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品美食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我国作为烹饪大国,美食资源丰富,但丰富的美食资源并未充分挖掘,也还未与旅游资源真正有机结合,我国的美食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文章通过对目前美食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美食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国贫困人口众多,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有助于加快这些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年旅游扶贫研究及进展,界定了旅游扶贫的内涵,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原则,并以天津商业大学校地合作对象山西省方山县为例,初步探讨了旅游精准扶贫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是四川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长期以来,我国旅游扶贫实践中贫困人口的利益被长期忽视,导致旅游扶贫目标偏离,精准度较低.将攀西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实现旅游扶贫具有重要意义.在结合攀西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对攀西地区旅游扶贫做出了合理规划,提出了攀西地区实现旅游扶贫的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游客前来消费,从而带动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通过对黔东南台江县的深入调研,探讨了台江县发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及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创新生态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民族文化旅游扶贫三种旅游扶模式。探寻打造农文旅一体化的台江旅游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5.
魏梓秋 《发展》2006,(5):56-57
旅游扶贫及其优势 一、旅游扶贫的概念 在旅游地的规划开发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保存完好、旅游价值较高的旅游资源总是和贫困地区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贫困地区往往由于其交通不便、观念落后等原因,对自然旅游资源没有开发而保存完好;二是贫困地区由于与外界联系较少,其本地传统的民风民俗较少受到外来化的冲击和影响,成为独具吸引力的人旅游资源,也是基于以上条件,使旅游扶贫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地区旅游扶贫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丽丽 《特区经济》2009,(9):136-137
分析了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实施旅游扶贫战略的重要性,提出了我国西南地区旅游扶贫的五大战略,为我国西南地区各级政府以及旅游部门有效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扶贫战略探讨 —以青海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开发研究》2006,(3):84-86
文章在系统总结全国旅游开发扶贫成功模式的基础上,以青海省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区域贫困人口与旅游资源的组合情况,提出针对不同的组合情况应采取的旅游开发扶贫模式及其关键步骤,为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8.
5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旅游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旅游扶贫工作.他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要着力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加大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扶持力度,让他们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9.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利用可以做旅游的乡村有针对性的进行扶贫工作,通过发展贫困地区的优良的旅游资源,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脱贫攻坚战,从原来的人们对生活物质的需求改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为实现我国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扶贫政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是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有效的一种发展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途径,助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融合发展,其中一些建议意见对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旅游是建立在乡村风情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将农村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开发,实现乡村风土人情与旅游经济协调统一的旅游模式,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地区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旅游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着环境保护、兼顾乡村风土人情与农业经济发展协调的问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旅游发展的经验,加强政府规划管理,提高项目科技水平,保持农业旅游的乡村特色等,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旅游转型升级及其运行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以怀化市旅游产业精准扶贫为对象的研究表明,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扶贫依然在产业扶贫规划、品牌宣传、龙头旅游产品培育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要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需要转变思路、完善交通网络、激发内生动力和理顺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日本观光立国战略的新发展及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2月13日,日本颁布《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标志日本观光立国战略进入新发展阶段。根据《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要求,日本采取以下措施推进观光立国战略:设置旅游行政主管机构观光厅,制定《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大力发展旅游高等教育培养旅游人才,放松国内旅游企业的规制,开发生态旅游和产业观光旅游。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合作,加强对华旅游市场开放。然而,旅游政策的不连续性和旅游成本高等因素也对日本实施观光立国战略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盛学峰 《特区经济》2008,(4):172-174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宗教旅游发展情况、黄山市宗教旅游资源情况和宗教旅游发展现状,并在分析宗教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大力促进黄山市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以做大做强宗教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4.
闽台旅游产业化合作的前景是:大陆游客将占台湾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带动台湾经济的发展;台胞赴大陆旅游将为福建旅游的提升带来机遇。闽台旅游产业化合作的机制是建立闽台旅游产业合作联盟;重点在乡村旅游、旅游装备升级、旅游信息服务、旅游金融服务四领域。  相似文献   

15.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步调放缓,进入"瓶颈期"的现状,已有不少学界、业界的人士对其困境和原因进行了研究,本文尝试从可持续发展、利用文化优势、把握"旅客体验"、加强旅游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对乡村旅游发展措施可行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个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念模型,通过对广东南海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案例的剖析,在区域情景之下对此概念模型做了进一步检验。文化创造、城市营销、设施与服务建设、公众参与是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但一个城市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旅游战略更受到区域特征的影响。对我国后工业化城市而言,文化旅游发展需要转变政府角色,并建立基于需求而不是供给的战略逻辑。  相似文献   

17.
程成  栾坤  何政 《特区经济》2012,(7):155-157
现阶段,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旅游发展水平不一、各有特点,彼此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竞争性,从而表现出旅游市场分隔,旅游供给分割,双边合作多于多边合作,缺乏制度性安排的合作机制,跨多国旅游线路少、缺乏跨国旅游便利化措施,旅行社直接对接不足,缺乏国际性旅游人才,交通标准和规格存在差异,旅游通道对接障碍等制约瓶颈。为此,亟待建立信任机制、信息交互机制、旅游利益补偿和旅游行为约束机制,构建跨国旅游联盟发展机制和合法化的制度规范机制,以消除这些瓶颈制约,实现旅游发展的制度化、长期化,推动中国-东盟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刘霞 《特区经济》2012,(4):144-146
洛阳作为我国著名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旅游业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旅游危机的频发,洛阳旅游业危机管理日显迫切。文章以旅游危机理论为指导,总结出洛阳旅游危机的五大类型,指出洛阳旅游危机具有的特殊性;并从外部和内部阐述了洛阳旅游危机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梳理洛阳旅游危机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危机预警和危机防范两方面提出洛阳旅游危机管理的具体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尹浩华 《特区经济》2014,(12):163-164
近几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大幅飙升,已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从分析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地位着手,揭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变化轨迹,探讨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