤海区域的现状进行介绍,得出环渤海区域存在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实现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需要对环渤海区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并分析原因,以便提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环境总体改善的情况下出现的严峻贸易摩擦现象,提出应深入研究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过程中的深层矛盾和制约因素,以及如何分析和对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这两个相关联的问题。文章同时分析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的原因,并得出贸易保护主义阻挡不住我国的战略机遇的判断。根据以上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越来越趋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国内却地方保护盛行。地方保护给我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问题,它使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难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难以形成以及资源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最优化配置。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秩序整顿及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其中主要问题就是消除影响社会整体福利的地方保护主义。运用经济学的静态分析法和博弈论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及影响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内涵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探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矛盾,指出兼顾生态保护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从宏观上就经济发展中的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以来,美欧债务危机导致的消费者信心下滑和经济放缓对外需产生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调查显示,广东省部分企业出现无法转嫁或有效消化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局面;国际贸易保护加剧,直接冲击广东省部分行业出口;广东省部分订单转移及部分企业调整产品、市场结构,短期内进出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作者同时分析了2012年广东省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并对2012年外贸走势进行了研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转型与货币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建模方法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再估计,通过引入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作为衡量经济转型的制度变量考察货币需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和经济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尽管1978—2007年间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发生了较大的转型,但通过引入适当的制度变量,仍然可以得到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本文建立的货币需求动态模型证实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无论长短期都是拉动货币需求增加的因素,通货膨胀是解释货币量的有效外生解释变量,短期内利率变量对实际货币需求影响不显著,但其确实显著地进入了长期货币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